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43平面镜成像教案1
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二、能力目标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三、德育目标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材分析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难点1.虚像的概念。2.球面镜的应用。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教具准备演示用:平面镜(半透明)、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学法指导实验观察—交流讨论—概述总结—性质应用—指导小结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新授(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做法:边示范边讲解。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2.学生分组实验以上把教材图2.3—1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师]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4.应用知识[讨论]身高1.6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解答](1)像高1.6m,像离镜0.5m。(2)人后退0.5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m。(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学生并不了解,老师可先给学生设疑,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然后利用教材图2.3—2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板画边讲授,进行解疑,这样既巩固了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具体步骤:1.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师]①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②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①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②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3.老师提出启发问题: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师生共同分析得: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1发出的。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4.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图2.3—2随即指出: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叫虚像。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思考题: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①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②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③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平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平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三)平面镜的应用1.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师]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动作。)(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潜水艇的人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如图甲,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四)凸面镜和凹面镜1.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2.球面镜的分类a、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凹面镜。b、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凸面镜。3.凹面镜的性质及作用a、凹面镜的性质[演示实验1]用氦氖激光器平行射向凹面镜。[现象]反射光会聚在一点上。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上。[师]我们知道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经凹面镜后能会聚在焦点上,那么,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是否平行射出呢?我们不能靠猜测来下结论,我们还是用实验验证一下。[演示实验2]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现象]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成平行光。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将成为平行光。b、凹面镜的应用①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家们用凹面镜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观察耳道情况等。[师]十一届亚运会的火种,是藏族初二学生达娃央宗在青藏高原上利用射入凹面镜的太阳平行光反射后会聚在焦点的性质把火炬点燃而取得的。②根据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镜作反射面,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平行地射击,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③凸面镜的性质及作用a、[演示实验3]用氦氖激光器演示平行光入射凸面镜。[现象]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变得发散。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发散。b、让学生手拿一个凸面镜,观察自己的像。图甲潜望镜图乙潜水艇上的潜望镜[师]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生]凸面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c、相同口径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哪个视野大?[演示实验4]1.用两张黑纸各剪去一个等大的圆孔,分别粘在凸镜和平面镜上。2.把凸面镜和平面镜放在离学生距离相等的位置上,让学生向两个镜中观察,比较从两个镜中看到的范围的哪个大,哪个小?(口径相同的凸面镜视野比平面镜的大。)d、凸面镜的应用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以及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月光镜都是凸面镜,其目的是扩大视野。三、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成像原理。2.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和改变传播的方向。3.球面镜的分类。4.球面镜的性质及应用。板书设计一、平面镜成像1.特点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2.原理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二、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三、球面镜1.定义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2.分类凹面镜、凸面镜3.凹面镜的性质及应用性质①凹面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焦点。②使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射出。应用①太阳灶、太阳炉、内窥镜等。②探照灯、手电筒、汽车头灯等。4.凸面镜的性质及应用性质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应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上的观后镜。作业布置1、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四章第三节内容2、课本P8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和课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内容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在基础知识方面,大家都能对实验的过程有很好的理解,对于实验的目的也非常清楚,能够很好的利用这次实验来解决实际练习时遇到的问题。在学习技能方面,同学们掌握了一种重要的实验技能——替代法,知道了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更好的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麻烦,适当的时候,用简单明了的操作来替换复杂困难的操作,用简单明了的问题代替复杂困难的问题。在情感态度方面,同学们通过这次学习,明白了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团结协作,共同努力达到目的的过程,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
本文标题:43平面镜成像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78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