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企業電子化企業電子化2摘要•企業電子化之內涵•企業電子化之策略規劃程序•企業電子化之效益與困難•企業電子化之關鍵成功因素•個案探討──宏碁電腦•結論企業電子化37.1企業電子化之內涵•企業電子化之源起–在變遷快速的環境中,企業為求永續經營,往往利用資訊科技來掌握競爭優勢。早在80年代,企業已開始使用電子資料轉換(ElectronicDataTransfer,EDI)作業,以簡化文件處理程序;–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電子訊息技術已可轉化成工作流程管理系統中的一部分,但此時,部門間資訊系統缺乏橫向整合以致組織績效不彰;企業電子化4企業電子化之源起(續)•到了90年代中期之後,由於企業傳統的循序(Sequential)作業方式,已無法滿足企業追求資訊整合及速度的需求,因此許多強調企業內部作業流程與資訊整合的工具產品(如ERP),就應運而生。企業電子化5企業電子化之源起(續)•然而隨著時代變遷,企業很快發現,幾乎身邊的主要競爭對手都已做到企業內部作業流程最佳化,企業必須與所有交易夥伴(上游供應商及下游顧客)在流程與資訊上整合,才有辦法維持競爭優勢,並根據企業資源的現況(含內部與外部),做最佳化安排,才能快速回應客戶、市場以及競爭者。企業電子化6企業電子化之源起(續)•在今日,企業經營亦漸趨向利用網際網路及資訊科技解決企業間整合的問題,將資訊與知識以數位化的方式進行吸收、儲存、擴散,目的即在於提升產業價值鏈上資訊的透明度,並與顧客、供應商形成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以提升產業競爭力。企業電子化7企業電子化之定義•根據學者Kalakotaetal.(2000)的定義:–企業的流程應用和組織結構廣泛的整合,俾使在網際網路經濟時代創造一個高績效的企業經營模式,以將傳統的公司轉型成為一個新的電子化公司。企業電子化8企業電子化之定義(續)•根據Malecki(1999)的定義:–運用企業內網路(Intranet)、企業外網路(Extranet)及網際網路(Internet),將重要的企業情報和知識系統與其供應商、經銷商、客戶、內部員工及相關合作夥伴緊密結合;–藉著網路技術的運用,改變原有企業流程,其中主要的技術應用包含: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顧客關係管理、供應鏈管理、知識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商業智慧(BusinessIntelligence,BI)等,以創造、傳遞及累積企業價值。企業電子化9企業電子化之定義(續)•所謂企業電子化是指企業內部透過網路進行協調、分享與合作等。過程中所運用的技術及工具,包含:企業內外部網路基礎建設、電子交易標準與環境,以及企業資源規劃、顧客關係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各項軟體,再以企業流程再造、商業智慧及知識管理為輔,整個架構如圖7-1,這些工具與技術仍持續發展中,因此,未來企業電子化的空間與運用範疇仍相當廣泛。企業電子化10圖7-1企業電子化之主要應用範圍企業電子化11企業電子化之基礎架構•綜上可知,企業電子化的應用範圍主要以供應鏈管理、企業資源規劃及顧客關係管理為主,以企業流程再造、知識管理與商業智慧系統等為輔;根據學者Kalakota&Robinson(2000)所提之整合性應用標準架構(IntegratingApplicationClustersintoane-BusinessArchitecture),也指出供應鏈管理、企業資源規劃及顧客關係管理為企業電子化最主要的三大領域(如圖7-2所示)。企業電子化12圖7-2整合性應用標準架構企業電子化13供應鏈管理•根據Metz(1998)將供應鏈管理定義為「一個以整合採購、生產和顧客服務的整合流程,以提供顧客相關產品及服務的採購、生產和配送等活動;供應鏈管理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次供應商、供應商、企業內部營運、零售商和最終顧客,其中涵蓋了物流、資訊流及資金流」。企業電子化14供應鏈管理(續)•SCM目前也是我國行政院積極推廣的產業電子化最主要的內容,即一般所謂BtoB電子商務的主要內容,主要討論企業與企業間如何利用Internet來整合作業流程,而其效率是否能有效的提升,將視各主要產業供應鏈中各成員間的企業流程整合(規劃、採購、製造及配送等流程)及供應鏈流程與主要成員間的相互連結程度。企業電子化15企業資源規劃•根據Davenport(1998)的定義「企業資源規劃為一種用於企業資訊整合的科技,其核心為資料庫,該資料庫匯集企業內、外各種商業活動及相關流程的資料,並運用網際網路讓各單位能迅速連結此資料庫,查詢相關資訊及應用相關程式模組,為企業跨入企業電子化最主要的基礎」。企業電子化16企業資源規劃(續)•整體而言,ERP為一組將企業製造、財務、行銷及其他相關功能達成平衡的應用軟體。對內,它整合組織內部各種資源,透過系統的完整規劃與分配達成對組織資源的有效運用;對外,它透過網路與系統結合主要的客戶與合作廠商,形成水平或垂直整合虛擬企業之全球競爭實體,以提升企業的營運效能。企業電子化17顧客關係管理•根據Kalakotaetal.(2000)的定義「CRM是運用整合性銷售、行銷與服務策略下的一套系統,企業據此發展出一致性行動以滿足顧客需求。即在企業結合流程與科技整合之下,找出顧客的真正需求,同時並要求企業隨時在產品與服務上保持檢討的態度,以致力於創造新價值與建立顧客忠誠關係」。企業電子化18顧客關係管理(續)•CRM是指利用電子化技術提升企業與顧客關係的方法,強調企業與顧客間流程之自動化,做到一對一行銷(OnetoOneMarketing),其策略目標在於建立一個忠誠且互利的顧客關係,利用資訊系統記錄客戶資訊並分析顧客的需求,將能提升顧客對企業的信賴並刺激進一步的消費與合作。企業電子化19企業流程再造•根據Hammer&Champy(1993)的定義,企業流程再造是指對於企業的所有流程進行根本、重新的再思考並徹底地重新設計以期在企業成本、品質、服務和速度上收到戲劇性的改善效果。•事實上,企業流程再造是企業電子化過程中的最終目標之一。透過電子化的方式,可使原本的作業、銷售或其他流程更有效率,節省更多的成本及時間,使企業營運更順利。企業電子化20知識管理•根據劉常勇(1999)的定義「有關知識的清點、評估、監督、規劃、取得、學習、流通、整合、保護、創新活動,並將知識視同資產進行管理,凡是能有效增進知識資產價值的活動,均屬於知識管理的內容。而結合個體與群體,將個體知識群體化,將內隱知識外顯化;結合組織內部與外部,將外部知識內部化,將組織知識產品化,則屬於知識管理的過程」。企業電子化21商業智慧•據漢康科技事業群的定義「在一家公司的組織架構中,資訊是由下往上進行傳遞的,我們將每天的營業資料系統化並逐筆記錄,成為最原始的資料,為了決策需要,會將資料萃取、處理之後,成為有用的資訊,進一步結合公司內部Know-how形成知識體系,最後再結合決策者本身的經驗、直覺,將知識靈活應用,最後再形成智慧」。企業電子化22商業智慧(續)•從資料到智慧的過程,在組織中是以Bottom-Up方式傳送,但另一方面,組織對於資訊的要求卻是Top-Down方式的,其中,因為高階主管進行決策的比重相對較高,因此對資訊所要求的深度、廣度也相對提升;企業電子化23商業智慧(續)•過去企業處理資料的方式,大多將不同部門的各項資料儲存在不同單位或單一主機上,各部門再依資訊需求分別擷取,如此做法可能浪費時間、人力,而決策者在時間上也容易出現無法及時反應的情況,在現今資訊變化迅速的e世代裡,企業各階層人員若能隨時掌握第一手資訊,將可為企業帶來無限的商機,進而保持競爭力,因此商業智慧的概念應運而生(如圖7-3所示)。企業電子化24圖7-3ERP與BI觀念上的差異企業電子化25商業智慧(續)•商業智慧系統與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不同之處,在於後者僅強調企業資源流程的控管,著重在作業面與執行面,而商業智慧系統特重於企業分析面,其目標在於快速提供知識管理、電子市集、電子採購等企業管理決策分析報表產出,乃是一種以簡易方式且不受時空限制的分析工具。企業電子化26商業智慧(續)•商業智慧系統以建置資料倉儲為基礎,將不同作業系統資料庫整合,不同來源、型態的資料經過清洗、萃取、轉換、載入之後,以齊一的型態,有組織地排列於資料倉儲內,供使用者透過各式各樣的線上分析處理(OLAP)工具、資料採擷、決策支援系統(DSS),從資料倉儲中,隨時隨地獲得即時且動態的高價值資訊,藉此系統可提升企業上至決策者做出判斷決策的重要依據,下至基層工程師做出製程改善與良率提升的重要參考數據,同時強化內部作業流程,創造高生產力與競爭力,如圖7-4所示。企業電子化27圖7-4商業智慧系統運用流程企業電子化28企業電子化、產業電子化與電子商務之差異•所謂的企業電子化(e-Business),依其字面的意義,目前有許多不同的名詞翻譯,包括:最常聽到的「企業電子化」、「電子化企業」、「產業電子化」等,它們之間究竟有何差異?與目前的電子商務又有何關聯?企業電子化29企業電子化、產業電子化與電子商務之差異(續)•嚴格來說,電子商務(EC)是利用網際網路進行詢價、報價、訂購、付款與售後服務等作業,完成了企業與外部顧客間的銷售交易,其中內容不外乎是提供商品型錄的瀏覽、訂單的管理與付款處理,並不包含企業內部原本之顧客關係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與企業資源規劃(ERP)(由圖7-5可看出)。企業電子化30圖7-5企業電子化企業電子化31企業電子化、產業電子化與電子商務之差異(續)•圖7-5即說明企業利用相關資訊科技進行企業電子化,對內可利用企業內部網路、網際網路(如:e-mail、MSN等),對各項企業機能進行整合、協調,以達到資訊分享的目的;對外則可利用各種系統工具,如:SCM、ERP、CRM等,提高上、下游的資訊通透度,增進企業與交易夥伴間互動關係,逐漸成為動態且具有彈性的策略模式。企業電子化32企業電子化、產業電子化與電子商務之差異(續)•待整個產業的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代理商等企業均進行企業電子化後,產業間各企業的資訊透明化,所有的交易都可透過商際網路或網際網路來進行,此即為產業電子化(如圖7-5所示)。必須強調的一點是,產業電子化是站在整個產業的角度來看,而企業電子化是站在個別企業的角度來看。企業電子化337.2企業電子化之策略規劃程序•圖7-6即為導入企業電子化之策略規劃程序。企業電子化34圖7-6企業電子化策略規劃程序企業電子化35步驟一:建立企業願景•導入電子化經營策略的先期,企業首應先行建立企業願景,以企業願景做為制定電子化經營策略的準則,並導入一套既可符合公司所需又能達到企業願景的資訊科技,以發揮最大的電子化效益;另外,明確的企業願景也可以讓企業全體員工均認同此項電子化經營策略,並共同配合執行。企業電子化36步驟二:電子化導入之評估要點•在確定要導入電子化計畫之前,企業就應該先對整體組織內部以及外部環境進行評估1.內部資源評估1)內部人員的基礎認知度2)現有硬體的設備承載度3)各類系統的資料整合度4)檢視作業的流程可行度5)企業內部的技術支援度企業電子化37步驟二:電子化導入之評估要點(續)2.外部環境評估1)基礎網路建設之完善性2)網路安全問題3)上、下游廠商的配合程度4)電子交易相關法規企業電子化38步驟三:確定目標與市場定位•在評估企業本身的資源能力以及外部環境後,企業接下來則須了解其所處產業的特性以及其市場定位,清楚自身的市場定位才能在電子化時代中,擬定合適之策略,以提升本身的競爭優勢。以下即介紹由IBM所提出「產業變動模型」(如圖7-7),來協助企業評定其市場定位。企業電子化39圖7-7電子化企業的產業模型企業電子化40步驟三:確定目標與市場定位(續)•在此模型中,IBM分別以兩個指標來界定企業所在的區隔象限:1.橫向的配銷效率(Distribution)•配銷效率是指業者所提供的產品配銷到市場上時,其整體通路的運作效率,例如傳統的書籍
本文标题:企业电子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