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全面加强道德建设构建和谐地勘文化
全面加强道德建设构建和谐地勘文化目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扎实深入推进,队党委中心组已对“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两个专题进行了学习研讨,队领导在所在党支部作了党课辅导,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根据队党委的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组织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就“讲道德、有品行”这一专题进行学习研讨。近期,本人重温了一些典籍,进一步学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着力提升自身道德建设。现将心得体会与大家作如下交流。一、重温历史,总结回顾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一)中华文明绵绵不绝,其根在于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我国古代治理国家主要靠德。商代有“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周代形成“周礼”,周礼对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商代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周后期礼崩乐坏,出现了孔子,作为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其儒家思想,然而生不逢时,其思想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秦灭六国一统天下,采用法家思想维护统治,并制定了秦律,也导致了秦朝迅速灭亡,二世而止。汉初吸取秦朝教训,采用道家思想,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汉武帝始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朝历代的正统思想。(二)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为中华民族所认同。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仁者,爱人”,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时时处处把自己放在旁人同等的地位上,推己及人,充分为别人着想,尊重别人的意志和心愿,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不强加给别人,这种思想的出发点是破除一切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自我中心主义,因此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仁”也是儒家提出的最高道德准则。孔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他认为,作为“仁者”的君子,一定要有人格,有志向,能明辨是非,能守死善道。“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他提出,人要修德,讲学,徙义,改不善。先修身,而后才能“平天下”,使天下平和。“诚”是立身之本,处世之道。诚信,是儒家所推崇的处世原则。《礼记·乐记》记载“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自古以来,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说法,从商鞅辕门立木到曾子杀猪教子,“言必信,行必果”作为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三)注重个人内心的道德修养是做人成事的基本要求。“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杨震却金的故事就能很好地展现这种儒家传统。杨震是东汉时期的官员,字伯起,东汉弘农郡人,曾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在他调任东莱太守路经昌邑时,昌邑令王密为答谢杨震知遇推荐之恩,深夜以10斤黄金相送。杨震看到黄金很生气,他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意思是说,我之所以把你举荐给朝廷,让你为官,是因为我知道你的品行,认为你可以担当重任,所以是“故人知君”,故人就是指杨震自己,但王密却是“君不知故人”。随后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意思是晚上也没有人知道,就收下黄金吧。杨震又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非常羞愧地走了。杨震是在强调,你送我十斤黄金,两个人都是在做坏事,既然两人都知道这是在做坏事,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这就体现了真正的儒家君子对自身道德的要求,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要始终按照自己的道德操守来做事,要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古语有云“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以君子特别害怕在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地方一言一行不符合道的要求。(四)汉以后儒家传统得到了继承性发展。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这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李世民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治国理政,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广泛纳谏,成就了一代英明帝王。一代武将岳飞,扛起精忠报国的大旗,率领战无不胜的岳家军,救国于危难之中,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从这些仁人志士身上都能找到儒家思想的烙印。二、审视现实,深刻剖析道德现状及其深层原因(一)当前存在的道德滑坡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使处于动能转换的“换挡期”,经济发展仍旧保持6.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跟经济地位相比,我国道德建设略显不足。温家宝总理说过,“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在利益的诱惑下,放弃了道德修养,远离了道德准则。有的人缺少仁爱之心、正义之感。诸如“自己的父母不去赡养”、“老人跌倒无人敢扶”、“小孩落水围观者无人相救”、“歹徒当街行凶没人制止”等现象,时有耳闻。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政德的约束,背离了“政者,正也”、“为民、务实、清廉”等要求。官僚主义抬头,摆官架子,讲官腔,爱搞形式主义,华而不实,有些人经不住权钱色的诱惑,蜕变为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腐败分子。一些人信奉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为了挣钱,毫无底线,缺乏诚信,利欲熏心。部分商人为追求经济利益,采取卑劣的手段欺骗消费者,假冒伪劣横行。有的人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有的人缺乏社会公德,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孟子说,人皆有是非之心,人皆有羞恶之心,人皆有恻隐之心,人皆有辞让之心。不知廉耻、善恶、美丑是导致社会道德败坏的毒瘤。德是根,物是花,厚德才能载物。(二)原因剖析。造成我国道德滑坡的原因,一是新文化运动。起于1919年由胡适、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的运动,新文化运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全面否定,孔子及其思想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中华传统文化由此走向衰落。二是文化大革命。文革十年进一步摧毁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破四旧”“打倒孔家店”的号召下,很多历史文物、私人古玩甚至祖辈遗物被红卫兵砸烂;大量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工作者被迫下乡甚至在文革期间受迫害而死。中华文化很多传统的仪式和习俗信仰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彻底在中国大陆消失。中国人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沦丧与此不无关系。三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中国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然而在中国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苍蝇”和“蚊子”也跟着一块混进来了。西方发达国家又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对我国大肆进行文化渗透,加之市场经济自身的趋利性特征,导致生态废、道德弛、腐败行、信仰失等文化症候并出。四是受世俗化和多元化的冲击。随着近些年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我们从过去的“温饱”开始追求品牌、追求享乐,追求更多外在的东西。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大肆盛行。为了追求利益,可以谄媚,可以被“潜规则”,可以不顾违背道德。生存才是王道是道德沦丧者奉行的法宝。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忽略了传统道德的要求。道德沦丧者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挣脱了某些看似是束缚自由的缰绳,但是,在短暂的随波逐流之后,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三、准确把握时代需要,全面加强新时期党员干部道德文化建设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准。民族复兴以文化繁荣为前提条件,而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道德建设被提升到新的高度。(一)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镜鉴作用。李培斌,山西阳高人,一辆骑了15年的嘉陵摩托车是他走村入户调解纠纷的“标配”,调解矛盾,他随叫随到,风雨无阻,有求必应,乐此不彼;担任信访服务中心主任,30万人的信访工作压在肩上,他毫无怨言,满怀热情,案结事了,从未留下后遗症。30多年来,他先后成功调解矛盾纠纷数千起,化解群体性事件上百起,教育6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迷途知返,挽救了50多个濒临破裂的家庭。他官不大,只是半个芝麻大的副科小官,但在山西阳高县的老百姓心中却似山一样巍峨、厚重。五十年躬耕基层换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无上光荣,李培斌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基层党代表一心为民、尽职为公的卓越精神。如今,李培斌同志虽然不幸去世,却为党和国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李培斌的事迹近期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更应该向他学习。国无德不兴。徐州有个公园,看似不起眼,但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根基所在。这个公园是好人园,在云龙湖西岸,里面的景色,比周边似乎还稍有逊色,但这里的最大特色,是雕塑有多个普通人的像。比如有当代愚公之称的刘开田,他义务植树,绿化3600亩荒山。也有1981年出生的上海公厕管理员,但就是这个很多人看不起眼的岗位,这位兢兢业业的小姑娘,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和道德模范。在以前的中国,雕塑一般都是大人物的专享,但在这个好人园,这些普通人的事迹将流传后世。这就是文明:存善心、积善行、养善性!正是由于这些“好人”的存在,才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一股正气正义正直的力量,这也是一种软实力。一个大国的崛起,当然靠硬实力,但能否长久,靠的是软实力。近者悦,远者来,这是中国古人对一个盛世的最生动形容,肯定也不是靠蛮力,而更多是文明的力量。全面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要靠自上而下的引领和推动,更要靠每个人的行动和自觉。道德模范是一面旗帜。要发掘存在于广大职工中的先进典型,树立先进人物标杆。号召全队党员职工以他们为榜样,争先创优,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地质道德模范活动,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全队职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自觉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二)全面提高自身道德建设党的干部其自身的素质、作风和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就要有把组织事业、把公道正派看得比生命还重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时刻牢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行为准则,时刻注重自身品德、品行、品格,做一名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党员干部。一是要内修品德升华自我。做“官”先做人。一个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干部,必然是一个明辨是非、严于律己、情趣健康的干部。由于身处的位置和具有的影响等因素,干部的言行举止对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风气具有明显的示范引导作用。如果忽视了做人,上行下效,损害的是党的肌体和细胞。因此,一名党的干部必须切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注意防微杜渐,拒绝灯红酒绿,坚持择善而交,坚决抵御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作风,以高尚追求树立良好形象,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和谐。二是要外修品行树立党员干部形象。古人云:“德乃才之帅”。“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选拔干部的主要标准,品行如同人的影子,干部自己往往看不到,可周围群众却看得一清二楚,它不仅关系着干部的个人形象,而且关系着党在群众中的威信。重品行,就是要从公道正派、艰苦奋斗、家庭和睦等这些点点滴滴规范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升华思想境界,完善自我品行。三是要重修品格忠于党的事业。作为党的干部身上一定要修炼具备甘为人梯的品格魅力。要淡泊名利,坚持事业第一,工作第一,不怕吃亏,不怕吃苦;要发扬甘为“人梯”、乐为“基石”、善为“伯乐”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为他人进步而高兴,为奉献自己而快乐;要甘当无名英雄,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得失,不争名、不揽功、不图利,时时刻刻服务党的事业和工作大局。四是要重品行,重视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和操守。品行主要依靠个人道德的修养和锤炼,它没有相应的法纪约束。重品行的人之所以让人佩服和尊敬,也正是因为他们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令人钦佩和折服的高度。党员干部只有“重品行”,才会牢记使命,牢记入党誓言,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对得起良心,做到俯仰无愧;才会在重大关键时刻坚定信念,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中经受考验,不断铸就政治品行;才会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诚恳接受群众的监督。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党员干部都能把“重品行”牢记在心里,落实于行动,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才会进一
本文标题:全面加强道德建设构建和谐地勘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41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