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红上树旗帜边上显活力河口县边疆党建案例
“红”上树旗帜“边”上显活力——河口县边疆党建案例【案例背景】河口县位于红河州南端,是云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与越南老街省山水相连,边境线长193公里,拥有国家级口岸1个,省级边境通道3个。境内居住着瑶、苗、壮、傣、彝、布依等24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落后、民族众多、情况复杂的边境特性及基层党组织点多、线长、面广的工作实际,导致全县社会发展程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民族和宗教问题相互交织、“禁毒防艾”工作形式严峻、党的建设相对薄弱等问题日益突显。为此,河口县紧紧围绕桥头堡建设和推动边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这条主线,以深化拓展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要求,立足实际,把握重点,抓住特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进新形势下边境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取得了“红”创品牌、“边”显活力的党建工作新成效,着力夯实了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 【做法成效】(一)构建“2541”模式,实现边境党建“点线结网”。结合开展各类专题教育实践活动,河口县以“掀争创热潮,促网格化构建,夯桥头堡基础”为主题,提出了构建边境党建网格化“2541”模式,即:创建“爱国主义教育、边境党员服务、国门党建、边境民警任村官、口岸通关”五类示范点,实施“国旗飘飘、爱民固边、边境口岸文化长廊、农村致富先锋、民主兴边”五项固基工程,建立“网格化的组织、服务群众、党员动态服务、涉边单位协作”四种联动体系,形成“五类示范点、五项固基工程、四种体系三位一体”覆盖全域的一条党建边境线。在构建过程中,不断丰富载体,确保“2541”模式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其中,实行在边境行政村、机关企业事单位、县城沿河地段、口岸通道定期升降国旗和悬挂国旗,有效提升了边民的国家民族意识;推行民警任村官制度,把优秀边防派出所民警任命为村党总支副书记,直接零距服务群众和打击犯罪,有效增强了边境村寨的安全环境,目前在全省得到有效推广;把党建工作与民族文化、口岸文化相结合,在乡村建设了文化大舞台,在县城建立10余个文艺展演点,实现了用党建引导民族文化、口岸文化健康繁荣发展,用民族文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提升民族凝聚力,达到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目的;建立了县、乡、村、组党组支四级和“两代表一委员1+7+15”网格联系制度,沿边单位纵横向联系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帮带共促的党建工作格局。(二)实施“五边五提升”行动,夯实边境党建“红色堡垒”。结合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把着眼点放到提升党建基础性工程上,提出了“五边五提升”夯实边境党建堡垒行动,即:组织晋档强边,提升组织堡垒战斗力;书记选优培强活边,提升领导班子执行力;先锋示范红边,提升党员队伍创造力;阵地争星晋位固边,提升服务功能支撑力;管理创新提效兴力,提升党建机度保障力。围绕“五边五提升”行动,针对排查出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后进”党组织,采取量体裁衣定整改方案、100%下派常务书、县级领导挂钩帮扶、乡镇干部驻点指导的联、挂、包、帮整改,推动35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改面貌、换新颜。结合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培养81名“明白人、带头人”工作,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选优培强,目前全县27个村“两委”村总支书记中,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15人(大专的8人),分别占56%和30%,平均年龄42岁,其中在贫瘠土地上刨出百亩桑蚕带头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东瓜岭村总支书记吕洪才,在千亩果蔬大棚里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南溪村党总支书记何强,逐步成为引领农村发展的“领头羊”;同时,发挥好常务书记这支队伍作用,集中组织到马多依下寨开展了学习“插甸经验”驻村体验学习培训,建立“七员”制度规范管理,注重从优秀常务书记中优先提拔使用。围绕“红色先锋”争创,结合行业特色,分门别类开展了社区“和谐边城先锋”、口岸窗口单位“口岸发展服务先锋”、农村“创业致富先锋”等7个领域先锋争创活动,同时以党的先进性、纯结性主线,切实加强党员管理,开展了“三评两议三争一除名”党员年审制度,清理整顿党员队伍,对20名不合格党员实行党内除名,切实增强边境地区党员推动发展的创造力。在阵地建设上,研究编制《2015—2017年河口县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规划》,采取财政预算一点、领导协调一点、部门整合一点“三个一点”筹集专项建设资金,统筹推动全县有必要或有条件的138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2015年计划建设34个,现已建设完工11个。在边境一线建立党群活动室45个,建立为民服务站(点)37个,党员服务中心(站点)44个,教育网络站点90个,特别是在边境一线民族村寨建立“党员播放中心户”的做法,既有效确保了党的主张、声音、政策传达到边境,又提升了边境民族党员群众科技文化水平。(三)开展“一台三带”创建,推进边境党建“条块统筹”。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建设,深化巩固“2541”模式和“五边五提升”成果,紧紧抓住我县党建工作难点、重点、特点,提出了“一台+三带”的条块推进党建,即:打造以城市领域和口岸为前沿的“桥头堡党建烽火台”、以农村为腹地的“边境堡垒示范带”、以农场为示范的“边疆产业党建示范带”、以非公企业为拓展的“边境贸易党建示范带”,形成分区域、有重点、显特色、抓条块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围绕“烽火台”建设,整合口岸部门资源,联动互建,打造“守关一面墙”、“服务一张网”、“形象一面镜”的口岸党建“烽火台”,真正让客流通关走上了“读秒时代”,让物流享受“VIP”服务;广泛开展“国门学校”、“国门机关”、“国门医院”、“诚信企业”等创建活动,走向国际视野。围绕农村“边境堡垒示范带”,重点因村构筑兴边富民型、民族团结型、禁毒防艾型、戍边固疆型、难民服务型为载体的“十型阵地堡垒”。特别是,在富民兴边型堡垒建设中,我县把党建工作与促进“农户万元增收”行动相结合,出台了“五个百千”党建促农户万元增收行动举措,实施农村党员“致富先锋”先锋培养计划,以组织领富、党员带富、党群共富为目标,加强党组织创建产业项目、创办协会组织和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建设,提升党员地位,增强党员责任感、自信心,先后培养“致富先锋”310余名,建立了“农村党员创业发展互助基金”,目前共扶持农村创业党员23名,在党员的带动下,全县形成了十万亩香蕉橡胶、万亩咖啡、千亩核桃柑橘、百亩大棚果蔬等的“十大特色农业产业样板”,进一步加快了边境农村的发展步伐;实行难民与国民同等待遇,在难民聚居地建立由挂钩单位党员组成的临时党组织,从民政、政法、科技等部门抽调党员组建“特派工作队”,开展“爱无国界、服务无境”活动,为难民群众协调项目资金126万元,列入全省农村危房改造计划1527户。围绕农场“边疆产业党建示范带”构建,以打造党建聚人心、改革促稳定、产业作示范、文化提品质的“四型”边境农垦党建标杆为载体,重塑拓荒的“农垦精神”,开展“产业建设年农场怎么办”大讨论,引领农场“二次创业”,确保农场在改革和面对灾害的艰难时期,坚定信念、提振士气、迎难发展。围绕非公企业“边贸互市党建示范带”,开展“四双红色”行动,以拓展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为重点,通过从机关下派指导员对口指导和企业自身强化的方式,树立“业主引领、组织优化、阵地提升、产能增效”的“四面旗帜”。(四)实行“4517”联户,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梁”。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边境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特点,建立完善了“4517”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即:“五轮驱动”分片包干联、“五个重点”分类指导对口联、“五项制度”建卡立帐经常联、“五种意识”千名干部宣讲联、“七员定岗”明确任务规范联。大兴亲民爱民为民之风,抓实机关企业事单位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落实县委领导班子挂钩联系边境村寨、干部挂村包户结对联系承诺及以“群众给干部打考勤”为主的“民意三检法”随机调研等机制,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担任党建特派员”和“科技骨干下地入田”活动。2015年,为进一步巩固、拓展和深化干部直接联系群众“4517”模式,广泛开展了以“进百家门、熟十家情、结一家亲”为主要内容的“111”亲民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推行“一区一会五联户”模式、重点开展“十必访、十必知”活动、真诚地认穷亲、老亲、童亲、友亲“四亲”,推动联系群众工作横向延伸到边、纵向覆盖到底,实现无缝对接。目前,全县已有1619名党员干部和7435户群众建立了“亲戚”关系,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成了群众的“贴心人”。在联系群众工作中,各部门富有特色地开展联户工作,例如,在县级领导中采取依靠一户思想上进户引导群众凝心聚力、培养一户科技示范户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帮助一户困难弱势户解决群众疾苦、感化一户维稳重点户促进农村稳定、影响一户普通群众户改善村风村貌的“1+5”联户模式;县涉农部门干部采取“领导干部+技术员+项目资金”等“多帮一”联户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双保险”;县人民医院开展100%回访患者制度,深入基层,贴进患者,融洽医患关系,树立良好国门医院形象。 【实践启示】启示一:宣传教育是加强边疆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大部分群众“等、靠、要”等旧思想观念依然突出。为此,河口县下决心抓好思想认识,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播党的惠
本文标题:红上树旗帜边上显活力河口县边疆党建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28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