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读《做官与修德》有感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强天下。这两句话大概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意味,具有普遍的真理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为核心的盟国取得胜利,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轴心国战败。战后,美国从德国抢走最多的是各种人才。毫无疑问,当今世界美国是经济、科技、军事大国,而它首先是人才强国,是强大的人才支撑着这个强大国家的大厦。《哈佛之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法国的故事。1141年,法国巴伐利亚公爵沃尔夫所坚守的温斯堡城,被康纳德国王的军队围困了数月。沃尔夫实在坚持不下去,他已无路可走,只能投降。可是,温斯堡城中的女人们不肯放弃,她们要求康纳德国王许诺,要保证温斯堡城内所有女人的尊严和安全,并且在她们离开时,允许带走她们双手能够带走的所有东西。当她们的要求得到允许后,便从打开的城堡大门中走了出来。康纳德国王及其军队惊呆了:女人们怀中抱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她们的丈夫。女人们知道,金银珠宝是有价的,而丈夫是无价之宝,因为有了丈夫就有了家,有了依靠,有了希望,有了未来。这故事好像和人才的事不沾边,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搭界的,能够给女人们带来幸福和希望的人,才是最珍贵的。这个道理谁都懂得。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做得出色,开创事业新的局面,人才是诸多重要因素之首。认识人才对于事业的重要性,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你用什么样的标准和眼光看准人、选好人、用对人。有再多再好的人才,如果看走了眼、用错了地方,或者干脆压着不用,同样于事业无补。《史记·魏世家》中有一段故事,大意是说魏文侯想找一个德才兼备的能人当宰相,他面前有魏成子和翟璜两个候选人,可魏文侯拿不定主意,难以取舍,就让李克帮助出主意。李克对这两个人非常熟悉,没有直接回答应当选谁,而是列出了识人用人的五项评价标准:居则视其所亲。在官场内外,看他都与哪些人走得近、交往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一个人所交往的朋友,大体可以断定他的人品和格调。富则视其所与。当他富有的时候,是把钱财拿来花天酒地无度地挥霍享受,还是把钱财用在发展事业、关心社会、接济他人上。达则视其所举。当他身居领导岗位的时候,看他喜欢重用些什么样的人,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人才的情感、胆识和肚量。穷则视其不为。当他处于厄运和险难环境之中时,能不能守住原则,守住心志,守住做人的底线。贫则视其不取。当他穷苦潦倒时,是否能够严格操守,贫贱不移其志、不改其色。魏文侯用李克所提出的五个标准,反复比较,左右权衡,觉得魏成子的综合素质与李克的标准比较接近,于是,决定任命魏成子为宰相。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是个历史的范畴,每个时代以至于每个社会发展阶段,都会有选拔任用干部的实际内容和具体标准,不会一成不变。然而,也一定会有超越时空,具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在起作用,承接起历史和现实,为人们提供共性价值和判断尺度。李克提出选人的五项标准,在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宋代名臣司马光在选人、用人上,独具眼光,在他看来,选拔为社会和老百姓服务的官,“德”字当头,以德为先。他说,“才对德只是起着借助作用,德对才起着统帅作用”。这个观点和毛泽东提出的德才兼备原则是一致的。以德为主,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原则,成为中国官场上长久不变的一个方针。司马光还按照德才之间的辩证关系,把人才划分为四种类型:德才俱佳是上等人才,每个时代、每个社会,这样的人才都是凤毛麟角,很难求得。德胜过才是中等人才,尽管这种人不是出类拔萃,但他们德高品优,讲究操守,仍然是社会的栋梁之材。才胜过德是下等人才,社会上这种人非常多,他们有三个鲜明特征:很精明但善于投机钻营;情商高但爱玩变脸游戏;敢作为但为己私心太重。德才平庸是次等人才,这种人属于草包饭桶之类,他们的最大特点是大事好事不能做,坏事赖事不敢做,放在哪里都比较放心,虽然成不了事,但也败不了事。司马光在列出四种类型人才后,又阐述了对不同类型人才的用法:德才俱佳者属于圣人,是支撑社会大厦的顶梁柱;德胜过才者属于君子,为社会百姓所信赖,能挑起事业的大梁;德才平庸者是庸才,可以安排到不重要的岗位,或者给个虚职;才胜德者属于小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远小人,绝不能重用。重温司马光的用人思想,会使我们的领导干部提升识人用人境界。任何一个领导干部都处在社会的大网络之中,你在选拔任用下属的同时,又可能被你的上级选拔任用。选人者被人选用,被选用者又会去选用别人,这是官场运行的程序和规则。作为领导者,不论你是位高权重、大权在握,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千万别忘了,你选拔任用什么样的下属,已经把自己的心胸、灵魂和人格暴露无遗,上级就会用同样的尺子去衡量你。所以,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要出于公心,不要做套中人,因为私心、祸心是包不住的。有人仿龚自珍的话:“但愿天公重抖擞,降人厚德又多才。”从战略层面选拔人才,需要遵循规则;在现实生活中选拔人才个体,则需要眼力和智慧。王磊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过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术,很让人开眼界:炎炎夏日的一个黄昏,曾国藩刚回府邸,家人低声告诉他,李大人推荐来的三个要做官的年轻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很长时间了。曾国藩悄悄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暗暗观察这几个人。其中一个人,不停地用眼睛观察着房屋内的摆设,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另外一个年轻人则低着头规规矩矩地站在庭院里;剩下的那个年轻人相貌平庸,却气宇轩昂,仰头看着天上的浮云。很快,曾国藩胸有成竹地召见了这三个年轻人,和他们攀谈了一阵子。待他们离开之后,曾国藩吩咐手下对三个人安排职位。出人意料的是,曾国藩并没有对和自己谈得最投机的年轻人委以重任,而是给了他个有名无权的虚职;很少说话的那个年轻人则被派去管理钱粮马草;最让人惊奇的是,那个仰头看云,偶尔顶撞曾国藩的年轻人被派去军前效力,并再三叮嘱下属,这个年轻人要重点培养。在大家实在想不通时,曾国藩说出了用人的秘诀:第一个年轻人在庭院里等待的时候,便用心打量大厅的摆设,刚才他与我说话的时候,明显看得出来,他对很多东西不甚精通,只是投我所好罢了,而且他在背后发牢骚最厉害,由此可见,此人表里不一,善于钻营,有才无德,不足托付大事。第二个年轻人遇事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沉稳有余,魄力不足,只能做个刀笔吏。最后一个年轻人不焦不躁,竟然还有心情观浮云,两眼望着遥远的天空,就这一份从容淡定便是少有的大将风度。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显贵他能不卑不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很有见地,这是少有的人才啊!这个年轻人日后必成大器,不过,他性情耿直,很可能会招来口舌是非。说完,曾国藩不由得一声叹息。那个仰头看云的年轻人没有辜负曾国藩的厚望,在后来的一系列征战中迅速脱颖而出,受到军政两界的关注,并因为战功显赫被册封了爵位,又在垂暮之年复出,率领台湾居民重创法国侵略军,从而扬名中外。他便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不过,正如曾国藩所言,性情耿直的刘铭传后来被小人中伤,黯然离开了台湾。
本文标题:读做官与修德有感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214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