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会计学》第一章、第二章(MBA)
《会计学》刘桔•第一章总论•本章重点:•1、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2、初步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基本会计报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等等。•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会计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由此产生的对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进行所得与所费的比较人类为了计量、记录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学会了计数。人类从学会计数开始,就有了会计的萌芽。古时有“结绳记事”。•人类最初的会计行为——计量和记录•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由专职人员从事的经济管理工作。•(二)建国以来我国会计发展概况•1、建国初,从前苏联引进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模式;•2、1992年,“两则两制”的发布实施,是一次模式性的变革,标志着我国的会计模式已与前苏联会计模式完全脱钩,初步实现了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报账型”会计模式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的“经营管理型”会计模式的转换,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初步协调。••财政部又于2000年12月29日发布了打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的真正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条件成熟后,将在所有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已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核算要求的方向和会计国际化的方向迈进。•3、2006年2月,财政部出台了1个基本准则、39个具体准则。初步完成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传统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以及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现代会计的发展,又产生了物价变动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国际会计、绿色会计、网络会计等许多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已经超越了国家界限,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现代会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二、会计的含义•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会计主体(即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会计的主要特点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单位•在我国,关于会计的含义最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观点,一是“管理活动论”,二是“信息系统论”。•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管理活动论”与“信息系统论”这两种观点正日趋接近。“管理活动论”也承认信息系统的存在,只是强调这个系统的主要职能应是控制和监督,而不是反映(即提供信息);“信息系统论”同样承认会计系统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只是强调其主要职能是提供信息,为决策咨询服务,起决策(即管理)的支持作用。•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管理经济过程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即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干什么。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一)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从数量方面反映企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记账、算账、报账”•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即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二)实行会计监督•会计的监督职能,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调节和指导,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合法性监督和合理性监督两个方面。•我国《会计法》构建了包括单位内部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体的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四、会计的目标•会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它指明了会计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方向。•会计的总目标——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的基本目标——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会计的基本目标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会计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企业会计的基本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提供会计信息;•(二)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三)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五、会计对象•(一)会计对象的一般含义•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可以表述为:•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企业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二)企业会计的对象•典型的现代会计是企业会计,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不同行业的企业,其资金运动也均有各自的特点•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会计的对象。•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的退出三个基本环节。资金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工业企业资金运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成品资金生产资金储备资金供应生产销售第二节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与基本会计报表•上述企业会计对象的表述,仍比较抽象,需要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当的分类,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作的基本分类。会计对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一)资产•1、概念•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它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2、资产的基本特征:(1)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4)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来计量其价值••3、资产的分类•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非流动资产是指超过1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如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4、资产的组成项目•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有价证券应收及预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存货——库存商品、在产品、原材料等•非流动资产•长期投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等•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二)负债•1、概念•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基本特征•(1)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现时义务;•(2)负债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义务;•“欠债还钱,天经地义”•(3)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4)负债是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5)负债一般都有确切的受款人和偿付期限。•3、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或偿还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4、负债的组成项目•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预收账款•预提费用•;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三)所有者权益•1、概念•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资产—负债=净资产•2、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项目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必须注意,所有者权益与企业特定的、具体的资产并无直接关系,它并不与企业任何具体的资产项目发生对应关系。只是在整体上、在抽象的意义上与企业的资产保持数量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四)收入•1、概念•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上述指的是狭义的收入,只包括企业的营业收入。广义的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入和营业外收入。•2、收入的特征•(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2)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3)收入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3、收入的分类及组成项目(1)收入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2)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可以分为基本业务收入(也称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也称附营业务收入)。(五)费用1、概念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上述指的是狭义的费用,广义的费用泛指企业发生的所有耗费和损失,包括营业费用、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等。•2、费用的分类及组成•费用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生产成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直接工资•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3、费用的基本特征•(1)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2)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六)利润•1、概念•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是根据收入与费用的计算而确定的,是企业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收入—费用=利润•2、利润的组成•企业的利润一般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利润。•利润的实现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增加,而亏损的发生则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二、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的演进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和基本财务状况。•会计等式产生于15世纪末,由意大利数学家、近代会计的奠基人卢卡·帕乔利首先提出。通过数学运算方法建立了西式复式簿记的基本方程式,即:一个人的所有财产=其人所有权的总值•后逐渐演变为“资产=权益”•到20世纪30年代,会计等式及其理论基本成熟定型。•“资产=负债+资本”这一会计等式就成了西方国家借贷复式簿记的理论基础。•现在,西方国家的会计基本等式通常表述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我国将会计基本等式表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的存在形态资产的来源•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同等数额的权益。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构成会计的第一等式,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故资产负债表属于静态报表;•“收入—费用=利润”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构成会计的第二等式,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故利润表属于动态报表。•三、基本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简化格式)资产金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金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货币资金短期借款短期投资长期负债:应收账款长期借款固定资产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实收资本资产总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2005年12月31日项目本年累计数一、主营业务收入减: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二、主营业务利润三、营业利润四、利润总额五、净利润利润表(简化格式)2005年12月•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对会计核算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以及核算内容、计量手段和方法等所作的合理限定。即把会计核算限定在一定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经营(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或会计个体,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是对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所作的限定。会计主体假定是为了明确为谁报告,报告谁的经营活动。其目的:•一是为了与其他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二是为了与该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需要注意,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法人)体。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
本文标题:《会计学》第一章、第二章(MBA)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3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