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江苏省仪征中学(211900)刘祥【摘要】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知识型语文教学形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方面成长诉求。语文教学必须变单一性的知识告知为多信息的归纳分析,变被动的接纳为主动的寻找,变“师—生—教材”间的互动为“师—生—教材—多元化信息”间的互动。同时,又不能丢弃了语文教学的育人之根。【关键词】语文教学互联网+多元互动终身发展【正文】经济社会中,“互联网+”被通俗表达为“互联网+各种传统行业”,即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已经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以及各种在线服务,都是“互联网+”的杰作。将“互联网+”引入语文教学,是信息化时代无法避开的一个教学课题。且不说“翻转课堂”“慕课”等全新教学形式的出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型语文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单是发生在语文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的各种影响,也在悄悄地改变着教师、课堂和学生。比如,教师备课由独立思考、自主设计,转变为海量教学设计中的精心筛选;课堂问题探究由参考资料的一元解读,转变为各种观点的碰撞交流;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路径,由单一的课堂拓展至无限丰富的网络资源。“互联网+”的教学背景下,传统的知识型语文教学形式,必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方面成长诉求。甚而至于,学生利用网络而获取的知识信息,已在很大范围内超越了语文教师。面对这样的挑战,语文教师该如何变革自身的课堂,才能将语文教学和“互联网+”进行巧妙的“深度融合”,进而创设出新的、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成长需要的“发展生态”?又该如何在变革中守住了语文教学的根,不为“互联网+”无限丰富的内容所困扰而迷失在信息技术的丛林中?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1.把信息检索权还给学生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在极大程度地丰富语文教师备课资源的同时,也极大程度地丰富着学生自主研修时的学习资源。网络的开放性,让教师和学生实现了资源拥有的完全平等地位。此种平等,使得语文教师大脑中储存的那些文学史知识、汉语知识、应试技巧等信息,全部成为“公开的秘密”。学生们只有愿意,打开电脑,轻点鼠标,或许只要一个休息日,便可将课文中涉及到的各种资料作一个粗线条的通览。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学,还需要“认认真真地”把“公开的秘密”磨碎了给学生看吗?当然,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懒得”上网寻找这些“公开的秘密”。这类“懒汉”的数量众寡,完全取决于语文教师的“勤劳”程度。如果语文教师过于“勤劳”,把可以交给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全部由自己包办代替,则学生们自然乐意于做一名“忠实的听众”。面对这样的学生,语文教师是轻松的。因为,大脑中藏着的那点儿陈货,还有“客户”当作宝贝。此种“勤劳”,构成了“互联网+”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最大懒惰。从学生成长视角看,它剥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资源建设的权力,限制了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教师教学视角看,它将教学的重心,封闭在静态化的知识获取状态,导致课堂活动无法朝向能力生成的方向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它阻隔了学生与高速变化的社会文化的有效关联。故而,“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把信息检索权还给学生。当然,此种“还权”,并非教师便成了甩手掌柜,听任学生在海量信息中乱冲乱撞。语文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规划信息检索的必要路径,预设信息检索的关键性元素,帮助学生快捷地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为了高效率地完成这份责任,语文教师需要领先一步,备好这个信息检索课。哪些信息的检索,属于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呢?(1)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包含特定时代的整体性价值观,特定时代的政治环境与人文环境,与文章相关联的重要历史事件等。(2)作者的人生际遇。包含作者的人生观,宗教信仰,教育背景,文学主张,生活经历等。(3)课文整体性赏析资料。包含专业性鉴赏辞典中的解读,当代教学名家的解读等。其中需特别关注不同观念的交锋。(4)课文中相关疑难问题的解读资料。包含对自主预习中发现的学习难点的检索,对整体性赏析资料中未能透彻分析的重点句段赏读的检索等。(5)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性知识信息。包含对课文中援引的资料的解读,对其他解读性资料中提及的相关史料的整理等。此五项学习任务,需作为必须完成的预习作业而强制性布置。语文教师检测学生完成此预习作业的方法,就是课堂活动中的成果展示、自主交流。学生一旦将这五项任务不打折扣地完成,则其对需要学习的课文,便拥有了与教师大体相同的阅读资源。而比占有资源更重要的,是此检索过程,便是自主学习的过程。2.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该如何组织呢?在不改变现有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环境中,“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依旧需要遵循语文学科教学的既有规律,合理组织教学流程。不同于传统课堂之处,在于大量的知识信息来自学生的成果展示,而不是来自教师的传授。“互联网+”背景下,语文教学应以明确课时活动内容为起点。教师授课之初,需先明确本课时的主要研讨任务,确保课堂的一切活动,能始终紧扣课时目标而展开。教学的主体内容,应为预习成果的交流与研讨。该部分的教学,需依循传统课堂的认知顺序而展开,先侧重于探究课文“写了什么”“怎么样写”,再探究“为什么写”。其中,“写了什么”先归结已知信息,再探究重难点内容;“怎么样写”侧重于素材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的鉴赏;“为什么写”突出作者的价值诉求、特定时期的心态历程和社会背景。三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应由一两位学生担任主要汇报人,其他学生对其汇报成果可作补充,也可作质疑批评。主要汇报人需要既陈述由预习而获取的相关信息,又结合这些信息,发表自身的独立见解。作为课堂的必要延伸,上述三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完成后,还需对课文或互联网上的相关鉴赏评价材料作批判性分析。该环节的主题,为“这样写好不好,还可以怎样写”。此环节应由教师主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发言。学生的发言,可以先从他人的分析评价开始,然后陈述自身观点。也可以只陈述自身观点。发言结束后,允许不同意见者作反向批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再安排被批评者作现场反驳。其它持相同观念者,可代为反驳。被批评者的观点如何呈现呢?留给课外。被批评者可以在课外撰写反驳性的小论文,发布到指定的网络空间中,进行课后的观点交锋。上述各环节的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需走上前台,针对学生的交流内容作概括与点评。教师有责任纠正过于偏颇的言论。纠正的标准,是应有的价值观。教师还需要针对课文中的核心学习任务作强化性拓展延伸训练,要能够从学生以为已经解决的问题中,生成出新的、出乎学生意料的深层次问题。如此,才能把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围绕着教师提出的新问题,课堂还需作深层次的对话。此种对话,采用“两步走”战术:第一步先由学生依照预习和交流中的收获作自主思考,然后对话交流(含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第二步为网络检索,查看该问题的相关资料,鉴别各种信息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的见解。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依旧是作业布置。“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作业,除了前面部分提到的预习作业之外,也需要有一定量的巩固性作业。与传统课堂的巩固性作业不同的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巩固性作业,应更多突出思维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比如,用小论文写作取代选择题、简答题;用论坛读帖跟帖的多元互动,取代个体性的、静态化的书面答案。这样的语文教学,主动权基本还给了学生。3.把作业评价权还给学生“互联网+”背景下的作业,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的公开性、及时性等特征,以网络主题页面文字交流的形式出现。“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作业,除去至关重要的预习作业之外,还可以区分为巩固性作业、成果展示型作业、学生个体主页连续性随笔等类型。预习作业属于学习之初的自主性任务,以学生个体的阅读能力、辨别能力、归纳能力、表述能力为训练重点。此类作业的检查与评价,已在课堂活动中完成。巩固性作业属于学习之后的自主性任务。巩固性作业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检测,可由语文教师制作成网络知识竞赛题,采用积分闯关制的形式,由学生自主完成。语文教师可借鉴驾校考试中的“驾考宝典”的试题呈现形式命制此类作业。综合能力训练类的作业,以小论文为主,侧重于对课文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该作业需指定时间发至班级语文学科的作业主页面上。其它学生要每次挑选3-5位同学的作业跟帖点评,每次挑选的同学应不相同,直至点评完全班同学后,再进入下一轮的跟帖点评。语文教师则需至少阅读作业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小论文,并跟帖点评。基本上需做到每三次作业中,全班所有同学都得到一次教师的点评。被点评的学生,如果有不同意见,还可以跟帖解释,形成新一轮的自主探究。成果展示型作业,为学有兴趣者的“加餐”。此类作业,不作硬性规定,以影响带动为主。作业同样发布于班级语文学科主页的固定版块中,重在展示学生中的优秀小论文、优秀作文、诗歌、随笔等。语文教师需规定学生的阅读量,至少每生每周需阅读5篇以上的此类型作业,并对阅读内容作出应答,跟帖发表阅读感悟。“学生个体主页连续性随笔”应成为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一份课外作业。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而言,最重要的一份能力,是理性思维。随笔,正是养成此种能力的最佳抓手。要想写得好,必须思考得详尽周到。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思考。传统型语文教学活动中,也强调学生的随笔写作,但那种形式的写作,读者只有教师和写作者两个人,无法激发写作者的写作热情。“互联网+”背景下的随笔写作,每一篇都可以放到网络平台上,供所有愿意阅读的人阅读。这其中,读者便不只是教师和写作者两个人,甚至不只是本班、本校的同学。读者面扩大了,写作态度便容易得到端正,写作热情也容易激发。这份作业,教师无需太多干涉,需大胆地将管理权还给学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份子,可以对优秀的随笔跟帖评价。此评价,当以鼓励为主。教师还可以在阅读到优秀的随笔作品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推介,亦可将其推荐给相关报刊的编辑。随笔的主人,也可以邀请同学、老师、家长、朋友惠顾自己的主题帖,就自己的文字进行赏析点评。这样的作业,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语文教师还需要做另一件更有意义的事:结集出版。出版的方式多种多样,一种方式,是引导每一名学生,将自己的随笔、小论文进行编排,制作成电子书,存入班级的云信息库;另一种是与家长合作,将这些文字依照统一的排版格式打印出来,并装订成册,放入班级图书柜,更学生们长久阅读;三是选择优秀的作品,与出版社合作,正式出版发行。4.“互联网+”与教师位置上述各种构想,当然需要建立在学生广泛接触互联网的教学情境之下。这样的构想,在少部分学校已经成为现实。更多的学校,在可见的时间内,也将很快成为现实。“互联网+”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绝不只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形式的变革。更大程度上,“互联网+”是一把高高扬起的时代大锤,正在彻底砸烂传统教学模式下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一切教学活动形态。其对语文教师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无限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可选择、可比较的“语文教师”。与那些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网络公开课相比,一线普通教师的课堂,稍有懈怠,便会在比较中“颜面尽扫”。语文教师的学术权威性,在“互联网+”背景下也将消解殆尽。这样的变革,将逼迫着语文教师不得不改变自身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得不加快自身的知识更新步伐。“互联网+”背景下,语文教师的教学位置将出现这样一些变化:(1)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而是与学生相同的学习者。(2)教学的主阵地不再是讲台,而是无限丰富的网络。(3)一切教学活动,不再指向知识的识记,而是指向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4)教师只是作业评价的参与者,不再是终极评价者。(5)教师的服务性角色将更加凸显,专业引领将逐步变更为专业扶持。五种形式的变化,注定了语文教师将告别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长久积淀的各种经验,转而成为不得不进行海量的阅读、理性的辨识、深入的思考探究的终身学习者。这样的学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颠覆着语文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形态。那些已然融入生命中的语文教学学科本体性知识,将不再成为学习的第一主角。语文教师在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
本文标题:“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4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