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公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高速公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一、施工安全设施的布设(1)施工区标志:用于路面工程施工施工过程中占用车道、封闭道路、借道行驶等。施工区标志根据规范及实际需要,按组进行设置,重复使用。施工现场标志支撑采用支架结构形式;标志板采用1mm厚镀锌钢板,采用材料为二级反光膜;字高30cm。标志尺寸应符合国标要求,并用沙袋等重物压稳。(2)临时交通标线:单侧双向两车道行驶时,需设置中央隔离设施,同时设置临时标线,包括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用以渠化通向交通、分离对象交通;标线采用溶剂型反光标线。(3)临时隔离设施:包括临时隔离栅、隔离墩、水马、锥形路标、防撞桶等。锥形路标、防撞桶配合施工标志使用,或作为简易隔离设施单独使用。各类标志,均应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GB5768-1999)的规范要求,并具有夜间反光功能。其中隔离墩及钢管须有红白相间的反光标记;防撞标志桶内要适当填充,防止倒伏;锥形交通标采用内部填充或压沙袋圈等方法防止倒伏,严禁用砖头、石块等有棱角物体压制,以免引发交通事故;警示标志牌除支架底部采用铸铁支座外,可视情况采取压沙袋等方法防止倒伏。施工现场的标志要有专人负责,必要时采用信号或旗手管制指挥交通,严禁因施工标志摆放不规范而引发交通事故。当两公里路段内安排两处或以上施工现场时,可按一处施工现场布设标志,中间采用锥型交通标连接。(4)作业控制区内设置交通标志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作业区在右侧车道时,应将交通标志设在公路右侧路肩上和作业区边界的左侧;(b)作业区在左侧车道时,除施工预告标志设在右侧硬路肩上外,其他交通标志应设在施工区边界的右侧或中央分隔带上。(c)禁令标志:禁止通行标志设在上游过度区的前方;禁止超车标志设在禁止超车路段的起点处,解除禁止超车标志设在禁止超车路段的终点处,限制速度标志,设在限制车速路段的起点,标志牌上标明所限制的速度;解除限制速度标志设在限制车速路段的终点处。(d)警告标志:前方施工标志设在警示区的起点处;前方车道变窄标志应设在车道变窄处前方至少200米处;双向通向标志应设在双向通行路段前至少400米处。(e)指示标志:前方绕行标志设在需要绕行的车辆进出处前至少200米处起点处;直行和单向行驶标志,应设在需要直行、转弯和单向行驶路段前方200米处。(f)渠化装置:渠化用的锥行路标应从上方过渡区开始,顺车流方向布置,间距5-20米,作业完成后,必须逆着车流方向拆除;交通安全带经常与锥行路标一起使用,主要用于分隔车辆与作业区或双向车流的车道;导向标设在车流方向改变的地方;路栏设在需要隔离车流的地方;应根据作业时间长短,设置与交通标志相吻合的临时性路面标线。(g)安全设施布设顺序:安全设施的布设必须从上游开始顺车流方向布置;撤除应从施工区的末端开始逆车流方向撤除。若为半幅封闭施工的,则应先开放施工封闭区交通后再进行安全设施的撤除。(h)施工现场安全布控临时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摆放完成后,首先自检,合格报监理、项目业主及路政部门联合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施工材料、设备方可进场。验收程序: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验收——交通组织管理部联合验收。施工期间,现场安全设施、标志和警示牌未经施工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拆动。二、施工现场的交通安全管理(1)施工现场应设专职交通协管员,负责维护现场交通秩序,协管员应在作业控制区的两端路外或桥下等较安全的地段进行休息、观察、巡视。交通协管员应经过培训,掌握交通法规应具备能快速、有效地指挥交通,应付突发的交通情况的能力。(2)协管员要时刻注意现场封闭设施的完好性,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要保证设施、标志清洁,易于辨认,并始终处于正确工作状态。注意因通行车辆刮、碰标志可能导致指向错误或无法正确辨认,应避免非施工作业车辆误入作业控制区。(3)应设立专职安全员负责监督现场的安全管理,督促作业人员不能随意走出作业控制区,现场专职安全员应服从交警、路政等部门对现场作业秩序和安全组织措施的监督管理,做好施工路段交通组织保障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使施工路段所设置的作业控制区安全始终处于良好、有效状态,并积极协助交警、路政部门处理路面突发事件。(4)全体施工人员上岗前应进行施工安全教育,从思想上重视施工安全;施工人员应身着黄色反光背心作业;注重安全作业,不准在作业区外,特别是越过交通安全设施外的未封闭道路上行走。(5)施工机械、车辆(如凿毛机、罐车、装载机、施工车辆等)在施工区内应按规定地点有序停放,进出施工区域时应服从专职交通协管员管理,不得擅自进出;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施工机械及车辆的任何一部位伸入未封闭道路,造成事故。当施工路段出现交通事故或交通严重阻塞时,要及时通知思遵高速公路项目业主、高速交警大队和路政大队,服从指挥,共同疏导交通,注意防止非施工车辆进入施工封闭区。三、施工安全应急预案为了做好项目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的紧急救援工作,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充分的发挥各职能部门、施工队的作用,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特制订本预案。1、编制目的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及时、妥善、有条不紊地处理好突发事故,确保施工生产和人身安全,确保对思遵高速公路的影响降到最低。2、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总指挥长:xxx电话:xxxxxxxx副总指挥长:xxx电话:xxxxxxxx组员:xxxxxxxxxx(1)、各应急救护小组组长:xxx电话:xxxxxxxx现场救护小组救护原则:第一时间对现场负伤人员进行救援,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员、救援物资进行救援工作,并及时对道路进行清理、恢复正常通行。主要职责:在工程施工期间要确保现场配有必要的急救药物,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将事故情况通知总指挥长,并及时采取措施,调度医疗救援资源,并控制事态的发展,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2)、配合相关部门的事故处理、调查小组组长:xxx电话:xxxxxxxx副组长:xxx电话:xxxxxxxx主要职责:在第一时间对发生事故的工程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处理方案,并组织现场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工程处理工作,并得出事故原因报告。(3)、现场保护、善后工作组组长:xxx电话:xxxxxxxx主要职责:确保在事故中负伤人员得到有效救治、事故工程得到有效控制后,组织对事故进行善后处理工作,对在事故中负伤的人员家属进行有效的安抚安慰工作,控制所造成的社会不良影响。(4)、急救后勤组组长:xxx电话:xxxxxxxx主要职责:对确定的救援方案中需要的救援物质进行调配,确保救援物资第一时间分发到救援现场。3、应急响应(1)、一旦发生如下情形生产安全事故:工程失事事故、机械事故、工程中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地质灾害引发人员伤亡、重大的火灾。应急救援指挥部开始运作,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即开始启动。(2)、项目重大事故应急指挥部组成及职责(3)、应急预案启动后,指挥部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准请假。4、职责与分工正、副指挥长负责召集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部会议,部署应急工作,制定和采取应急措施,指挥部成员负责完成以及会议交办的各项分工任务,确保政令畅通。5、安全科负责派人参加救援队:组织事故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及时进行事故的上报工作;分析事故人员,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协助做好善后处理工作。6、工程科负责派人参加救援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遏制事故进一步扩大的措施,如事故对思遵高速行车影响,首先组织人员、机械设备疏通思遵高速,确保其行车安全。组织对事故单位的技术资源;负责应急设备的调动,使事故区域尽早恢复;因设备原因引起的事故的,应协助查明原因,及时上报;提出恢复生产、生活的措施和方法。7、综合科:负责应急用车调度;负责派人参加救援队;参加事故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参与提出事故处理意见;负责应急时的后勤工作;负责应急时期上级机关领导到来的接待安排和工作联系;协助做好善后工作。8、财务室:负责应急资金的调动,满足处理相关事故和抢险救援资金的使用要求,确保事故及时得到处理;负责资金的调配,使事故区域尽早恢复。9、事故抢险:(1)、当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立即成立事故抢险指挥部,调动所在地人员或设备立即投入进行事故抢险,紧急隔离或切断重大危险源(电)。(2)项目部应第一时间向分局及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发生的事实,并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投入紧急抢救中。(3)、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局、工会、公安部门报告。与医院及时取得联系,已便得到地方政府和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帮助。(4)事故抢险所用的设备和人力,在附近工地所进行调动的,各施工队应以大局为重,不得推诿,更不得阻扰。(5)、事故抢险期间,项目部事故应急指挥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做好各项应对准备。(6)、事故发生时,要全力抢救被困人员,应尽快取近的方式救助伤员,使之在最短时间内伤员得到妥善医治,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0、事故调查、处理、抢险工作的评价(1)、在现场抢险工作完成后,应立即开展事故的调查、分析工作,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拟定防范措施,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2)、项目部应向有关部门书面汇报事故经过,并初步分析事故的原因;(3)、事故调查报告由质量安全部牵头拟定,深入剖析事故的原因,找出安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4)、对事故负有责任的各级人员,应进行严肃地批评、教育、处罚或处分,触犯刑法的,应交由司法机关处理。(5)、事故抢险工作结束后,应进行必要的总结性评价。11、生产和生活的恢复(1)、在现场抢险工作完成后,项目部应及时负责安排好生产和生活的恢复工作。(2)、为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项目部应加强管理,增加安全投入,认真检查,消除隐患,杜绝事故,确保安全。xxxxxxx公司xxxxxx项目经理部年月日
本文标题:公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254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