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报告
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报告广东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广东省汕头市红领巾路小学赖俊娟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小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面临两个主要的问题:教学研究工作如何切实有效开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出发点是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境与问题,研究的落脚点是直接体现为学校面貌的改变和教师、学生的发展。将研究结果用于学校的发展规划或问题的解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活生生的实践,用研究出的结论来规范、指导学校的实践活动。通过校本培训花大力气培养教师的五种能力:○1强化和反馈教学信息的能力○2实施教育教学策略的能力○3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能力○4驾驭教材的能力○5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关键词:有效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出发点是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境与问题,研究的落脚点是直接体现为学校面貌的改变和教师、学生的发展。将研究结果用于学校的发展规划或问题的解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活生生的实践,用研究出的结论来规范、指导学校的实践活动。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实践性研究。通过“课题组--教研组--教师个体”递进式引导作用,重视集体合作力量,主要采用“先示导,后自立”的校本教学研究模式,实现薄弱科组向学习型科组转型的目标,促进各科组教师的课题意识的养成,使教师能够以课程实施过程中自身所面对的具体教学问题为对象等进行自主研究,从反思与实践中实现自我提升,改进教学。使教师从“教书匠”状态到“要我研究”层次再走向“我要研究”层次,实现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型。在课题实验过程中,通过校本培训花大力气培养教师的五种能力:○1强化和反馈教学信息的能力○2实施教育教学策略的能力○3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能力○4驾驭教材的能力○5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一、构建课题研究制度建设网络我校以课程改革机构为依托,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分语文、数学、英语、术科四个子课题开展实验。在全校设立“四级管理”教研网络:即建立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四级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职责,责任分工到人,各级互相督促,具体开展学科研究活动,进行客观定向思考研讨。每学期初由学校领导带领主管教学行政、各教研组长对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进行研讨制定。这样对学校教研方向形成了带头研究、引领的格式,给教研组以方向性指导和引领;并具体落实、了解本校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情况。为了保障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制定了《学习培训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研究活动制度》、《评价制度等》,对教师的教学研究、个人反思、群体合作、专业化发展提升等,做了明确规定与要求。这些制度的细化保障了教研活动得以较好的落实。二、培训实验骨干为了使实验更有序、科学地进行,我校十分重视对实验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的培训,课题组在2006年、2007年分别组织课题组主要人员参加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和教研骨干研修班学习。三、建立可行的校本教研运作体系(一)、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策略与管理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就难以完成课程改革的使命,我校遵循“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管理理念,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了课程改革的实效。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效推进校本教研的策划与管理。1、加强教研组建设,建立知识共享平台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托,因此,我校把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作为校本教研的基础工程来抓。主要抓以下几方面工作:抓集体备课活动;抓教育教学反思活动;抓课后调研阶段;抓课堂教学展示与互动式研讨活动;抓集体听课、议课;重视专家引领和教师培训学习;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2、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新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我校自身的特点(地理位置偏僻,家长大部分市场摆摊…)我们感到必须探索一种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才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通过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我校提出了小学英语“歌谣式”教学研究。这种歌谣节奏感强,琅琅上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轻松、没有压力。我校于2006年启动校本课程“诵歌谣学英语”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本系列教材按年级分册综合编写3—6年级共8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的一项尝试,也是对“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办学理念的实践,我们倾注了心血,也倾注了期待。3、教学研究网络的运行我们整合各种力量,建立立体、开放的教研网络。每次教研活动前,组织者首先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所研讨的主题,主题结合教师当前的教学任务,做到讨论“以任务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心情景为中心”,让教师把自己的收获、感悟与困惑提出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教研活动便成为教师经验、智慧碰撞、思想激荡的平台。通过制度革新和行政推进,这种教研活动在学校得到普遍开展,主题带动、行为促进、专业引领(资料学习)已作为我校教研活动运行的基本特征。(二)有效开展校本教研落到实处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丰富教师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近三年我校在校本教研中,做到以制度为抓手,确保校本教研出成效,以有效教研为内容,不断提升教师素质;以提高教师专业为目的,创新开展教研活动.各子课题组实行定点、定时间、切实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1校本培训活动;○2学科专题活动;○3教研沙龙活动;④教学反馈活动;○5立体课堂教学对比活动;⑥磨课活动;⑦校本教研成果展示、征集活动;(三)实验成效根据三年来的实验成果,对课题实验过程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律,进行深层次的总结。理论成果: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校本文化的变革;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验证校本课程开发和资源的利用;实现向学习型教研组转型;构建“有效”教研模式。育人成果:1、学生的成长:编写童谣集和校性作文集——《绿叶集》;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均获佳绩,结出累累硕果:林嘉仪同学参加第四届世界华人艺术节粤东选拔赛儿童B组古筝大赛获得金奖;2006——2009年参加广东省“育苗杯”奥数通讯赛共有22名学生获奖,获奖率100%。肖斯颖同学参加广东省第十一届少儿小提琴演奏比赛获幼童六岁组二等奖;从2006年至今,我校学生参加市、区级英语、数学、绘画、摄影、作文、乐器、围棋等各类比赛共有45人次获得奖项。学校舞蹈队的舞蹈《苹果树》在金平区中小学艺术展演中获得一等奖;学校合唱队在金平区第二届中小学生合唱节决赛上获得银奖;学校田径队在金平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第二赛区团体第一名。2、教师的成长:通过有效开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验,提高了各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素养。2009年我校教师参加“汕头市第七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荣获小学组语文学科一等奖(第一名)。从2005——2009年,我校共有5名教师在省级教学设计/案例评比中获奖;在市、区一级的评比中共有80人次获得奖项。还有46人次在国家级举办的教学设计/论文评比中获奖。课题组还统一安排开展问卷调查,对教师教研状态分为6个方面进行调查,分别是:A、驾驭教材的能力;B、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C、强化和反馈教学信息的能力;D、实施教学策略的能力;E、自我提高能力;F、教科研能力。在问卷调查中明显体现出教师在教学教研能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析如下:结果层次分析所占比率6方面全面明显提高57.14%大部分有明显提高的28.57%部分有提高的14.29%没有明显提高的——科研兴校,校必兴,走科研兴校之路,大力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已基本形成“专家引领,领导带头,全员参加,规范管理,注重实效”的新格局。参考文献:1、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探索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钟启泉、崔允淳《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张万祥、万玮《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杨连明、高永平、徐美乐《现代教师教育――专业引领案例评析》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5、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10年5月全面提高大面提高部分提高没提高
本文标题: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19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