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全国2012年7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00318
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318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被称为(C)1-69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B.政策群C.政策链D.政策一般2.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是(A)5-264A.头脑风暴法B.类别分析C.层次分析D.假设分析3.被人们公认为是公共政策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B)1-97A.《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B.《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C.《政策方向》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4.将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者是(D)2-117A.戴伊B.拉斯韦尔C.克鲁斯克D.伊斯顿5.在政策的类型中,被认为是“政策的政策”的是(A)2-123A.元政策B.基本政策C.部门政策D.一般政策6.社会保障政策属于(B)2-127A.政治政策B.社会政策C.经济政策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7.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的标准来划分,可将公共政策划分为(C)2-128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C.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8.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D)2-152A.引导功能B.调控功能C.分配功能D.管制功能9.在公共决策权的配置类型中,最高决策权为某人所独掌,并由其承担全部决策责任的组织体制是(B)3-204A.集权制B.首长制c.委员会制D.分权制10.从国家最高决策权来说,美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属于(A)3-207A.总统制B.议会制C.委员会制D.双首长制11.系统论的创始人是(D)4-235A.埃奇奥尼B.诺伯特·维纳C.爱恩斯坦D.贝塔朗菲12.从政治学的集团理论这一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的学者是(C)4-236A.帕累托B.戴维·杜鲁门C.莱瑟姆D.米歇尔斯13.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些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问题称为(B)5-249A.个人问题B.政策问题C.组织问题D.群体问题14.通常由与某一政策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机构及其代表人士构成,它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但它本身又常常不是固化的利益集团,这一类型的政策网络被称为(A)5-259A.利益型政策网络B.意见型政策网络C.议题网络D.混合型政策网络15.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这种政策学习的类型被称为(C)6-299A.问题学习B.概念学习C.工具学习D.社会学习16.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这是指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中的(A)6-314A.政策内容的合法化B.决策过程的合法化C.决策程序的合法化D.政策的法治化17.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为过程称为(D)7-321A.公共政策规划B.公共政策抉择C.公共政策评估与监控D.公共政策执行18.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其中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A)7-322A.向前推进策略B.向后推进策略C.整合策略D.上下来去路径19.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属于公共政策评估内容中的(D)8-365A.政策影响评估B.政策效益评估C.政策价值评估D.政策成本评估20.下列不属于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的是(C)8-371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社会公正C.政策效率D.社会可持续发展21.从外部动力来看,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是(A)9-405A.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变革B.民众诉求C.政策主体变革的愿望D.政策本身的要求22.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的公共政策调整形式是(C)9-410A.政策的增删B.政策修正C.政策的更新D.政策的接续23.在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称为(A)9-419A.功能的终结B.组织的终结C.政策的终结D.计划的终结24.知识不同于其他物品,它可以重复使用且不会因为使用者多少或使用频率高低而出现任何销蚀与损耗。这说明知识具有(D)10-429A.不可逆性B.交换的不对称性C.共享性D.非磨损性25.在进行政策分析时,根据政策大系统总任务、总目标的要求,使各子系统相互协同配合,并以各个子系统局部最优化为基础,通过调节控制,实现大系统的最优化。这属于政策分析原则中的(B)10-435A.系统性原则B.协调性原则C.分解原则D.整合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26.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包括(ABCD)2-127A.社会正义B.社会公正C.社会协调D.社会稳定E.社会民主27.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有(ABCE)7-331A.执行性B.服务性C.权威性D.强制性E.法制性28.常见的公共政策执行工具有(ABCDE)7-335A.行政工具B.法律工具C.经济工具D.思想政治工具E.技术工具29.政策调整的特点有(ACD)9-406A.渐进性B.激进性C.动态性D.局部性E.全面性30.作为一种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政策分析的程序包括(ABCDE)10-436A.定义B.预测C.规定D.描述E.评估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31.简述一手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1-77答:(1)无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32.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2-120答:(1)公共问题的形成。(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33.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5-250答:(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或组织活动(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34.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8-373答:(1)政策信息、资料(2)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3)政策目标(4)政策的沉淀成本(5)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35.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9-420答:(1)政策废止(2)政策替代(3)政策分解(4)政策合并(5)政策缩减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36.试述政策系统运行的主要步骤。3-194答:政策系统运行的步骤:1、利益输入。政策系统的运行以政策问题的形成为起点。政策问题的提出实质上就是民众或相关利益群体反映和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和愿望,并将其输人政策系统的过程。政策输入分为内输入和外输入。2、利益综合。公共政策是人们为了解决特定的公共问题以获取共同利益而表明的行动意图或如何行动的计划。在政策系统制定政策时,除了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之外,还须充分考量社会成员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政策系统对各种利益关系的充分考量和综合平衡,即为利益综合。3、政策形成。政策系统各子系统在利益综合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工具和手段,获取和分析政策相关信息,拟制备选的政策方案;直接决策者经过对各备选方案的审议,在全局与局部、民主与科学、公平与效率、完美性与可行性之间进行考量和权衡,最终做出政策抉择。4、政策发布。在政策决定最终做出之后,通过一定的法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方式,比如,举行信息发布会、发布文件或白皮书等,由政策系统正式向公众予以政策宣示。5、政策执行。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功能最终是通过政策执行来实现的。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并适当调整各政策行为者之间的利益关系。6、政策反馈。在政策系统运行过程中,反馈系统随时将政策执行情况反馈给直接主体系统,而间接主体系统则试图在每一个环节上影响公共政策,从而使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更为复杂化。37.试述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主客观原因。7-345答:一、主观原因(1)作为一种普遍现象,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执行。(2)执行者的素质缺陷也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这种缺陷表现为:有限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的执行能力以及缺乏战略主见和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3)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也会导致执行偏差。(4)政策执行的宣传缺陷也容易造成政策执行偏差,主要表现为:宣传不足,宣传过度,宣传不实。(5)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准备工作不够完善,如计划不周、投入不足等也往往是造成执行偏差的重要原因。二、客观原因(1)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使政策执行“牵一发而动全身”,难以如预想的那样及时取得成效。(2)政策环境的变化,给政策执行增加了复杂性和困难。(3)无法得到目标群体的认同与支持,政策执行就会寸步难行。(4)由于监督法制不健全、监督方法不恰当、监督机构无权威、监督渠道不畅通,也会导致对政策执行行为监督的缺位与乏力,不能财执行者的行为与结果进行有效的责任追究,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与扩大。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38.案例: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1998年,国家教委和公安部提出“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具体承担流出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人头经费按户籍划拨,外来工所在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没有包含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经费,所以XX市这些流动学龄儿童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绝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只能到打工者自己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这一问题得到了媒体的关注。不少记者深入到XX市外来人口聚居地采访,向社会反映打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未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等具体问题。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指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并提出政策建议。这些具体问题进而受到XX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4月3日,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该市教委《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为解决上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根据本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公共问题?5-249答:所谓公共问题,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2)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有哪些?本案例中涉及到哪些主体?5-256答: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有:(1)政府部门(2)政治人物(3)政党组织(4)利益集团(5)大众传媒(6)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7)公民和社会团体(8)政策网络本案例中所涉及到的主体主要有政府部门包括国家教委和公安部、专家人士以及大众传媒。
本文标题:全国2012年7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0031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61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