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汉语》-动词的特殊用法动词的特殊用法教学目的:理解掌握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和对动用法,了解动词活用现象。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辨析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和对动用法。教学内容:一、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后可以带宾语而用如使动,意思是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发出该不及物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不及物动词的一种正常的语法功能。动词的使动用法实际是以动宾结构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主语+不及物动词谓语+宾语——主语+使+宾语+不及物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1、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3、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汉书∙朱买臣传》4、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5、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不及物)之。《论语》6、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二.动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是谓语,或具有谓语的性质、状态,对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当作什么”的意思。也就是说意动用法即一个词加上一个宾语,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具体而言,在意义上是“认为(宾语)是……”“把(宾语)当作……”“以为(宾语)是……”“感到(宾语)是……”的意思,这里的“认为、以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汉语》-动词的特殊用法为、当作、感到”就是意动,是根据写作者的意思加上去的。如“王欲将孙膑”中的“将”就是“把(孙膑)作为将军”之意。又如:“先天下之忧”中的“先”即是“把(天下之忧)当作最重要的”。或者也可以说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韩愈《师说》)(耻,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作意动用,译成:①不把相互拜师学习当作耻辱;②不认为相互拜师学习是耻辱的;③不以相师为耻。)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鉴:以……为鉴。整句的意思是: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3.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之为羞)羞,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作意动用,译成:①尚且把这样的事当作羞耻的;②尚且认为这样的事是羞耻的;③尚以之为羞。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奇: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作意动用。译成:①邑人认为这个孩子有特殊的才能;②邑人以之为奇。宾客:名词作意动用。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王安石《伤仲永》)异:认为……惊奇。整句的意思是:他的父亲觉得他有些奇怪,于是就从旁人家给他借了笔墨之类的东西给他。6.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异之”是“认为它奇怪”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打鱼人觉得十分惊奇7.群臣怪之。(《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怪:以……为怪。整句的意思是:群臣对此感到奇怪。8.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怪:以……为怪。整句的意思是: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三、动词的为动用法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汉语》-动词的特殊用法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司或活用的各词充当。1、老父曰:“履我。”履我:为我穿鞋子。2、夫人将启之。启之:为他们打开城门3、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家而死4、君子死知己。(陶渊明《咏荆柯》)四、动词的对动用法动词的对动用法就是主语对宾语施行某种动作。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五、动词的因动用法动词的因动用法是指宾语是谓语动词所表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原因。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指宋国),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哀吾丧:因吾丧而哀伤六、动词用如名词1、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战国策.秦策)2、救乏振滞,匡困资无。(国语.晋语)韦昭注:“救乏绝。振滞,振淹滞之士。匡,正也,正穷困之人;资无,予无财者。”振滞:举拔久未起用的贤者。3、人有言:挈瓶之智,不失守器。(战国策.赵策)挈瓶:挈瓶之人之智。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汉语》-动词的特殊用法4、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绕多。(战国策.秦策)鲍彪注:奋击,士能奋击者。八、动词作定语动词在名词前,不是对名词构成支配关系,而是修饰和限制关系。1、悬泉滴石上,锵然有声。(明薛瑄《游龙门记》)2、别时茫茫江浸月。3、飞阁临无地,悬泉听有声。(清杨道南《壬辰重游宝盖岩》4、飞鸟间伴高僧咏,直向琼楼玉宇边。(清李友汾《题咏宝盖岩》)九、动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译为伴随方式的副词“着”或“地”。1、两个动词连用,前一动词作状语。1)儿惧,啼告母。《聊斋志异·促织》2)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三国演义》3)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2、两个动词用“而”字连接,前一动词作状语。子路拱而立。《论语.微子》吾偿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冯谖驱而之薛。《战国策.齐策》孟尝君笑而止之。《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战国策.齐策》3、两个动词之间用“以”字连接,前一动词作状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名曰琵琶行。《琵琶行》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汉语》-动词的特殊用法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五人墓碑记》4、动词带宾语之后再用“而”或“以”连接到动词上,动宾结构作状语。庖丁提刀而立。《庖丁解牛》老妇恃辇而行。《战国策∙赵策》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动词作状语是动词基本语法功能之一,现代汉语也如此。如指桑骂愧、跑步前进
本文标题:动词的特殊用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99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