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推动发展硬实力软实力同步提升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推动发展硬实力软实力同步提升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城市的文明程度铸就城市的高度。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有影响力的城市品牌。当今时代,文明程度的竞争、软实力的竞争,正在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X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眼全面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打造“天赐X?世界茶源”城市品牌,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荣获2016年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城市称号,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关系X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是省委、省政府交给X的重大政治任务。今年4月中旬,省委书记陈豪同志到X调研指导工作,明确要求X带头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这是对X的信任,更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我们要站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坚持把“创文”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抓手,纳入绿色、通畅、文化、品牌、效率、幸福“六个X”建设总体思路,系统谋划,高位推动,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频共振和硬实力、软实力同步提升,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现代文明城市。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城市肌脉纹理,铸造城市文明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贯穿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铸造城市之魂,让社会更文明。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知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认知认同,重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内化得越彻底,核心价值观就会越牢固;内化得越自觉,核心价值观就会越管用。要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突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平等观,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建设和谐有序的现代社会。紧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和宣传媒体,在各行各业塑造一批“群英谱”,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发挥榜样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和情感的寄托。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书记陈豪同志调研X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弘扬“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X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脱贫攻坚、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只有人人成为实践主体和建设的主力,核心价值观才能获得最富营养的培育沃土,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职业操守等行为准则,使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共场所、融入窗口单位、融入学校、融入社区、融入乡村、融入网络空间,与群众生活无缝对接。坚持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深入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做文明X人、当创建志愿者”“我爱X”“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做崇德向善市民等主题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大家积极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践行”的浓厚氛围。在全市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和示范品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人们的学习工作、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践行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坚持从娃娃、从学校抓起。古人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建立“爱学习、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活动长效机制。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师生广泛学、认真学、深入学、持续学,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思想,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崇高的精神追求、准确的思想坐标。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小事抓起、由细节入手,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丰富活动载体,开展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文艺创作、经典诵读、道德讲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青少年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二、培育壮大城市经济,夯实可持续发展文明之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济发展是核心、是基石。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围绕共创共建共享目标,把文明创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任务,筑牢城市之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人民更幸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空间是发展的基础,有多大的空间才能有多大的发展。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多规合一”,强化公共空间规划管理,促进城市空间集约高效利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空间。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推动城市景区化、景区城市化、产城一体化。加强城市设计工作,完善城市的天际线、景观视廊,接续城市肌理和文脉,统筹城市地上与地下规划建设,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统筹开发利用,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立体化、智慧化发展。统筹推进城际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服务水平,加快思(茅)宁(洱)一体化和澜(沧)孟(连)西(盟)、景(东)景(谷)镇(沅)同城化发展,着力构建区域协调、功能协调、街区协调的城市发展空间新格局,促进城市发展由扩张型向优化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转变。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城市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的思维、系统的方法来推进,唯有这样才能促进产城人融合,建设好现代城市。牢固树立“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理念,“一张图”推进城市建设。加强科学规划设计,促进产业体系与城市体系有机融合,合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空间,增强核心区、商务区、金融区、产业区、住宅区、休闲娱乐区、生态保护区等板块布局的科学性,促使各板块功能充分发挥、互补互利。必须坚持把产业作为立城之基、兴城之本,以产兴城,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坚持“两型三化”发展方向,兴二产带一产促三产,促进产业结构变“新”、模式变“绿”、质量变“优”,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着力扩大招商引资,突出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实现横向做大、纵向拉长,促进生产规模由小变大、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切实做好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文章,实现城市与产业在空间上浑然一体、在布局上功能互补、在作用上相辅相成。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以便捷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完善的服务,形成吸引企业入驻、人才入城、资金入市的“磁石”效应,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同时,大力推进创新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格调。加快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人兴则城兴。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把人作为城镇化的核心,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业聚人,把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作为城镇化的关键。以实现住有所居为基础,通过集约化安置,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居”;以促进就业为关键,通过多样化扶持,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以完善社会保障为支撑,通过同城化社保,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助”,真正让失地农民有尊严地融入城市。同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失地农民的能力和素质,使其与现代城市文明相适应,实现生产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转变。三、做好文化发展繁荣的文章,厚植城市文明之根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和灵魂,是形成和涵养核心价值观的厚土。我们要把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涵养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厚植城市之根,让城市更有气质、品位和格调。加强城市文化根脉保护。没有根脉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要始终坚持保护是第一政绩不动摇,既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也要保护好城市和乡村文化根脉,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完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凸显X智慧和气质的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小镇和传统村落,推进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充分挖掘和展现“天赐X?世界茶源”“茶马古道源头”“少数民族文化万花筒”等特点,用文化筑基铸魂,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实施文化“珍珠链”工程。充分发挥X文化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唯一性和排他性特征明显的优势,深度挖掘民族文化、X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生态文化、边地文化资源,让珍珠“露”出来;走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子,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连成线、组成团、集成片,把珍珠“串”起来;用文化擦亮大健康产业品牌,使珍珠“亮”起来。整合节庆资源,打造特色节庆品牌,发展节会经济,持续办好中国X茶节、国际双胞胎节、葫芦节、木鼓节等,建设绿色生态、个性鲜明、包容开放的“人文X”。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好特色文化牌,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文章,让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厚重鲜明的X茶文化、天地人合的生态文化元素成为X鲜明的符号和标识,成为弘扬“包容开放、团结拼博”X精神的载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加快文化公共场馆建设,扎实抓好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网络空间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惠民服务,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创作推出一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化精品力作,讲好X故事、传递X声音、展示X形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察的是我们长远发展的眼光,考验的是我们城市管理的能力,考量的是我们为民办实事的作风。我们要站在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市文明素质、城市综合实力的好载体、好平台、好机制,牢牢抓在手中,以志在必得、攻城拔寨的决心和魄力,坚决打赢创建工作“百日风暴行动”冲刺攻坚战,为加快建设“六个X”、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中国梦的X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为实现X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标题: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推动发展硬实力软实力同步提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69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