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国发展自主品牌轿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发展自主品牌轿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姓名:曾卫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叶守礼20060401中国发展自主品牌轿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曾卫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参考文献(69条)1.参考文献2.马克·戴维森.陈蓉霞隐匿中的奇才: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传19993.迈克尔·波特.陈小悦竞争优势19974.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海闻国际经济学19985.约瑟夫·熊彼特.何畏.易家详经济发展理论19906.陈振彪探索中国汽车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之路20047.张占斌比较优势与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模式、战略20028.日本产业学会战后日本产业史19959.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199910.魏宏森系统理论及其哲学思考198811.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张军.罗汉尹翔硕.谢识予微观经济学199712.菲利普·科特勒.洪瑞云.梁绍明.陈振忠.梅清豪市场营销管理200113.贺立平.沈侠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对策:国际经济结构变动的中长期趋势及我国的选择199214.方甲.吴春波西方经济发展理论198915.许庆瑞技术创新管理199016.傅家骥技术创新199217.陈龙山.张玉山韩国经济发展论199718.孙建海尔的管理模式200119.迈克尔·波特.陈小悦竞争战略199720.张平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200321.施培公后发优势--模仿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99922.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200123.罗进跨国公司在华战略200124.程振彪WTO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研究对策200425.陈慧琴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研究199826.简新华.魏珊产业经济学200127.胡树华产品创新管理200028.金麟洙.刘小梅.刘鸿基从模仿到创新--韩国技术学习的动力199829.李晓钟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理论与实证研究200430.张仁琪世界汽车工业:道路·趋势·矛盾·对策200131.宋丹妮.宗刚对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的思考[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05(7)32.智百年轿车工业合资20年后的反思[期刊论文]-汽车工业研究2004(4)33.高旭东.高蔚卿我国企业发展自主品牌轿车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科技和产业2004(10)34.吴祥友中国轿车品牌与自主开发之路2004(03)35.程振彪.丁毅中国汽车如何实现自主开发和创建自主品牌[期刊论文]-汽车工业研究2004(11)36.王耀芸我国入世后的汽车标准与专利[期刊论文]-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2(2)37.路风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2004(03)38.高高举起奇瑞自主创新的大旗[期刊论文]-安徽科技2005(7)39.曹基伟奇瑞开进美利坚2005(02)40.李旭升日本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0441.王翔韩国轿车产业自主创新之路[期刊论文]-科研管理2000(2)42.窦佳从动态比较优势看中国汽车发展[学位论文]硕士200543.何国勇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学位论文]博士200444.侯彬.邝小文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意义[期刊论文]-科学社会主义2005(2)45.朱红恒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启示[期刊论文]-社会科学家2005(1)46.丁子信.张红从日韩政府对汽车产业的保护与扶持看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期刊论文]-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7.李旭升日本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0448.于成英中日韩汽车产业比较研究200249.李勇提高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研究200250.褚祝杰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对策[学位论文]硕士200351.赵鹏飞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研究[学位论文]博士200452.干春晖.戴榕.李素荣我国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2(8)53.长门亮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及中国汽车工业的借鉴[学位论文]硕士200354.钱平凡后起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模式与政府作用的比较研究2003(02)55.张伯顺我国轿车市场发展的若干思考[期刊论文]-上海汽车2003(2)56.姚蔚模仿创新是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现实之路[期刊论文]-汽车工业研究2003(3)57.石永东.陈丽娜.胡树华国外汽车工业及品牌的基本发展模式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启示[期刊论文]-汽车工业研究2003(1)58.曾卫.张颖中国的汽车品牌现状分析以及发展汽车品牌的建议2005(02)59.TushmanML.RosenkopfLOrganizationalDeterminantsofBechnologicalchange,inResearchinautomobileprogram198660.FournierSusanConsumersandTheirBrandsDevelopingRelationshipMarketingTheoryinConsumerResearch1998(03)61.UtterbackJMasteringthedynamicsofinnovation199662.DunningJHMultinationalEnterprisesandtheGlobalEconomy199263.TaylovDavisFTheRelationshipbetweenFirmInvestmentsin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PoliticalAction1998(04)64.XiaohuaYangGlobalLinkagesandtheConstraintsontheEmergingEconomy:TaketheCaseoftheChineseAutomobileindustry199865.KoichiShimokawaReorganizationoftheGlobalAutomobileIndustryandStructuralChangeoftheAutomobileComponentIndustry200266.DevidPaulTechnicalChoice,InnovationandEconomicGrowth197567.LoweJ.NickCInnovationandTechnologyTransferfortheGrowingFirm:TestandCases198468.MurrayRMillson.PRai.DavidWilenanStrategicPartneringforDevelopingNewProducts199669.LinGanGlobalizationoftheautomobileindustryinChina:dynamicsandbarriersingreeningoftheroadtransportation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邓伟中国轿车自主品牌信用的测度研究2008经过近50年的发展,中国的轿车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自主品牌轿车凭借其平民化的价格以及时尚的外形在竞争激烈的中国车市占据了一席之地。虽然自主品牌的数量和市场份额在不断增长,但是中国却没有一个世界级的自主品牌轿车企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自主品牌内涵的缺失,导致品牌信用一直在低端徘徊。随着国内外各大厂商纷纷进入中低端市场,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传统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渐失去。因此,对于成长中的自主品牌来说,进行品牌建设、努力改善影响品牌信用的因子,建立强势品牌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在品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下,对我国轿车自主品牌的品牌信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自主品牌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并对国内外有关轿车自主品牌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梳理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路线,将前人尚未深入研究的品牌信用建设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第二部分通过对品牌、自主品牌内涵及品牌对企业发展重要意义的阐述,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指明了发展自主品牌轿车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以大量的数据资料分析了我国轿车市场各个级别的市场动态及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指出:虽然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入世以来销量与市场份额不断上涨、后起自主品牌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诸如品牌数量多规模小,品牌内涵缺失;产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布局不合理;品牌价值与合资、进口品牌差距大。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首先通过引入品牌信用函数、对影响自主品牌信用的十大因子进行了分析;接着对自主品牌的品牌信用进行了测量,最后得出了自主品牌的信用级别。分析表明,与非自主品牌相比,在规模影响力方面,目前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且大多数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并不具备规模优势;在品牌历史因素方面,自主品牌起步晚,在品牌影响力上目前仍然整体落后,处于第三集团,属于弱势品牌;功能因素方面,车主对微型车性能满意度不高;价格影响力方面,自主品牌依然在4万-15万元区间市场显示越来越强的竞争力,但在中高档市场并未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服务与质量因素来看,虽然自主品牌近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进口品牌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自主品牌要想成功突围,必须在质量上狠下一番工夫,加大科研和资金投入力度,在服务方面更贴近消费者,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成为真正的世界品牌;从共鸣和团队对品牌信用的影响来看,虽然目前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关注度很高,支持自主品牌的呼声也很高,但只是停留在呼吁层次,而从真正的购买行为来看,选择自主品牌得归功于其高性价比,而不是引起消费者共鸣的结果;从渠道和促销对品牌信用的影响来分析,促销手段和渠道策略趋于雷同。第五部分则根据品牌经济学中推动弱势品牌向强势品牌转变的信用建设T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有效改善自主品牌信用度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如下策略:1、定位策略:采用寻求单一诉求点的方式准确定位,基于民族感情创造合适的品牌内涵;2、竞争策略:防守传统的低端市场遭遇合资品牌入侵与产品线向合资品牌处于主导地位的中高端市场进军的双重策略:3、渠道策略:通过合作,开辟一条所有自主品牌能共享的渠道,如建立自主品牌4S店集群,加强自主品牌整体形象的宣传与品牌影响力的影响;4、促销策略:摒弃传统的降价促销,提供与竞争对手相区别的、让消费者可感知的增值服务,从而提高对品牌的信赖与忠诚度;5、传播策略:采用立足于品牌文化的广告策略的同时充分重视口碑传播,积极引导和传递自主品牌的正面印象,增强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6、建立以人为本的、学习型团队策略,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和重视轿车业稀缺人才,这是保持自主品牌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2.会议论文白让让跨国公司的产品线策略与自主品牌的成长困境2006近年来跨国公司借助其有效的产品线策略,使品牌得到快速扩散的同时,也改变了中国轿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和游戏规则.我们的博弈模型和实证分析表明,利用其在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和品牌声誉上的巨大优势,跨国公司的产品线竞争不仅恶化了本土企业原有市场的竞争,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土企业的品牌延伸产生了挤出效应.改变这种困境的政策选择是对本土企业的产品创新进行激励,而非限制跨国公司的渗透行为.3.学位论文吴淑霞中国轿车自主品牌发展问题研究2006本文以中国轿车自主品牌建设的政策建议为最终研究目标,在重点考察了国内主要轿车企业的自主品牌发展状况,结合我国轿车发展的实际现状,剖析制约中国轿车自主品牌发展的原因。并通过中国轿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和规模研究,阐述中国轿车发展自主品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提出中国轿车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对国家的意义所在,针对行业现行的政策法规,结合国家“十一五”汽车行业规划鼓励汽车自主品牌创建和自主开发的方针,提出为促进中国轿车自主品牌发展国家应给予的政策支持和具体政策建议。同时借鉴国外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国外汽车集团的发展并购历程,提出中国轿车自主品牌建设可行性发展策略。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结合国内各轿车企业自主品牌的实际发展现状,总结出中国轿车自主品牌发展的可行性策略,并提出政府
本文标题:中国发展自主品牌轿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47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