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电气柜安装规范1、总则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低压配电产品装配的内容与要求,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类低压配电产品的组装工艺过程。2、设备和工具2.1设备:弯铜排机、搪锡炉、台钻等。2.2工具: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压线钳、万用表、兆欧表、扳手、钢卷尺、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等。3、装配规范3.1在产品装配前,应对下列各项逐一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准备。3.1.1结构应该符合该型号产品结构的要求,产品应有固定的安装孔。3.1.2门应能在大于90°角内灵活转动,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器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3.1.4壳体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洁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缝、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皮应清除干净。3.1.5壳体表面处理后,漆膜表面应丰满、色彩鲜明、色泽均匀、平整光滑、用肉眼看不到刷痕、皱痕、针孔、起泡、伤痕、斑痕、手印、修整痕迹及沾附的机械杂质等缺陷。3.1.6产品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的镀层及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现象。3.2元器件选择及安装3.2.3产品上的所有指示灯和按钮颜色应符合GB/T4025-2003的规定,或符合原理图或接线图的规定。3.2.4所有元器件应按照其制造规定的安装使用条件进行安装使用,其倾斜度不大于5°,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害,手动操作的元器件,操作机构应灵活,无卡阻现象。3.2.5所有元器件均应牢固的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每个元器件应标注醒目的符号,使用的符号或代号必须与原理图或接线图一致。3.2.6辅助电路导线的端头与元器件连接时,必须穿导线号码管,标号应正确清楚、完善牢固、有永久的附着力,标号必须与接线图标号一致。★3.2.7安装的元件应操作方便,操作时不受到空间的妨碍,不能触及到带电体。★3.2.8安装在同一支架(安装板、安装框架)上的电器元件、单元和外接导线的端子布置应使其在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时易于接近。端子的安装应使电缆易于与其连接。必须在成套设备内进行调整和复位的元件应是易于接近的。★3.2.9开关器件和元件应按照制造商说明书(使用条件、飞弧距离等)进行安装。★3.2.10保证一、二次线的制作、安装距离,发热元件应置于开关柜的上方,且应与绝缘导线保持一定得距离。3.2.11同一批次的相同产品的装配应一致。3.2.12元件或附件安装在相应的支架或安装板上,再将支架或安装板装在箱体上;或直接安装在箱体上。准确测量、调整安装位置后将其紧固,调整时不得重击零部件和电器元件。3.2.13组装所用紧固件、金属件的防护层不得脱落、生锈。螺钉选择要与元件上的孔相配。紧固后螺钉露出螺母3-5个螺距,3.2.14组装时要充分考虑接地连续性,箱体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栓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接地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以划破绝缘层。3.2.15安装因震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3.2.16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3.2.17装配后将元件上拆下的紧固件、保险芯、开关盖、把手、灭弧罩等全部安装好。3.2.19将母线、元件上预留给顾客接线用的螺栓拧紧。4:各类元器件的安装要求如下:4.1塑料外壳式低压断路器4.1.1塑料外壳式低压断路器安装要防止外壳的机械损坏。4.1.2断路器上端留有足够的飞弧距离,具体参照各型号规格产品的使用说明书。4.1.3通电检查各脱扣器是否灵活,合、分闸是否灵活可靠。4.1.4低压断路器的上进线端应与电源引进的导线或母线相连,而接到用电设备的导线或母线应接到下出线端上。4.2接触器类4.2.1检查产品铭牌及线圈上的技术数据是否符合图纸要求。4.2.2接触器触头部分应平整,不应有金属碎屑烧伤的痕迹,触头的接触应紧密,各触头分合闸顺序且正确,触头表面不应有油污。4.2.3大中容量接触器动作时吸合力较大,安装时一般将其安装在屏后下部。4.2.4中小容量接触器采用瓦片型接触片压紧导线,接线时一定要把导线压紧。4.3熔断器类4.3.1用相同电压等级兆欧表测量熔断器底座的绝缘电阻,阻值不小于1M欧姆。4.3.2选择与孔径相符合的螺钉,紧固时不要用力过大,熔断器底座垫有橡胶衬垫或弹性纸衬垫。4.4端子的安装:4.4.1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牢固、绝缘良好,便于更换且方便接线。4.4.2强、弱电端子应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隔板。4.4.3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允许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4.5电流互感器安装4.5.1用相同电压等级兆欧表测量互感器绝缘电阻,阻值不小于1M欧姆。4.5.2用万用表检查二次线圈是否完好,二次线圈不得开路,互感器外壳及二次线圈一端必须接地。4.5.3各相电流互感器的中心线一般应安装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开关出线在同一垂直线上,穿心式电流互感器母线应位于孔中心的位置,不应使互感器受到外力,且注意互感器安装方向,不得装反。4.6紧固件的使用4.6.1用以固定元器件及压线紧固螺钉应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层现象,并有防松措施,拧紧后螺纹露出螺母或套扣长度2-5牙。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4.6.2用以与壳体连接的元器件应采用爪型垫片,以保证与壳体接触良好,符合保护电路连续性的要求。4.7一次绝缘软母线4.7.1一次绝缘软母线的选择应满足回路额定电流的要求,其绝缘等级应大于各配电装置的绝缘等级,一般采用黑色铜芯导线。4.7.2软母线在配线时应拉紧挺直行线应平直齐牢,整齐美观,尽量减少重叠交叉。4.7.3软母线弯曲半径不得大于软母线绝缘直径的三倍,且导线线芯和绝缘都不能损坏.4.7.4根据铜芯绝缘导线的线芯截面来选择相应的接线鼻,独股线直接连接,不用接线鼻,4㎜2以下的BVR线也可以采用线头搪锡的方法而不采用接线鼻。4.7.5根据接线鼻的尺寸,用电工刀削去导线两头的绝缘层,误差不超过+(1.5--2)㎜。导线削除绝缘层后,在导线芯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划痕,以免弯曲时导线断裂,削去绝缘层后,应将线芯表面的污物和氧化层除去,以保证接触良好。4.7.6将导线线芯插入接线鼻的圆管中,用压模或冷压钳压接,压接牢固,但线芯与接线鼻接触处,不得有明显的变形,然后进行搪锡。整个导线电阻不大于同样规格长度导线电阻值的110--120%。4.7.7多根绝缘导线并列在接线鼻子铜管中压接时,伸入铜管的裸露部分应尽可能短,绝缘处不整齐度小于1㎜。导线芯伸出铜管部分长度在1--2㎜之间,且不应有明显的不整齐现象。4.7.8软母线在电器元件的接线端连接时,不应使接点受到任何附加应力。4.7.9一次软母线一般采用绑扎进行固定,特殊情况也可采用缠绕管绕扎,控制屏(柜)则一律采用行线槽固定线束。4.7.10绑扎线的每扎距离保持在150㎜左右,拐弯处可适当加密,但不能在弯曲部分绑扎。绑扎线的圈数,以扎线与导线成正方形为基准,且最少不低于三股,绑扎线扎成后,接头应留在不可见部位。4.7.11注意事项:a.导线在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大小适宜的保护套,保证导线外层不磨损。b.线束应尽量远离发热元件(如电阻母排等),并应避免敷设于发热元件的上方。4.7.12一次母排按认证产品规定要求的电器元件的电流等级选用母排,回路中有多个一次元件时按电流值大的选用一次母排。4.7.13按电路选择导线颜色的规定(GB2681)见表交流三相电路A相黄线B相绿线C相红色安全用接地线黄绿双色4.8母排的使用4.8.1说明:母排表面涂刷黑色漆或用相应颜色的套管或贴上规定的相序色标。4.8.2母排的排列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要求4.8.3母排规格按载流量选择,应符合认证产品检测报告中规定的要求。其宽度应大于或等于电器元件引出端头的宽度,以保证连接部分的温升不超过极限。4.8.4连接孔尺寸应与电器元件端头相同,连接部位接触面积应不小于两个母排宽度的乘积。4.8.5制作母排的材料表面应平整洁净,不得有划痕、气孔、裂纹和起皮等缺陷,对于有变形的母排应先行校正。4.8.6根据所需长度下料,打弯,钻孔并去毛刺及油污等杂物,母排接触面经压花模校平(压出麻点)进行搪锡处理,搪锡宽度应比搭接部位多15mm以上。4.8.7母排安装连接前应刷去接触面的氧化层,并立即涂上导电膏进行安装连接,母排连接时螺栓贯穿方向应是由下向上,由后向前,由左向右,特殊情况下螺母处于维护侧。相别垂直排列水平排列引上线A上后左B中中中C下前右中性线最下最前最右正极上后左负极下前右4.8.8母排连接处的任何侧面用厚度0.05mm,宽度10mm的塞尺检查其塞入深度,对于母排宽60mm以上者,不得超过6mm;对于母排宽60mm以下者,不得超过4mm。4.8.9一次母排应横平竖直,同一方向的打弯应一致,保持在同一平面内。4.8.10母排应包裹不同颜色的绝缘套管或涂黑漆并按规定贴色标以分辨不同相位。母排四面涂漆应均匀,连接处两侧相距10mm不涂漆,起点和终点应保持整齐一致,三相之间不允许超过±5mm,并无脱漆现象。4.8.11一次电器设备与母线及其他带电导体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下表的规定。电压等级(kV)电气间隙(mm)爬电距离(mm)0.4及以下1012.54.8.12注意事项a、切割母排应用机械方法,严禁使用气焊或电焊。b、母排在校正、校平时,不得使用铁锤直接敲打。4.9二次配线工艺4.9.1根据过门线、接地线和固定压板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总走向,固定线束采用BV系列导线,活动线束采用BVR系列导线,颜色一般采用黑色,应选用认证产品申报的厂家的CCC认证合格的产品。4.9.2电压回路导线截面选用1.5mm2,电流回路选用2.5mm2的导线,特殊情况按要求选用,但应符合认证相关要求。4.9.3放线时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长短来落料,一段根据实际需要留有一弹性弯头,另一段放有100—150mm的余量。活动线束应考虑最大极限位置需用长度,4.9.4二次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力拉伸导线及其绝缘被破坏的情况。导线排列应减少弯曲和交叉,弯曲时对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倍的导线外径,并弯成弧形,导线交叉时,则应少数导线跨越多根导线,细导线跨越粗导线为原则。4.9.5布线时每根导线要拉勒挺直,行线做到平直整齐,式样美观。导线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合适的保护物,如橡皮护圈。4.9.6导线束用阻燃缠绕管绕扎,为了达到导电时的散热要求,缠绕管每绕一周应有3-10mm空隙,同时亦可分段缠绕,分段缠绕的间距为150-180mm,缠绕长度为100mm,分段缠绕的线束,分段亦应整齐,不允许参差不齐,导线应在线槽内行走。4.9.7活动线束多于10根时,允许分束捆扎,但线束在最大、小极限范围内活动时,不允许出现线束松动、拉伸和损坏绝缘等现象。4.9.8二次线束用螺丝压板固定,固定点的间距水平不得大于200mm,垂直不得大于300mm,压板和线束之间必须有保护层,可以采用塑料套管或者缠绕管密接缠绕,保护导线不受损坏。4.9.9活动线束的活动部位两端固定时应考虑减少活动部位的长度和减少活动时线束的弯曲程度。4.9.10每一个接点接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当需要连接两根以上导线时,应采用过渡端子,以确保连接可靠性。4.9.11当接线端子为压接式端子时,独股线直接插入,导线绝缘外皮至端子压板距离为1.0-2.0mm,多股线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导线绝缘外皮至接头管之间距离为1.0-2.0mm。4.9.12各类压接式端子必须用螺钉将插入导线压紧,不得有松动现象。4.9.13当接线端子为螺丝连接时,多股导线必须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独股线弯曲成羊眼圈按顺时针方向弯曲,内径比端子接线螺丝外径大0.5-1.0mm,羊眼圈导线不能重叠,连接后导线至绝缘层之间距离为1.0-2.0mm。4.9.14二次导线用螺丝、螺母、平垫、弹垫压接紧固,插入部件后,弹垫应压平,螺母紧固后螺栓外露长度为2--5牙。4.9.15二次线与母线相接时,应在母线相接处钻Φ5mm的孔,用M4螺栓、螺母、平垫、弹垫紧固。4.9.16号码套管连接后应同元器件安装平面平行
本文标题:电气柜安装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63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