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气候类型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气候类型【考纲展示】气候的形成因素、特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考点一气候的形成因素1.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3)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温差大(4)地形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②山间盆地、河谷地形;山地的屏障作用(例如:盆地地形,地形封闭,冬季不易散热,气温高;高大山脉的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气温高);③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④焚风效应(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2.影响降水的因素(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①气压带与风带: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降水多,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西风湿,信风干(大陆东岸信风来自海洋,湿润);②季风:夏季风影响(湿地)降水多,冬季风影响降水少(2)地形①地形雨: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②地形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进入;③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3)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4)海陆分布: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降水多;深居内陆,降水少(5)人类活动:城市雨岛(·厦门模拟)下图示意“亚洲西部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1~2题。1.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大差值约为()A.400B.550C.600D.7202.该区域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3~4题。3.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①气温上升②降水量增多③风力增大④云量减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A.3月B.6月C.9月D.12月考点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1.图解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以北半球为例)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温度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分布地区热带:(主要分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º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毫米以上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º~20º之间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年降雨量750-1000毫米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º~25º之间的大陆东岸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年降雨量大都在1500毫米-毫米。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夏季西南风)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东北风)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中国西南,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热带沙漠气候20º~30º大陆内部和西岸终年高温少雨。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非洲北部撒哈拉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南、北纬25º~至35º间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左右。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5º~55º之间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400毫米-800毫米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我国秦淮以北,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º~60º之间大陆内部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大陆内部,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及岛屿全年温和湿润。年降水量700毫米-1000毫米之间。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澳大利亚南部,新西兰寒带(60°~90°N)苔原气候分布在极地附近全年严寒,降水少,最热月气温仅达1°C-5°C。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全年酷寒纬度高,太阳高度极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高山气候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大山地和高原垂直变化明显地势高,地势起伏大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总结归纳]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冰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2)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3.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2)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3)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4)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狭长气候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5)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至赤道附近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安第斯山的阻挡,水汽难以深入(6)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7)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内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4.常见气候资料图的判读: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最热月均温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第二步: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4种)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3种)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3种)第三步: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年降水量及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00毫米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毫米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毫米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毫米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800~1600毫米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400毫米,温带季风气候400~800毫米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300~1000毫米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200毫米寒带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毫米方法技巧常见气候资料图的判读气候资料图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柱状图(图1)、折线图(图2和图4)、点状图(图3)、二维坐标图(图5)、三维坐标图(图6)、玫瑰图(图7)等。图1所示气候类型终年气温较高,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图2和图4所示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图3和图6所示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图5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图7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12个月,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各月的降水量和气温,据图中数据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5.气候特征的分析与描述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气温①气温的高低;②气温的年或日较差终年高温;终年严寒;夏季高温;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大(小);最热月或最冷月气温降水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的季节分配;③降水的年际变化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干季、湿季之分),降水丰沛,全年少雨(·高考上海卷)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1.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2.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B.受沿岸寒流影响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D.受高峻地势影响(·四川文综)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3~4题。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①23°08′13.328.440.0210.01614.1②39°48′-4.726.02.6196.6682.9③48°58′3.518.454.353.6647.4④54°17′1.813.4225.0117.02399.03.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30度附近4.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高考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5~6题。5.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D.甲—④,乙—③6.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7.(高考浙江卷)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德班气候资料(测站:29°50′S,31°2′E海拔5m)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23.524.523.522.019.016.516.517.019.020.021.522.5降雨量(mm)11812811391593626396385121124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湖南百校联考)读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回答8~9题。8.土壤颗粒在风或水等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土壤本身的特性、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大小、植被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长期而言,在具有类似的地质及地形条件且未经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图中哪个气候区的集水区所产生的年平均土壤侵蚀最可能居于首位()A.①B.②C.③D.④9.有关③、④两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气候都是雨热不同期B.两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相似C.两种气候都分布在大陆西岸D.两种气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气候类型答案考点一:1.D2.C答案:3.A4.B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区域4-6月蒸发量的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图中没有显示出风力因素,而云量往往随着降水的增多而增加,故不可能存在云量减少的情况。第4题,如果某一时期降水量多于蒸发量,则该区域水分盈余,反之,则出现水分亏损,当水分由亏损转为盈余的时刻,水分累积亏损最严重,图中显示3-6月出现水分亏损,7月后水分出现盈余,故该区域当年6月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考点二:1.B2.A解析:第1题,该大陆西侧为高大山地,海拔达到5000米,中部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东部海拔较高,为高原地形,故该大陆应为南美大陆。图中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第2题,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当地降水增
本文标题: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气候类型讲义(经典打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3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