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街道关工委工作总结一、上半年主要工作(一)拓展阵地,培育特色,创关工工作品牌1、深化“一刻钟”课堂。针对辖区外来人员多、文化基础比较差的现状,街道关工委在外来人员相对集中的孔浦二村社区,面向外来青少年开设了“一刻钟课堂”,每天利用十五分钟时间,向外来青少年传递文化知识。上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实“一刻钟课堂”中的“五老”志愿者队伍。“五老”志愿者一直就是“一刻钟”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义务为外来青少年传授知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业余兴趣爱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上半年,我们对“五老”志愿者队伍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增加了一些专门人才。如,擅长书画的崔炳龙,擅长唱歌的张玲玉,擅长跳舞的汤国敏等。二是进一步丰富“一刻钟课堂”内容。“一刻钟课堂”在开始初期,基本上仅仅是涉及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礼仪常识等内容,上半年我们进一步丰富了课堂内容,按照教师资源队伍和外来青少年的需求,将课堂分为五大类:文化活动类,包括教唱歌曲、教健身操和健身舞、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知识类,包括识字课、数学课、送知识上门;健康类包括家庭生活小常识、常见疾病预防、急救知识;礼仪类包括服务礼仪、礼仪花卉、社交礼仪;技能类有电脑培训、插花培训、简单的操作技能培训、缝纫技能培训。三是将“一刻钟课堂”向课堂外扩展。依托街道流动青少年阳光驿站,为辖区青少年尤其是外来流动青少年提供教育培训、心理咨询、定期组织文艺活动等服务。街道关工委将以流动青少年阳光驿站为载体,在暑期推出“在同一片蓝天下”关爱外来青少年系列活动,包括暑期夏令营、军营参观、“宁大寻游”、“阳光伙伴”新老“小宁波”结对等活动,使一刻钟课堂向课外扩展。2、开设“心灵氧吧”。上半年,我们在孔浦二村社区设立了“心灵氧吧”,建立一个为青少年减压的心灵关怀工作室,听他们倾诉,帮他们出主意,为他们排解忧愁。“心灵驿站”“心灵氧吧的宗旨是:是做青少年的成长之家,帮他们排忧解难,听他们倾诉,帮他们维权;青少年有心理难题,就派上心理专家帮助疏导、矫正。“心灵氧吧”得到了浙江合创律师事务所两名律师、康宁医院两名心理咨询师、孔浦医院全科医疗团队和两名社会工作事的大力支持。社区里有个退休老师也主动站出来,表示愿意做教育顾问,给家庭教育方面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愿意给她们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青少年心灵驿站”的志愿者老师是一支有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的队伍,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教师、律师、医师资格等证书,竭诚为大家提供服务。社区“青少年心灵驿站”设立的消息见报后,不少社区居民、青少年陆续登门。不少人是手持从报上剪下的报道找上门的。运行以来,给数十名前来求助的青少年及辖区居民做了心理辅导,效果不错。不过让工作人员最为自豪的是,他们已成功地让一名心理压抑,想弃学的大学生开心地回到了校园。如,我们了解到暂住在孔浦夏家25号四川籍外来人员张强,是名牌的学生,暑期跟着父母打工感受到父母挣钱供他读书的辛苦,因为穷在学校受到冷落,没有理解他的人,滋生了不想继续读书的念头,通过交流,肯定他智慧不穷、志气不穷,给予他鼓励,最终他有鼓足了勇气,回到了美丽的大学校园。还有一青少年初中没毕业,每天迷恋网络,已经弃学,家人都没有办法,家人到社区寻求帮助,经过多次劝导、教育,现在他参加了夜校学习,争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专业水平。(二)依托“五大行动”,开展青少年教育主题活动1、“文明行动”,争做合格小公民。在4月的第一个双休日启动了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轰轰烈烈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区“五老”中的老教师、老模范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宣传板面,编撰了琅琅上口易学易记的公德歌,设计印制了“我与文明同行”的宣传单。“请你献出五心”、“请你珍惜五情”、“请你做到三管六不”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了社区里的老老少少,营造共育文明、共享文明的家园氛围。2、“绿网行动”,争做文明小网迷。在各社区少儿电子阅览室开设了“青苹果绿色网络通道”,针对少儿小网迷的特点精选了教育、亲子娱乐等网站,下载了包括“少儿信息港”、“中国少年报”、“中国少儿艺术教育网”、“儿童乐园”、“动画城”等富有趣味性与知识性的视频电子图书,方便小读者浏览使用。为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区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青少年朋友讲解“文明上网的注意事项”、“如何在网络上保护自己”等常识,通过“大手牵小手*网上文明走”引导辖区未成年人在网络世界自由驰骋,使网络为我所用。3、“读书行动”,争做好学外来娃。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宣读文明倡议书、高唱“文明礼仪歌”、发放文明礼仪宣传册等活动,倡导青少年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尊敬老师,孝敬父母,谦让同学,以小事养德,修其身、正其心、善其行,提高青少年学生“行君子事,做有德人”的自觉性。4、“秧歌行动”,争做健康好少年。为更好的培养社区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邀请了公益妈妈何惠明老师教授青少年秧歌舞,成立了“娃娃秧歌队”。从最初的十来位孩子到现如今近四十位孩子,秧歌队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住在小区里的孩子加盟秧歌队,就连住在附近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闻讯也一起来参加。作为“娃娃秧歌队”的主要成员之一——外来务工子女特别喜欢参与秧歌队的活动,由于受到家庭条件的限制,暑期去少年宫学舞蹈对他们来说常常是一种奢望,而通过“青苹果乐园”组织的免费学秧歌真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5、“沟通行动”,争做知心好孩子。现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为了帮助孩子与父母实现良好沟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形成合力,街道与辖区幼儿园、学校合作,举行了“摸手仔”、“心灵相通”、“我教妈妈学qq”、“青苹果——庄严的成年日”等一系列教育扶助活动,这些活动深受孩子喜爱,深得家长首肯。其中“心灵相通”这一游戏要求家长和小孩各自填写对方的生日日期、鞋码、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和最爱吃的食物。在互动中,家长和孩子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当妈妈的,在与孩子qq互动中掌握孩子们的“时尚”语言、观点、因势利导与孩子实现沟通。(三)建立机制,创新方法,切实加强青少年关爱工作1、落实具体关爱活动。5月份,由关爱工作团牵头,在辖区青少年中开展“法制教育周”活动,集中组织青少年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在青少年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6月初,在辖区开展了以“开展青少年矫正,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出黑板报、法制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等形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能够了解青少年矫正的意义、目的,增强了人们对青少年矫正法制性质的认识,为青少年矫正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街道关爱工作团建立了例会制度、定期走访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街道关爱工作团和社区关爱工作小组每周一次工作例会,交流关爱工作,每周2次深入问题青少年家中,帮助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同时,成立“青少年舆情气象站”,每个社区1名舆情气象员,负责青少年思想动态的信息反馈巩固,一旦发现倾向性苗头,第一时间向街道关爱工作团反馈,以利于街道关爱工作团随时关注青少年的思想动态。3、建立关爱志愿者队伍。在充分发挥街道关爱工作团和社区关爱工作小组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一支由关心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关爱志愿者队伍,主要也是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志愿者组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孔浦街道关爱志愿者工作职责》,采取“1名关爱志愿者协助1个关爱工作小组”的办法,充分发挥他们在青少年关爱工作中的作用。
本文标题:街道关工委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33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