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任课教师:邵菊欣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学习目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有一个较完整、准确、清晰的初步认识和了解。二、学习要求(一)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的把握(背景、根据、基础、内容、地位和指导意义)(四)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萌芽: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认识:1935遵义会议后(确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提出:1938毛泽东《论新阶段》(六届六中全会)“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共识:延安整风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理论指导实践)(二)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实践上升为理论)(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一)历史进程(两次飞跃)1、创立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3)科学发展观(二)意义1、理论成果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指引2、是凝聚党和人民的精神支柱3、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1)不轻视、不背离(2)不教条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历史时代背景1、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帝国主义战争、无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2、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二)实践基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三)历史过程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论证了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教条主义作斗争成熟:遵义会议以后——抗日战争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吸取抗日战争的新经验形成系统的哲学、军事、统一战线思想和党建思想;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发展: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方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认识(1)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2)既有革命性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2、对中国革命形式的认识(1)长期的武装斗争(2)无产阶级领导(3)以农民为主体3、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人民内部民主、对反动派专政(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1、军队建设(1)农民为主要成分新型人民军队(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3)党指挥枪2、军事战略确立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知识分子在革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六)党的建设理论思想上建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七)其他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总结: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与精髓: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区别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注: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严防两个极端:1、“两个凡是”的教条2、一棒子打死第三节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战争和平(二)历史和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失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三)过程:1978年,党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1982年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南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7年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概念正式提出;确立了它的地位和指导意义;写入党章1999年:载入宪法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五)其他(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建)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封闭半封闭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背景1、国际:(1)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挫(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3)科技的迅猛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等2、国内:(1)现代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形势等(2)祖国统一(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党自身情况:(1)党员队伍发生了变化(2)党的任务发生了变化:领导人民夺取政权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受封锁、计划经济下执政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执政(二)形成和发展1989年:小平提出“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2000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1年:建党80周年,全面阐释2002年:十六大,写入党章2004年:载入宪法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物质保证)生产力的发展史社会进步的保证、基础(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精神动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变过去的“官本位”思想,做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公仆”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科学方法第五节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立指导思想的地位(一)是对以往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最终决定力量。2、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根据国情走本国道路3、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5、科学发展观: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二)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对“人”的理解:最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不是抽象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人1、作为历史观: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2、作为价值观:强调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塑造人3、作为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既要运用历史的尺度,又要确立和运用人的尺度,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出发点、目的、标准(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各方面都发展协调:各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央和地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练习题一、单选1、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A.经验主义B.冒险主义C.机会主义D.教条主义2、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张闻天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4、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发展才是硬道理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多选题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形成的理论基础B它们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它们具有相同的社会理想D它们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E它们都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A.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统筹兼顾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
本文标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3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