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实验心理学全书总习题
1《实验心理学》复习思考及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世界上第一本工程心理学的书就以《应用实验心理学》命名。(√)2、心理学实验要求额外变量保持恒定,而仅仅操纵因变量去影响自变量。(×)心理学实验要求额外变量保持恒定,而仅仅操纵自变量去影响因变量。(√)3、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4、当被试的行为受以前加在被试身上的实验条件的影响时,实验者效应就产生了。(×)当被试的行为受以前加在被试身上的实验条件的影响时,顺序效应就产生了。(√)5、变动变量项目或受试的顺序就可以控制顺序效应。(√)6、解决顺序效应效应的常用方法是采用“双盲程序”,即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自变量内容是什么,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解决实验者效应的常用方法是采用“双盲程序”,即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自变量内容是什么,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等等。(√)7、霍桑效应与实验者效应相比,导致自变量转移的原因有些不同,后者是一种气氛效应。(×)霍桑效应与实验者效应相比,导致自变量转移的原因有些不同,前者是一种气氛效应。(√)8、控制霍桑效应,除了可以套用“双盲程序”外,还须强调限定自变量的项目及数量,采取更严密的实验设计。(√)9、“实验心理学”一词是1862年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在他的《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的导言里提出来的。(√)10、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进程的计划,其中包括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因素的控制和实验程序的编排等。(√)11、“追求规定反应(或行为)的条件是什么”的实验是函数型心理实验;“求出各种条件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的实验是因素型心理实验。(×)“追求规定反应(或行为)的条件是什么”的实验是因素型心理实验;“求出各种条件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的实验是函数型心理实验。(√)12、在实验中,由于一些难于控制的偶然因素,常使反应变量上下波动,这样造成的误差称系统误差。(×)在实验中,由于一些难于控制的偶然因素,常使反应变量上下波动,这样造成的误差称随机误差。(√)13、被试者如果在自变量发生变化的所有情况下接受实验,则是被试间设计。(×)被试者如果在自变量发生变化的所有情况下接受实验,则是被试者内设计。(√)14、被试如只接受多个自变量情况中的一个,即不同的被试者接受自变量的不同情况,该设计就是被试内设计。(×)被试如只接受多个自变量情况中的一个,即不同的被试者接受自变量的不同情况,该设计就是被试间设计。(√)15、在一项实验中,有些自变量是被试内的,有些自变量是被试间的。该设计就是混合设计。(√)16、在心理实验设计上把实验条件称做水平,几种状态称做因子。(×)在心理实验设计上把实验条件称做因子,几种状态称做水平。(√)17、多水平实验设计,就是把被试随机地安排在几个水平上接受试验,以便考察实验因子的各个水平效应是否存在着差异。(√)18、到底选什么样的被试,这是由实验结果的结论直接用于什么总体来决定。(√)219、全体所必要的样本数与实验所要求的显著性水平成正比,与信度成反比,与分散程度成正比。(√)20、心理物理学研究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关系。(√)21、费希纳1860年出版《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试图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专门研究心理活动的方法——心理物理法。(√)22、以费希纳为代表的研究称为近代心理物理学,以斯蒂文斯为代表的研究称为传统心理物理学。(×)以费希纳为代表的研究称为古典心理物理法,或称为传统心理物理学;以斯蒂文斯为代表的研究称为近代心理物理学,或称新心理物理学。(√)23、对数定律表明当物理刺激强度以几何级数增加时,心理量以算术级数增加。(√)24、由期望和习惯所引起的误差是调整法所特有的误差。(×)由期望和习惯所引起的误差是最小变化法所特有的误差。(√)25、恒定刺激法能避免期望和习惯误差。(√)26、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时,用三类判断常把这种差别阈限称之为75%的差别阈限。(×)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时,用二类判断常把这种差别阈限称之为75%的差别阈限。(√)27、用调整法测定的阈限可以直接与其他方法求得的阈限进行比较。(×)用调整法测定的阈限不能直接与其他方法求得的阈限进行比较。(√)28、传统心理物理法无法把感受性的测量和被试的动机、态度等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反应偏好区分开。(√)29、信号检测论在测定感受性时能把被试的主观态度区分开。(√)30、幂定律认为物理量按几何级数增加时,心理量只依算术级数增加。(×)对数定律认为物理量按几何级数增加时,心理量只依算术级数增加。(√)31、对数定律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都是按几何级数增加。(×)幂定律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都是按几何级数增加。(√)32、一般情况下测定感受性,传统的心理物理法是可用的,而信号检测论更宜用于人的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的实验条件中。(√)33、一般用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来制作比例量表。(×)一般用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来制作等距量表。(√)34、最早将反应时间的测量用于心理实验的是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35、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大脑加工所耗费的时间最短。(×)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大脑加工所耗费的时间最长。(√)36、反应时间实验中当一个人很快去完成某件事时,他会比慢慢地做犯更多的错误;如果某人很正确地做某件事时,又会产生速度上的差距。(√)37、经验法着重于理论性的理解和模型的建构,分析法通过对某一事件发生的伴随事件进行仔细的观察来获得对它的预测能力。(×)分析法着重于理论性的理解和模型的建构,经验法通过对某一事件发生的伴随事件进行仔细的观察来获得对它的预测能力。(√)38、奥地利生理学家埃克斯纳首先起用“反应时间”这个名词。(√)39、测量反应时间的仪器都包括三个部分,刺激呈现装置、记时装置和反应装置。(√)40、贝塞尔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了不同观察者的相对比较的差异,即“人差方程式”。(√)41、许多研究说明,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最有利的预备时间大约是2秒。(×)3许多研究说明,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最有利的预备时间大约是1.5秒。(√)42、明适应有两套机制,即视锥细胞的明适应和视杆细胞的明适应。(×)暗适应有两套机制,即视锥细胞的暗适应和视杆细胞的暗适应。(√)43、间视是介于暗视和明视之间的一个视觉阶段,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相互作用的阶段,但决不是两种细胞简单混合的结果。(√)44、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闪烁光产生融合感觉的频率,通常用频率的临界值来表达,所以又称为“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简称为CFF。(√)45、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空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是物理刺激与生理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受刺激的时空因素以及机体状态制约的感觉过程。(×)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是物理刺激与生理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受刺激的时空因素以及机体状态制约的感觉过程。(√)46、佩珀定律最适于说明中央凹受刺激时的情况,而里科定律则最适合于说明网膜外围受刺激时的情况。(×)里科定律最适于说明中央凹受刺激时的情况,而佩珀定律则最适合于说明网膜外围受刺激时的情况。(√)47、颜色混合涉及两大法则,一是满足色光混合的减色法,二是符合颜料混合的加色法。(×)颜色混合涉及两大法则,一是满足色光混合的加色法,二是符合颜料混合的减色法。(√)48、与波长、纯度、振幅相对应的心理量依次为明度、饱和度和色调。(×)与波长、纯度、振幅相对应的心理量依次为色调、饱和度和明度。(√)49、照度第一定律:照度是同光源的发光强度成正比,同被照射面到光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50、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Hz。(√)51、声音频率是一种物理量,而人对他的感知则是音高。(√)52、与振幅这个物理量相对应的心理量是响度。(√)53、音高的知觉主要是由声音的强度决定的,它也决定于声音的频率。(×)音高的知觉主要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它也决定于声音的强度。(√)54、如果一个被测音同时有另外一个音相伴随,或是有另一个音紧跟其后,则后面的那个音就会对前面的音产生掩蔽。前面的音叫掩蔽音,后面的音叫被掩蔽音。(×)如果一个被测音同时有另外一个音相伴随,或是有另一个音紧跟其后,则后面的那个音就会对前面的音产生掩蔽。后面的音叫掩蔽音,前面的音叫被掩蔽音。(√)55、所谓关键带是指有效地掩蔽特殊测试音调的掩蔽音最小频带宽度。(√)56、与频率、振幅和波形相对应的心理量是音高、响度和音色。(√)57、在用触觉计进行阈限测量前,应注意将测定部位的皮肤毛发剃去,以避免皮肤毛发的杠杆作用影响测量结果。(√)58、生理零度是一种使人既不产生温觉也不产生冷觉的温度,即温度感觉上的中性温度。(√)59、在生理零度的两侧存在一个狭窄的温度范围,这个范围以内的皮肤温度变化不引起温度感觉,这个相应区域就是中性区。(√)60、痛觉也有专一的适宜刺激。(×)痛觉没有专一的适宜刺激。(√)61、味觉感受器是味蕾。(√)62、匹配法不能研究触觉适应。(×)触觉适应(特别是不完全适应)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是匹配法。(√)63、舌头对苦最敏感,其次顺序为酸、甜、咸。(√)464、对一种味刺激物质适应后降低了味觉感受器对其他有味物质的感受性,这是味觉的交叉适应现象。(√)65、月亮在正顶上时,比月亮到水平线上时看起来显得大些。这是月亮错觉。(×)月亮在水平线上时,比月亮到正顶上时看起来显得大些。这是月亮错觉。(√)66、对一个刺激注视一段时间以后,会在某种程度上修正对第二个刺激的知觉,这就是图形后效。通常把前一个刺激叫做测验图形,后一个叫做观察图形。图形后效最早由维奥夫发现,吉布生对它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对一个刺激注视一段时间以后,会在某种程度上修正对第二个刺激的知觉,这就是图形后效。通常把前一个刺激叫做观察图形,后一个叫做测验图形。图形后效最早由维奥夫发现,吉布生对它作了较深入的研究。(√)67、马赫带是由于不同明度刺激相邻之处的感觉彼此相互影响的结果。(√)68、由于临近视觉单元发生的相互抑制性影响的现象,称为侧抑制。(√)69、能够辨别两个处于不同距离上的物体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叫做深度视锐。(√)70、深度视锐是双眼视差对距离或深度的最小辨别阈限。对深度视锐测定一般用霍瓦—多尔曼仪或称深度知觉仪。(√)71、在大小、形状知觉恒常性中常用邵勒斯比率,在亮度知觉恒常性中更常用布伦斯维克比率。(×)在大小、形状知觉恒常性中常用布伦斯维克比率,在亮度知觉恒常性中更常用邵勒斯比率。(√)72、最早对似动现象进行系统和细致研究的是韦特墨。(√)73、双眼深度视锐是非常精确的,它用象差角表示,一般人的最低限度约在10—20秒。(×)双眼深度视锐是非常精确的,它用象差角表示,一般人的最低限度约在5—10秒。(√)74、人类分辨最准确的时间间隔,大体上是在0.2—2秒之间。(√)75、对时间的估计有一个从高估到低估的转折点,既不被高估也不被低估,称之为无差别点,这个无差别点大致在1秒处处。(×)对时间的估计有一个从高估到低估的转折点,既不被高估也不被低估,称之为无差别点,这个无差别点大致在0.7秒处处。(√)76、刺激之间的相对距离会影响人感知时间的效应,称之为Tav效应;相对呈现时差对距离知觉的影响,称为Kappa效应。(×)刺激之间的相对距离会影响人感知时间的效应,称之为Kappa效应;相对呈现时差对距离知觉的影响,称为Tav效应。(√)77、情绪自我报告量表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情绪状态量表,一类是情绪素质量表。(√)78、运用无意义音节的目的是在记忆实验中提供大量难度相等的材料,控制刺激项目可能引起的联想。(√)79、认为长时记忆信息储存具有语意特征的认识,主要来源于“误认实验”。(√)80、“误认实验”假设,如果长时记忆的信息以语意形式储存,“误认”的可能应当超出机会的发生率。(×)“误认实验”假设,如果长时记忆的信息以语意形式储存,“误认”的可能不应当超出机会的发生率。(√)81、传统心理学用以研究情绪的基本方法有印象
本文标题:实验心理学全书总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43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