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社会医学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目录第一节:基本内涵及衡量指标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第三节: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第四节:经济发展与健康投资01020304重点难点※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双向作用※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面临的新问题※健康投资的概念第一节基本内涵与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指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总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ercapitagrossdomesticproduct):排除了人口数量的影响,便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比较。一、经济发展的内涵及衡量指标第一节基本内涵与衡量指标1.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第一节基本内涵与衡量指标年份(年)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GDP99214.55109655.17120332.69135822.76159878.34184937.37216314.43265810.31增长率8.43%8.30%9.08%10.03%10.09%11.31%12.68%14.16%年份(年)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GDP314045.43340902.81401512.8473104.05519470.10568845636463676708增长率9.63%9.21%10.45%9.3%7.65%7.67%7.4%6.9%2000—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2003—2012年中国GDP增长率(%)第一节基本内涵与衡量指标GDP不同经济水平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90—2011年)国家和地区1990年2000年2005年2009年2010年2011年世界2.954.203.46-2.244.342.73高收入国家3.153.932.53-3.753.281.54中等收入国家1.915.437.242.647.716.33中低收入国家1.945.387.242.697.676.32低收入国家2.863.517.004.666.055.98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Source:WorldBankWDIDatabase.单位:%第一节基本内涵与衡量指标GDP:仅仅反应经济增长的“量”变经济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不但包括经济规模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还包含了政治文化的进步、自然生态平衡、卫生健康改善等体现质量效益改善的内容。一、经济发展的内涵及衡量指标第一节基本内涵与衡量指标2.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2015年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十个国家国家排名HDI不平等调整后HDI性别发展指数性别不平等指数多维贫困指数挪威10.9440.8930.9960.067-澳大利亚20.9350.8580.9760.110-瑞士30.9300.8610.9500.028-丹麦40.9230.8560.9770.048-德国50.9160.8530.9630.041-爱尔兰60.9160.8360.9730.113-美国70.9150.7600.9950.280-加拿大80.9130.8320.9820.129-新西兰90.913...0.9610.157-新加坡100.912...0.9850.088-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世界卫生统计》2015年人类发展指数最低的十个国家国家排名HDI不平等调整后HDI性别发展指数性别不平等指数多维贫困指数马里1790.4190.2700.7760.6770.456莫桑比克1800.4160.2730.8810.5910.390塞拉利昂1810.4130.2410.8140.6500.411几内亚1820.4110.2610.778...0.425布基纳法索1830.4020.2610.8810.6310.508布隆迪1840.4000.2690.9110.4920.442乍得1850.3920.2360.7680.7060.545厄立特里亚1860.391............中非共和国1870.3500.1980.7730.6550.424尼日尔1880.3480.2460.7290.7130.584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世界卫生统计》1.个体健康的衡量:一般常用生长发育和行为发展指标,也包括心理学指标和社会学指标。2.群体健康的衡量:出生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新的指标:健康期望寿命(healthylifeexpectancy,HALE)减寿人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lifeyears,DALY)二、健康的内涵及衡量指标第一节基本内涵与衡量指标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经济发展与健康彼此关联、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双向性作用关系经济政策和制度管理公共产品的确立人力资本,包括:教育、培训、体格和认识能力的发展技术,包括:科学知识、国内革新、国外传入产业资本,包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吸引劳动力和资本的能力健康经济发展健康与经济发展的双向性关系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一、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能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健康水平。但是,如果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就会带来诸多新的健康问题,反过来损害人气健康。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一)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提高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衣食住行2.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健康投资;国家建立全民健康保障制度;医学技术的进步3.经济发展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1.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2013年不同收入群组国家居民健康指标组别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美元)婴儿死亡率(‰)出生期望寿命(岁)出生健康期望寿命(岁)孕产妇死亡率(/10万)高收入群组美国539605.9796928瑞典447602.482724平均403355.3797017中上收入群组马来西亚224607.2746529巴西1475012.3756569中国1185010.9756832平均1340315.6746657中低收入群组埃及1085018.6716245印度535041.46658190平均595344.06657240低收入群组孟加拉国218033.27161170埃塞俄比亚135044.46556420平均178052.96253450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1.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我国各时期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年份婴儿死亡率(‰)期望寿命(岁)合计男女新中国成立前200左右35......1973—197547.0...63.666.3198134.767.966.469.31990...68.666.970.5200032.271.469.673.3200519.073.070.074.0201013.174.872.477.4资料来源:1.1973—1975年系全国三年肿瘤死亡回顾调查数字;2.1981、1990、2000年期望寿命系人口普查数,2005年男系1%人口抽样调查数;3.2000、2005、2010年系妇幼卫生监测地区数字。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2.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健康投资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大量增长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促进社会科学教育等系统的快速发展,增加卫生系统的投入,而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则为预防控制和消灭某些疾病创造了较好的物质条件。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3.经济发展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程令国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中国老年人而言,健康行为的改善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提高在解释教育对健康的正面影响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尽管教育通过改善社会经济地位而扩大了健康要素投入的预算,从而改善了健康水平,但更重要的是教育通过改善健康行为优化了健康的投入组合,提高了健康投入的效率。资料来源:《教育如何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来自中国老年人的证据》程令国等,经济学季刊,2014,14(1):305-33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改变现代社会病的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工业化产生的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无序的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等。各种化学合成产品和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与人群接触机会增加,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多种急慢性危害,如致癌作用、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2.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从原来的粮谷类为主逐渐为肉及肉制品所取代,营养不良问题转变为对肥胖的担忧,吸烟、酗酒、吸毒、不安全性行为等不良生活方式给人群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成为引起人类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3.现代社会病的产生我国城市前五位死因谱的变化趋势1957年1963年1975年1985年2001年病种构成比(%)病种构成比(%)病种构成比(%)病种构成比(%)病种构成比(%)呼吸系疾病16.9呼吸系统疾病12.0脑血管疾病21.6心血管疾病23.39恶性肿瘤24.93传染病15.4传染病10.7恶性肿瘤18.8脑血管疾病20.98脑血管疾病20.41消化系疾病7.3恶性肿瘤8.6呼吸系统疾病18.6恶性肿瘤20.32心脏病17.61心血管疾病6.6脑血管疾病6.9心血管疾病11.7呼吸系统疾病9.08呼吸系统疾病13.36脑血管疾病5.5心血管疾病6.7传染病5.8消化系疾病4.17损伤与中毒5.87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4.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面临比以往更多的工作生活压力,心理紧张程度不断增大,长期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更容易出现情绪消极、焦虑恐惧、人格障碍、变态心理等不良的心理精神问题,自杀率大幅上升。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全球抑郁症发生率约为3.1%,在发达国家接近6%。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5.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经济发展造成交通拥挤,致使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造成的寿命损失在我国甚至高于心脏病、高血压和恶性肿瘤;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增大等加剧社会矛盾,引发暴力犯罪事件增多;家庭关系紧张、教育功能失调增加了家庭暴力、青少年犯罪等事件的发生,对健康产生间接影响。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6.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我国2013年城镇化率达到53.73%,流动人口数量达2.45亿人。各国进入老龄化时代,呈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三低”模式,人口特征的变化带来了疾病谱的改变,疾病预防保健工作重点转移等新问题,对社会卫生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二、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上海市1977—2012年人群期望寿命的变化年份(年)第三节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第三节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要•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求•经济发展与卫生费用健康卫生服务经济老龄化慢性病卫生服务结构和类型变化第三节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4.84.84.915.486.096.946.967.58.19.410.545678910111219751978198219871992199620002003200720122015(年份)1975—2015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变化情况老年人口百分比(%)组别国家卫生费用占GDP比例(%)卫生总费用构成(%)人均卫生总费用(美元)政府/社会卫生支出比例个人卫生支出比例20002012200020122000201220002012高收入群组美国13.117.043.047.057.053.048188845瑞典8.29.684.981.315.118.7229240
本文标题: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33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