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大纲执笔人:贺科学大纲审核人:课程编号:0809200105英文名称:GraduationDesign学分:14总周数:14周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本专业所有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一、目的1、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团结协作、潜心思考、勇于开拓的人文素质以及严肃、诚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学会设计方法:包括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根据课题要求构思方案、选择最佳方案、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细部设计、撰写文档等设计环节;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运用、实验测试、书面和口头文字表达、外语、计算机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和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内容及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对教学起着检查、巩固和提高的作用。与其他教学环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独立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对于学生来说,毕业设计(论文)既可以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理论掌握的情况、技能的熟练程度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一)选题范围要求及说明(1)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出发,保证基本的工程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满足教学基本要求。(2)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选题应尽量结合电子信息专业生产、科研、工程项目的实际任务,以进一步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3)选题应注意有理论深度和实际价值。要求具有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综合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题目不宜过大,难度要适中,其任务量要保证中等水平的学生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和基本要求,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为宜。(4)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各类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较大提高,鼓励优秀学生有所创新。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原则上一人一题,个别须采用同一大题目,则分列出小题,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专题,使每个学生都有工作量饱满的独立完成部分。(5)同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不能连续使用两届以上,除非有明显创新。2(6)选题范围可包括:电子应用系统软硬件设计,信息处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单片机、FPGA、DSP、ARM嵌入式等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信息处理科研论文等方面。(二)设计内容及要求1、下达任务书指导教师编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向学生宣布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有关管理规定后,下达任务书,阐述设计(论文)课题的目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2、查阅文献,收集资料题目和任务确定之后,要着手查找、收集各种资料(文献资料查阅不得少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应在两篇以上),从文献和资料中进一步了解在此问题上前人研究的程度,最新发现和当前重点,并进一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3、作好开题报告或开题综述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写好开题报告或开题综述,包括文献综述、方案论证、设计思路、进程安排所需的仪器设备等。4、设计制图和实验研究阶段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工作将在这段时间内完成。老师做好指导工作,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了解课题的基础上,初步拟出解决课题的几种总体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要指出各方案的优缺点,提出方案实施的可能性,最后确定最佳方案。在选定方案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即可按照设计(论文)进程表,逐步进行设计计算、绘图(含计算机绘图)或实验。5、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阶段在完成了设计制图和实验研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长沙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标准》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交指导老师审定。6、毕业答辩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了设计(论文)后,将设计(论文)交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审阅,写出评语和评分后交答辩小组,经资格审查后,答辩小组对学生逐个进行公开答辩.7、学生必须全身心投入毕业设计工作,不得无故请假、缺席。学生必须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设计工作,虚心听取指导教师意见,无条件接受指导教师和相关人员的检查;8、教师要全身心投入指导工作,每天必须深入学生工作2-3小时;三、基本阶段及时间分配1、老师须在该学年第一学期的12月底之前提交毕业设计课题申报表,经教研室和学院审查合格后,开始撰写设计任务书。设计课题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如果是多人一题,必须做到同组学生设计内容有严格的区分,每人有独立的任务。2、分别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动员。(毕业设计第一周)3、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做开题报告,对课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设计内容、要求和预期的成果,规划工作程序。(毕业设计第一周完成)34、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消化,进行方案比较。5、有条件的进行实验或工程实践。6、中期检查。(毕业设计的第七周)7、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设计(论文)进行分析整理,书写文字材料交指导教师审阅,教师提出修改意见。8、学生改稿,定稿并打印文档。9、教师、评阅教师阅读设计说明(论文),写出书面意见,提出是否答辩的意见。(答辩前两天完成)10、答辩,整理毕业设计文档,对答辩小组提出的错误必须进行修改。11、成绩评定。12、善后。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可由指导老师根据具体课题进行调整,表1的设计进度安排供指导老师参考。表1序号阶段名称时间分配(周)1下达任务书第七学期期末2毕业设计工作动员、收集相关资料1周,毕业设计的第1周3确定设计整体方案、开题报告、外文翻译2周,第2-3周4根据整体方案开展设计、实验和工程实践5周,第3-7周5中期检查1周,第7周6根据方案进行细部的设计4周,第7-10周7对设计(论文)进行分析整理,书写文字材料2周,第10-11周8学生改稿,定稿并打印文档2周,第11-12周9教师、评阅教师阅读设计说明(论文),写出书面意见,提出是否答辩的意见。(答辩前两天完成)2周,第13-14周10答辩,整理毕业设计文档,对答辩小组提出的错误必须进行修改2周,第13-14周11成绩评定和文档整理1周,第14周合计14周(注:各阶段在时间上存在重叠)五、能力培养与建议方法4表3(能力培养与建议方法)序号能力要素建议方法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选择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任务相结合的实际题目,并完成一个真实的小型课题或大课题中的一个完整的部分;鼓励学生在得到企业、研究所支持的条件下,从企业及研究所的实际需要中选择题目,并可到企业或研究所进行一定时间的设计工作,但是必须积极与学校指导老师联系,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并配合学校相关人员的检查工作。2设计(实验)能力在了解课题的基础上,初步拟出解决课题的几种总体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要指出各方案的优缺点,提出方案实施的可能性,最后确定最佳方案。在选定方案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即可按照设计(论文)进程表,逐步进行设计计算、绘图(含计算机绘图)或实验。3应用文献资料的能力通过图书馆、电子期刊文献、外文文献的查找,阅读并整理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撰写相应的文献综述。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2篇以上,以提高科研文献的搜集、整理、阅读、撰写综述等环节的能力4计算能力在确定课题最佳方案后,开展设计计算、计算机绘图以及实验数据分析工作,以提高工程方面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电子线路设计仿真、软件编程、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运用各种硬件的开发环境、运用matlab、C语言、硬件描述语言等高级编程语言,开展基于电子技术仿真、各种处理器内部程序等编程工作,以提高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开发能力。熟练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提高文字材料的书写与编辑能力6外文翻译能力通过完成与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内容或所学专业相关的4000左右汉字的外文资料翻译。译文要求准确,文字流畅,专业术语规范。7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在了解课题内容基础上,拟出解决课题的几种总体方案,通过比较各种技术方案的硬件成本、软件技术成本等,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提炼出性价比高的最佳方案,达到提高电子产品的技术经济方面分析能力的目的。8团队协作与人际关系在课题设计中,通过与同学探讨、向专业课教师咨询等环节,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技术方面的表达能力,锻炼如何将自己的思路、技术方案等专业性很强的内容以合适的方式表述出来,让别人迅速领会你所表达的专业性问题。8设计图纸(或图表)通过绘制符合行业规范的设计图纸,以提高学生在电子领域用图纸来表达设计内容的能力。9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文字表达,条理性与逻辑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设计(论文)进行分析整理,撰写文字材料、说明书、设计报告等,以文字、图表、程序等形式表述自己的内容,以提高报告撰写水平、文字表达能力,锻炼学生在表述某一个专业性课题中的条理性和逻辑性。10创新能力通过独立自主的开展毕业设计课题,在文献中已有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学生自身技术能力条件的新解决方案,以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成绩评定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经过“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分别写出评语并给成绩,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成绩占5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40%、30%、30%。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采取五级记分制: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成绩应成正态分布,优秀等级一般控制在15%以内。七、其它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可由指导老师根据具体课题进行调整,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完成后,学生要按要求改正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错误,按要求装袋,交指导教师。
本文标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2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