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两校共建小结2篇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实现“上好学”的愿望,合肥市教育局启动省市示范高中共建工作,从XX年开始,合肥六中先后与合肥二中、合肥十七中结成共建学校。通过共建,调动了双方办学的积极性,呈现出共谋发展、共同提高的良好态势。合肥二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我校的范广伟校长就是二中的毕业生。共建伊始,合肥二中的金传应校长任现职前是合肥六中副校长。有这样的历史渊源,更有市教育局的政策支撑,使得两校共建有了坚实的基础,而不是“拉郎配”“单相思”,双方学校的领导班子都很重视共建工作。合肥六中邀请二中共建班的学生参加六中的毕业典礼,并在大型考试中使用同一套试卷;二中每年暑假都邀请六中高考科目的骨干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听课评课;我校教科室主任范毓波、胡成方两位老师应邀到二中举办专题讲座。合肥六中在举办各种活动时,都能及时告知共建学校。今年2月26日,我校独立举办了XX年高考研讨会,邀请马鞍山二中郭慧宇副校长、安师大附中马林副校长等学科带头人解读高考说明,把脉XX年高考,我们盛情邀请二中、十七中的领导老师与会,共襄盛举。对此次大型活动,合肥十七中鼎力相助,蒋梅梅校长亲自安排高三所有老师参加,由教科室主任陈岩老师带队。合肥六中组织“胸怀成才梦,走进清华园”冬令营活动,也邀请二中、十七中少数学生参加。今年5月,我校语文组青年教师庞丽亚、林慧承担全市《中国小说欣赏》选修教材公开课任务。课前,得到了合肥十七中语文特级教师陈岩主任的悉心指导,陈老师不止一次到六中听课评课,与语文组其他同仁共同打磨这两节公开课,以公开课为平台,两校语文组的老师加强了联系,加深了友谊,是两校共建的生动范例。通过共建,拉近了校与校之间的距离,使得六中的领导和老师既感到光荣,更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时刻警醒自己“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要切切实实提高领导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期能真正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共建,我们也从二中、十七中领导和老师身上,感受到不甘落后、奋力崛起的信念和力量,促使我们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品牌效应,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然,共建取得的成果只是初步的,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和可能。共建工作要取得预期的成果,有赖于上级领导的进一步重视,有赖于共建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办学理念、发展规划、教学教研等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共建的力度,努力实现共建效益的最大化!两校共建小结(2):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有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家长总是通过各种手段想尽办法把孩子往热点学校送,期望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造成热点校生源爆满,普通校生源短缺。究其原因,主要是校与校之间不平衡所致,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学校环境等方面诸多因素。归根到底就是“基础教育的不均衡”。因此,如何缓解城区热点学校择校热的难题,缩小校际差距,使我区热点与非热点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了我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根据信州区教育局党委会议部署,上饶市一小与市九小于XX年9月成为结对共建学校。通过市一小在学校管理、师德建设、教学教研、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帮扶,充分发挥“名校孵化”作用,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努力使市九小在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有明显改观和提升,逐步达到与市一小同步水平。依照《信州区城区小学结对共建试点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市一小与市九小特共同制订结对共建活动实施细则如下:一、指导思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充分利用热点小学在学校管理、师资力量、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优势,与结对共建学校进行全方位结对共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使更多的教师尽快成长,尽快缩小校际差距,促进全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二、基本校况(一)上饶市第一小学上饶市第一小学座落在秀美的信江之滨,饶城的首府之边,金龙岗之巅。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绿化覆盖率达58%,目之所及皆美景,鼻之所闻皆清香,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一小人执着追求“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目标,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摸索着: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实践中走向深入,在研究中走向睿智,打造出了一支精品科研团队。从XX年开始先后承担了九个国家级、省级课题,其中7个课题已结题,并得到专家“高于同类水平”的评价。学校以培养“身心两健,德智双全,学创俱佳”的学生为立足点,努力寻求传承和创新的结合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又深受孩子喜爱的特色教育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亮点,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发挥。(二)上饶市第九小学:九小地处老火车站、批发街、宝泽楼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特殊的学习环境。学校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专业教师,按六年制配备缺少语文教师2人,数学教师仅5人缺7人,无体育、英语、微机等专职教师。近几年,由于代课教师更换频繁且素质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第二个问题是学生大都是来自周边农村、县、乡的小商小贩的家庭,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流动性大。学生生源极不稳定,班风、学风受到影响,造成每个班优秀率下降,待达标率越来越高。第三个问题就是学校长期缺少一个能力强、业务精湛的分管教学领导,导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较差;加之教师课务量较重,致使平日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三、实施目标认真分析两所学校在管理、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的现状与特点,通过结对共建,打破校际壁垒、开放校园;打破学科壁垒,激活课堂;打破教研壁垒,优化科研,努力挖掘、发挥各自长处,从而达到强弱互补、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双赢共发展的目的,逐步缩小一小与九小之间资源差距,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本文标题:两校共建小结2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36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