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读《做官与修德》有感做官先做人,从政先修德。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以伦理立国,向来注重德,“修身立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礼记》有:“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认为只有先修身立德,才能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才能为民办实事、为民谋福祉。最近,拜读了刘长富老师的《做官与修德》一书,深刻领会长富老师历练官场数十年的为官心得及感悟,觉得这是一本好书,这本精神食粮对为官者升华思想境界,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保持共产主义纯洁性指引了方向。作为党员干部,我始终坚持正人品、树官德,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自觉追求和为官做事的原则,融入到思想和行动中,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一、修作风,立政德一要密切联系群众,树立为民思想。刘长富在《做官与修德》中写到,在毛泽东的历史观中,人民是世界的主宰。他一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为人民公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胜利法宝。要赢得民心,就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解决民需。一心为了群众,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领导干部根本的“德”。作为领导干部,肩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重要职责,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想问题,作决策,要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搞建设,上项目,要充分考虑群众要求;用干部,看政绩,要特别注重群众公论。要把心思和精力用于为民、利民、富民之事上来。要有“在其任、谋其政”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坚定信念,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我们要结合阳光扶贫和”三进三帮”大走访等活动,自觉做到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多走访、多慰问、多调研,多交往、多交流、多交心,多问需、多问政、多问计,让群众经常看得见、始终信得过,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群众致富增收能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让群众满意。二要敢于务实担当,转变工作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要把真功夫用在办实事上,不搞形式主义,要落实在行动上。向群众承诺的事情,要千方百计办好、想方设法办成,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我们要始终明白手中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是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有“为党为民勇担当”的勇气和魄力,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领导干部要时常告诫自己保持公仆之心,事事出于公心。做事守责、讲德,才能成就事业;做官守责、重德,才能凝聚人心。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争做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敢于担责者、勤于守责者、勇于尽责者,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二、修学问,立才德一要慧眼做伯乐,知人善任用好人。《做官与修德》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强天下。春秋时期伯乐相马的故事,流传了好几千年。任何社会都需要人才,也更需要伯乐。做善于识才、能够用才的伯乐,这是每一位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美、苏、中、英、法为核心的盟国取得胜利,战后,美国从德国抢走最多的是各种人才,正是这些人才,造就了美国成为经济、科技、军事大国,更是人才强国;《史记·魏世家》中有一段故事,是说魏文侯想找一个德才兼备的能人当宰相,有魏成子和翟璜两个候选人,可魏文侯拿不定主意,难以取舍,就让李克帮助出主意。李克没有直接回答应当选谁,而是列出了识人用人的五项评价标准:居则视其所亲,富则视其所与,达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不为,贫则视其不取。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每个时代每个阶段,都会有选拔任用干部的实际内容和具体标准,但李克提出选人的五项标准,在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宋代名臣司马光在选人、用人上,独具眼光,在他看来,选拔为社会和老百姓服务的官,“德”字当头,以德为先。他说,“才对德只是起着借助作用,德对才起着统帅作用”。这个观点和毛泽东提出的德才兼备原则是一致的。以德为主,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原则,成为中国官场上长久不变的一个方针。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要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中之重来抓,端正用人导向、创新用人机制,坚持选用作风好的人,把广大干部引导到实干兴业、实干有为、真干有位的轨道上来。二要勤学善思考,提升自我做表率。才干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品德修养的体现,是不断成长的途径,是干事创业的前提,我们领导干部自己要有真才实学,更要有远见卓识。广大干群的积极性需要领导干部调动和激发,他们的见解需要领导干部来集中和升华,有关全局的战略谋划更需要领导干部思考和提出,某些重大问题的意见分歧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辨析和决断。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比他人更多一些辩证思维,更多一些深层思考,更多一些战略眼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凭自身的远见卓识并结合大家的意见,作出科学的决断。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创新的基础。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多地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把握新趋向,确立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同时,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冲破思想束缚、打开认识桎梏、拓宽发展思路,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三、修品行,立廉德一要严于律己,廉洁从政。千百年来,善于修身、勤政廉明是一个流芳百世的“好官”的为官之道,明镜高悬以示自律,廉洁奉公以示自勉,清白为官,坦荡做人。《做官与修德》一书中,作者给我们讲述了唐代诗人罗隐、清朝末年曾国藩和林则徐清正廉洁的为官从政之道。作为当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加强自身修养作为永葆先进性的必由之路,勤学立身做人之道,不贪图功名富贵,不沉浸欲望之中。修身以立德为先,德能正其身。领导干部要树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以为民谋利为荣,以损民之事为耻,牢记自己是人民公仆,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和切入点,吃苦在先,享乐在后,使自身符合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修身以自律为重,要做到“三慎”,乃是“慎独、慎思、慎行”。不以无人知而放任自我,不为权力所惑,不以金钱所诱,构筑牢固的道德防线,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身正心正。“一念之微、天理人欲”,领导干部要守得住清贫,不防于小,终亏大德,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越雷池半步。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力,不论在“工作圈”还是“生活圈”、“社交圈”,都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以俭为荣,稳得住神、管得住身、抗得住诱惑,彻底去私欲,始终存公心,全心谋民利,永不贪名利,以使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二要立家规树家风,管好身边人。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在战争的腥风血雨中历经磨难,从苏联留学回到延安后,又到农村、工厂去学习锻炼,朝鲜战争,奔赴战场,战死他乡,埋骨异土;毛泽东的女儿在北师大女附中读书,平时住校,假日回家及返校,都和其他同学一样乘坐公交车,无专人接送;任弼时的女儿因没有事先和老师请假而未敢违规,赶回学校上自习,导致任弼时突发脑溢血时,未能陪伴左右;朱德留给女儿朱敏的遗产,只有读过的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许光达大将给儿子许延滨定了“三个不准”规定;周总理给家人定下“十条家规”等等。这些既是生活哲理,又是楷模家风,既是伟大心灵,更是高尚人格。特别是一代伟人周恩来,一生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其高风亮节,令全世界景仰。不仅自己清廉,还严格要求并谆谆教诲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绝不能占公家的便宜,绝不能享受任何特殊照顾,绝不能谋求一点私利!”他还经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并表示自己带头改造。家风连着党风,家风关乎形象。领导干部能否管好自己的亲属,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的自身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党群干群关系,是一个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原则性问题。因此,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向周总理看齐,把握好手中的权力,遵纪守法,秉公办事。要警钟长鸣,手握戒尺,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不纵容袒护身边人捞好处谋私利。要用自己的清正廉洁影响干部群众和亲属家人,消除特权思想和贪婪心理,做一名纯洁高尚的领导干部。
本文标题:读做官与修德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21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