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舌尖上的中国之自然的馈赠
陶炳辉天人和谐感恩馈赠——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之‘自然的馈赠’《舌尖上的中国》是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自然的馈赠》拍摄画面优美而且制作精妙,不仅具有极强的可看性而且带给观众很强的真实感。追求的是对美食制作过程的记录,本集主要记录的是美食制作的第一个环节-----食材的获取,通过对多个地域多个民族特色食材的追踪记录向观众呈现出了一个个独特的食材获取过程,将镜头瞄准初始状态的生物,在大自然最原始的感召之下,天地山水湖海赋予了人类最终极的美食,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传统中国的美食文化。广袤的国土为我们的美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原材料,勤劳的中国人采集,捡拾,挖掘,捕捞。自然的馈赠给了人们味蕾的享受,让人们生存,同时,人们也温柔的对待大自然,“猎杀不绝”,片中所展示出来的人与自然的一来一往,透露出了浓浓的人文关怀。从另一层面《自然的馈赠》又升华到感恩这一主题;片中一直强调馈赠,几乎讲到每一种食材都会说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许是在提示我们要学会感恩。该片采用横向的结构方式,真实的记录了各种食材的获取过程。选取了位于中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内的食材进行逐个介绍;从天寒地冻的东北查干湖,到四季常青的海南岛,可谓是走遍中国的江南塞北,当看到那些属于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倍感亲切,难掩激动,进而激发内心的思乡情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如果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那中华饮食文化更加复员辽阔。真实性,是一部纪录片的灵魂所在。片中在介绍每一个美食的同时都重点介绍了一个人,真实性就更能体现出来了。寻找松茸的卓玛母女,老包的笋林,制作诺顿火腿的黄树江父子等,有了真实的人物、地点、事件,使得整个片子的事实更加有可信度。细节描写对于纪录片是极为重要的,细节描写不仅能打动观众,夹带深意的细节描写更是会将纪录片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自然的馈赠》中对于细节的描写可说是精到了极致,云南人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制作诺邓盐,用到了一种传统的竹筒器具,纪录片对于这个不起眼的器具却用了特写将其突出,而纪录片着意呈现的父亲老黄和儿子树江一起制作诺邓火腿,树江尽管跟着父亲学了很多年,制作的诺邓火腿却仍然赶不上父亲的细节,更是有无限深意。在画面构图上考究、细腻。色彩艳丽仿佛可以闻到食材的味道。景别与构图让镜头在保持记录功能的同时兼具了更多的美学意义。精美的构图和流畅的动作贯穿全篇将食物拍摄得千娇百媚,潜移默化的推动叙事。镜头干净、纯粹,虚实有度,将表达变得格外生动。取景拍摄亦拍得出国画的意境。特写镜头,勾起无限遐想。的运用。影片中总是以特写来表达食物的诱人。在酥油炸松茸这道美食中,整个做法一直是用特写来拍摄做的过程,例如松茸从最原始的状态到用刀切片再到和酥油融为一体的酥脆感,都是由特写这个以突出为主的镜头来完成,更能表达食物的美感。同样的拍摄手法还有黄豆酸笋小黄鱼、火腿炒饭、鱼头泡饼等等。同时,在开始解说一种美食之前,它总是用一个大远景拍出当地的的景色,就像是香格里拉的迪庆村和湖北的嘉鱼县等。然后用跟拍的镜头来展现如何获取食材的辛苦,表达食物的可贵性,抖动的镜头更能凸显纪录片的真实感。在每一个食材被获取的时候,都是用跟拍的手法带领着观众见识它被获取的全过程。镜头跟着纪录片中的人物,让观众和他一起去采摘,去腌制,让观众身临其境。解说词简练而有力量,凸显画面的内涵,更多的是让观众自己思考。在跟随者去冰湖捕鱼的场景中,漆黑的画面只有马灯有一丝光亮。“要知道现在脚下已经不是陆地,而是冰面,赶车的冰面有裂缝,人和马一旦踏上,落水甚至丢掉性命也是有可能的”。这段短小精悍的解说词充分的表现了前往捕鱼路上的危险性,寥寥数语就凸显了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性。因为自然,人类繁衍生息,也因为自然,我们得到美味。朴实的劳作者对待自然的馈赠,而我们从这些勤劳智慧的劳作者身上,也许就是我们亲人的身上,更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片子的最后,出现劳作者平实、朴素、自然、幸福的笑,他们敬畏自然,这群大自然厚爱的人们,也将得到属于他们的最厚重的馈赠。
本文标题:舌尖上的中国之自然的馈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16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