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2006年3月27日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张宝顺五篇材料
(2006年3月27日)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张宝顺[五篇材料](2006年3月27日)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张宝顺[五篇材料]第一篇:(2006年3月27日)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张宝顺走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用大开放促进新发展新跨越——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3月27日)张宝顺同志们:这次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和山西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的要求,对全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作出全面部署,用大开放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就在全省开展了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结构调整”为主题的大型调研活动,进一步摸清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找准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3月21日,省委常委会研究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树立开阔的视野,深刻认识扩大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对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对世界形势的深邃分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对外开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了出来,把对外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两个基本点的重要内容,强调对外开放不仅是建设必不可少的,而且是改革必不可少的,明确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从而开启了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对外开放理论,强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把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将对外开放理论提升到了新的境界,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指明了方向。第一,要从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高度,切实增强扩大开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8年,是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28年,对外开放成为时代的鲜明特征,开放精神成为人们崇尚的时代精神。28年来,在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指引下,从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到内陆地区渐进式开放,再到全国范围的开放,从发展对外贸易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吸收利用外资取得历史性突破,连续12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也是全世界吸收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外贸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6位,对外贸易上升到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2位;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降税义务基本完成,市场准入限制逐步放开,深化了与世界的互动共赢,进一步拓展了我国发展的空间。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空前的生机和活力,对加快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28年来,国内发展快、活力强的地区也正是对外开放起步早、推进快的地方。实践证明,唯有大开放,才有大发展;谁走在对外开放的前列,谁就占领了发展高地;抓好了对外开放,就能紧跟时代步伐,实现与时俱进,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都是坚持改革开放带来的,面临的问题也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来解决。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我省时指出:“像山西这样的中部省份,要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开拓进取,把握事业发展的脉搏,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使思想认识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愿望,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温家宝总理最近在我省视察时指出:“山西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必须高度重视对内对外开放,就是要既面向世界开放,又面向其他省份开放,一个推进改革的山西,一个对外开放的山西是有前途的。”李长春同志在参加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山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抓住了改革开放,就抓住了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牛鼻子’。”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是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根本指针,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落实。第二,要从世界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着眼,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我国对外开放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和各国开放进程。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使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高度重视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发展,在更大范围占有、配臵和运用信息、知识、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二是生产要素和产业的快速转移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和各国开放进程。跨国投资迅猛增长,国际产业随跨国投资加速转移,在制造业转移的同时,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也在加快,使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为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升产业层次和增强综合竞争优势带来了新的契机。三是跨国公司作为主导力量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和各国开放进程。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臵,超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不断的扩张引起了投资方式和国际分工的变化,加速了生产、投资、贸易、金融的全球化,为我们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使国家经济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四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和各国开放进程。通过深化区域合作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区域经济合作日趋活跃,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促进了国际经贸格局的调整。我国已进入入世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只有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扩大开放,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切实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发展壮大。第三,要从内陆省份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出发,更加自觉地扩大对外开放。像我省这样的内陆省份,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在发展上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包括一些不可比因素,但最根本的在于改革开放不够,也就是说最大差距是改革开放的差距。发达地区、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已经达到较高层次,主要体现在生产和销售与国际市场高度融合,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效益增加,引进外资质量提高、带动性增强,与外商合作领域扩大、层次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正在以更大的力度从更高层次上推进对外开放。同时,中部和内陆地区都把扩大开放作为促进改革攻坚、加快赶超发展的主要战略。我省也把扩大对外开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臵,省委确定的“十一五”总体发展思路中,强调要加快“两化”进程,实现“六个突破”,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六个突破”之一明确提了出来。在“六个突破”中,扩大对外开放是培育优势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实施科教兴晋人才强省战略五个突破的重要条件和动力,没有对外开放的突破,其他五个方面的突破也会受到影响;同时,实现对外开放的突破,要紧紧围绕其他五个突破展开,使对外开放更加有效,使“六个突破”有机结合、互促互动。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开放的空间决定着发展的空间,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水平,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后劲,我省如果在对外开放上没有一个大的突破,“十一五”的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二、正确认识形势,切实增强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同全国一样,经历了一个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成效,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十五”时期,全省对外开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十五”时期,我省进出口累计完成182.65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加2.69倍,2005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55.5亿美元,其中出口35.3亿美元,进口20.2亿美元;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在巩固扩大焦、煤等传统出口优势的同时,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2005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达到5.9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1.1亿美元,分别占到出口总值的16.7%和3.1%,呈现出好的势头;引进外资稳步增长,截至2005年底,全省累计批准“三资”企业2506家,总投资128.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62亿美元,实际到位27.9亿美元,“十五”时期累计利用外资10.7亿美元,其中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75亿美元;开发区发展步伐加快,“十五”时期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累计完成生产总值829.47亿元,年均增长40.78%,引进外资4.87亿美元,占全省的45.51%;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强,“十五”时期全省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完成4.8亿美元,年均增长34.19%,外派劳务8531人次,年均增长8.81%,“走出去”投资项目48个,涉及19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额1.1亿美元。但是,把山西放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中审视,放在中部地区和周边省份竞相发展、扩大开放的格局中分析,我省对外开放的规模和层次都处于较低水平。一是利用外资不多。改革开放以来只有1999年直接利用外资突破3亿美元,其余年份都在3亿美元以内,而且不稳定,长期在低水平上波动徘徊。“十五”时期,我省年直接利用外资平均在2亿美元左右,占全国的比重一直在0.5%以下,2005年利用外资额在中部六省中排最后一位,比第5位的安徽还低4.15亿美元。二是外贸规模不大。2005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0.39%,低于我省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2.3%左右),仅相当于北京的4.41%,上海的2.98%,广东的1.29%,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江西(40.6亿美元)。进口是我省对外贸易的弱项,长期以来排在全国25位左右。全省外贸依存度长期停留在10%左右,2005年为11.2%,比全国低53.5个百分点。三是开发区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开发区规模小、利用外资少,产业层次和集中度不高,无论是数量还是经济总量都落后于中部其他省份。在中部六省中,江西省级以上开发区数量与我省大体相当,但2004年江西省级以上开发区引进国内资金是我省的3.5倍,直接利用外资是我省的16倍,生产总值比我省多84.6亿元。四是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我省产业结构属资源导向型重型结构,“十五”时期招商引资也主要集中在煤、焦、铝、镁、电等能源原材料产业,对发挥我省传统产业优势、优化能源原材料产业内部结构起到了一定作用,而在装备制造、煤化工等有较好基础、较大潜力的产业和领域没有引进大的战略合作伙伴,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更少,这也是我省产业结构调整难以实现大的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一个欠发达内陆省份,作为一个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我省对外开放滞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主动性较差。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农耕传统,容易产生因循守旧、小进即满等保守思想和小农意识。煤炭产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和卖方市场,资源优势和盲目的心理优势同时强化,煤炭经济比重大和计划经济退出晚双重影响,产业的资源依赖性和思想的封闭保守性相互作用,经营者乃至全社会竞争意识不强,开放欲望淡薄,缺乏自主创新、开拓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历练较少,竞争性产业没有大的发展和突破。二是产业承接性较差。我省单一的产业结构、初级化的产品结构、粗放的增长方式,使得吸引优质资源、嫁接先进技术难,承接产业转移和对外扩张的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配套
本文标题:2006年3月27日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张宝顺五篇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891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