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XXXX-X年中国枣产品市场分析报告(1)
2012-2013年中国枣产品市场分析报告2012-2013年中国枣产品市场分析报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2月2012-2013年中国枣产品市场分析报告一、中国枣产品产业链概况(一)产业链构成枣产业链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上游原材料生产,主要由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构成,负责枣树种植及枣生产;中游加工制造,主要由各类加工企业构成,负责枣产品的加工,形成产品;下游销售渠道,包括直销渠道(直营店)和分销渠道(代理、超市等渠道),负责枣产品的销售与客户服务;而最终消费者主要包括个人消费者和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用户,购买主体是个人消费者。在产业化组织中,科研开发机构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主体,科研开发机构在枣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图1枣产业链构成原材料生产加工销售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加工企业专卖店、超市、电子商务等科研开发机构消费者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3,02(二)产业链上下游分析从整个产业链分析,上游原材料生产主要由农民自主种植,原材料供应较为分散。而且农户个体较小,难以大规模普及先进种植技术,2012-2013年中国枣产品市场分析报告当遇到不利气候环境和病虫害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调度管理,难以保证产量的稳定性。农民合作组织一方面便于与科研开发机构合作,将农户聚集起来,普及先进的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统筹管理的作用,这对提高上游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农民合作组织有利于上游原材料供应与加工企业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一方面为农民找到固定的原材料收购者,同时帮助企业找到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从而实现双赢。加工企业处于产业链中游,由于上游原材料供应较为分散,下游销售环节还较为薄弱,目前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对于产业链的控制能力较强。在部分枣产区,枣树栽培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规模较大的本地加工企业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就业。在产业链下游销售环节,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枣产品分销商,同时,受限于品牌、资金等问题,加工企业的枣产品销售主要是通过专卖店、商超、电子商务等形式进行销售。消费者方面,红枣在我国有8000多年的历史,消费基础好,消费者对红枣的营养保健功能具备一定的认知。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红枣贮藏、加工技术的进步以及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宣传推广,市场对枣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高。(1)从消费者需求特征来看,目前消费者对枣产品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休闲食品、保健品和礼品。其中,休闲食品指消费者购买袋装或散装枣作为零食食用,其占据60%以上的需求量。保2012-2013年中国枣产品市场分析报告健品是指消费者将购买后的红枣用于煲汤或作配料使用,满足营养保健需求。礼品是指消费者将购买后的枣产品用于送礼或其它用途。(2)从消费区域来看,目前中国枣产业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很少,出口主要销售集中在华人地区,海外市场的需求还没有形成。随着保鲜和加工技术的进步,龙头企业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通过鲜枣和深加工品进入国际市场,有望激活海外市场的需求。国内方面,红枣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经济条件相对发达的省份和城市,如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福建等,广大的农村市场和小城市需求潜力大。(3)从中国枣产品市场消费者购买行为上看,市场上消费者数量众多,区域分布分散,成交次数频繁,交易品种零星,大部分产品都通过渠道商销售,能够方便消费者购买和降低交易成本。市场上的枣产品种类众多,消费者购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情感,由于消费者本身不具备专业的产品知识,较易受厂家、商家广告宣传的影响,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和信誉好的品牌。同时由于消费者需求日趋个性化,品牌本身的个性化特点也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原因。因此,目前市场上消费者对品牌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地追求名牌精品,枣产业的龙头企业未来在品牌建设方面应该加大投入,通过树立良好的品牌避免同质化竞争。2012-2013年中国枣产品市场分析报告二、中国枣树种植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一)种植面积与产量增长1、中国枣树种植面积与增长中国作为枣的原产国,拥有全世界95%以上的枣树资源,在世界红枣行业中占据领导地位。红枣作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营养价值高且易于种植,是集药、食、补功能为一体的滋补果品。近年来,枣树以其抗逆性强、早果速丰、管理容易、营养丰富以及可兼顾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和国家改善生态环境双重效益等独特优势,成为我国经济林发展中一个新的热点,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和出口创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各主产枣区发挥当地枣资源优势,扩大优质枣品种种植面积,尤其是近年来新疆地区大力发展林果业,枣种植面积呈现快速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到新疆建立生产基地。同时,随着下游消费者对枣产品营养保健功能认知的不断加深,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也带动了上游枣树的种植。根据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和各省份统计年鉴资料,我国枣树面积由2008年的179万公顷,增长到2012年种植面积约256万公顷,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4%。2012-2013年中国枣产品市场分析报告图22008-2012年中国枣种植面积与增长数据来源:中国农业统计年鉴&赛迪顾问2013,022、中国枣产量与增长伴随中国农村市场枣树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产品结构和种植技术的改良以及病虫害防控手段的逐步提升,我国枣树种植面积和亩产单产不断增加,近些年,我国红枣产量保持总体增长,2012年达到637.7万吨。其中,枣产量分布大省除传统大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外,新疆红枣产量增长迅速,跃居第一位。2012-2013年中国枣产品市场分析报告图32008-2012年中国枣产量与增长数据来源:中国农业统计年鉴&赛迪顾问2013,02(二)枣树种植区域与品种1、地域结构从国内来看,《中国果树志·枣卷》把我国枣树划分为南北两大区系,即北方区系和南方区系。北方栽培区是在淮河、秦岭以北的地区,与南方栽培区的分界线大约与年均温15℃等温线相吻合,降水量在650mm以内。北方栽培区主要包括新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该区域枣树品种资源丰富,类型复杂,果实干物质含量高,大多适于干制红枣,是我国红枣的主要分布区域。南方栽培区土壤多呈微酸性和酸性,光照较少,不利于果实糖分积累,枣干制品质不如北方,多用于加工蜜枣和鲜食。从产量来看,枣产量分布大省除传统大省河北、山东、河南、山2012-2013年中国枣产品市场分析报告西、陕西外,新疆异军突起,正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打造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优质干枣生产基地,红枣产量增长迅速,跃居第一位,占全国红枣产量的22.3%。另外,北方的贮藏加工和营销产业及南方的鲜食枣产业正在崛起。图42012年我国主要产枣省(自治区)枣产量分布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3.022、品种构成目前,我国枣品种达700多个,主栽品种包括:金丝小枣、中阳木枣、婆枣(阜平大枣)、圆铃枣、赞皇大枣、灰枣、长红枣、冬枣、临猗梨枣、骏枣等。具体来看,黄河、海河中下游流域的河北、山东、河南、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是我国最重要的枣区,主要栽培品种有金丝小枣、无核小枣、婆枣、赞皇红枣、圆铃、长红枣、板枣、骏枣、灵宝红枣、灰枣、鸡心枣、晋枣、冬枣、临猗梨枣等。黄土高原丘陵栽培区,包括山西西北部和陕西东北部黄河沿岸为我国枣树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古树较多,主要品种有木枣、油枣等,近年来还引种了赞皇大枣、骏枣等。2012-2013年中国枣产品市场分析报告西北干旱地带河谷丘陵栽培区,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北部、新疆南部等,枣树分布以沿河地带为主。主要品种有宁夏圆枣、临泽小枣、敦煌红枣等。近年来,新疆地区因气候较好,日照充足,果实质量好,枣树在南疆地区获得大规模发展,新疆红枣主要栽培品种有:哈密大枣、骏枣、长枣、新疆长圆枣、灰枣、赞黄大枣。此外,南方栽培区的红枣栽培较为零散,数量较少,主要品种有随县红枣、义乌红枣、马枣、宣城圆枣、涪陵鸡蛋枣等。(三)枣树种植业发展特点1、枣树适应性强,种植区域广泛枣树的适应性强,无论在含盐碱量较大的海滨湿地,还是在干旱的丘陵瘠谷地带,在大多数乔木不能正常生长的条件下,枣树却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其能抗旱耐湿,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得到越来越到山区、丘陵地带人民的喜爱。枣树在我国的分布很广,在跨北纬19°~43°,东经75°~125°,北至锦西、朝阳、磴口、中卫、酒泉、哈密,西至和田、喀什,南至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东至沿海各省均有种植。2、红枣种植规模逐步向西北地区转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传统红枣种植区域,如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的城镇化建设进度不断深入,城镇化基础设施用地、配套用地、产业发展及公2012-2013年中国枣产品市场分析报告共事业用地规模不断上升,使得内地传统红枣种植区域的土地资源价格逐步上升,种植面积呈现增长缓慢局面。而新疆土地面积辽阔,人均土地面积较大,平均年降水量较小,昼夜温差大,具备林果种植的优越自然条件。最近几年,随着红枣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在当地政府及部分红枣加工企业的引导与鼓励下,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的红枣种植面积增长迅速,已成为中国红枣最主要的产区之一,每年有大量的新疆红枣销往全国各地。未来,随着灌溉技术、红枣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红枣种植规模将逐步向西北地区转移。3、枣树种植科学化、规模化水平提升在枣树种植方面,各主要红枣产区政府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红枣种植的科学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红枣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各地在发展红枣种植业时,注重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无公害基地认定,同时也在逐步重视科学技术指导,减少灾害损失,提高枣果品质。此外,红枣龙头加工企业在带动枣农科学种植枣树,提供技术指导,发挥产业带动效应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作用越来越强。(四)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1)种植枣树具备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够带动农民的积极性2012-2013年中国枣产品市场分析报告枣树抗逆性强、早果速丰、管理容易,红枣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集药、食、补三大功能为一体的保健果品,深受人们喜爱。发展红枣产业,对于增加农业经济收入,带动加工、包装、运输、仓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均具有独特优势,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方面,枣树可在耐贫瘠的土壤环境下生长,种植面积广泛,可使得山区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同时,种植枣树也体现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的发展理念。种植枣树后,仍可在其下面种植豆类农作物,在农作物收获时还可为枣树提供绿肥,对土壤起到保持水份的作用。同时,在枣树林里还可以发展土鸡散养,让鸡的粪便为枣树施肥,从而形成立体农业。经济效益方面,种植苹果要六、七年挂果;种植板栗要七、八年挂果;种植核桃时间则更长,而枣树两年就可以做果,其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之一。社会效益方面,在红枣主要种植区域,往往会集聚一批加工、包装、仓储等企业,同时还能形成专业的交易市场,带动当地就业,具有明显社会效益。(2)品牌宣传力度加大,拉动上游枣树种植我国红枣主产区政府领导不断提升服务能力,通过举办“红枣文化节”、“红枣民俗情”等活动,以枣为主题,开展技术交流、品牌宣传、渠道拓展、招商、旅游等活动,带动当地红枣产业的发展。在政府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红枣营养保健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消费者2012-2013年中国枣产品市场分析报告的消费需求得到激发,增加了对红枣及其加工产品的认知和购买力,进而带动上游种植业的发展。(3)种植技术和枣树管理水平提升枣树产量伴随国家对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的大力投入,作为木本粮食的枣树种植、栽培和管理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枣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都有所提高,已逐步建产起以科技创新和现代化经营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生产体系。枣树种植业的新产品育种技术、抗病总新品种培
本文标题:XXXX-X年中国枣产品市场分析报告(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3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