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西关小学语文教研组本学期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已结束。回顾本学期研究的点点滴滴,现将“读写结合”课题研究小结一下。在第一阶段中,先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资料,领会实验精神,申报子课题。在第二阶段中,经过课题研究小组的讨论,分析当前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找出症结所在,按照课题研究计划,运用读写结合策略,上好研究课。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形式内容:1依托教材,促使课内外有衔接,让学生形成“依托教材”进行“主题阅读”的习惯性。2、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的程度,数量、方式以及参与活动是否有效。3、研究课堂合作的行动策略和理念。形式:围绕“读写结合的有效性策略研究”的内容,每位教师人人确定子课题后,并与同事进行深度的研讨并付诸于课堂实践。二、研究过程本学期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我们组织了同组共研讨课活动,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稿,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说,反复听评,从研、说、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1、学写自读批注,激活练笔潜能在阅读文本时,读者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或自己曾经历的事情,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对此,教师高度重视,让学生“读出自己”,将阅读的心得、评语写在文章后正文空白处,有机整合原有知识与文章知识,体会写法,品味和欣赏、积累语言。写自读批注,是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钥匙;是加深读者感悟的桥梁;是提升思辨的平台,是由读到写的自然迁移。写批注采用了“三读三写”法。一读,扫清文字障碍。二读,赏析文本语言。第二遍阅读时,勾画优美或者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必要时写上“注意”,“用心牢记”等提醒语,看似简单的勾勾画画,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淀语汇。三读,记录智慧火花。第三遍读时,要边读边思考,及时记录自己感触较深,或有感而发的瞬间思想火花。“三读三写”法,让各个层面学生的读写潜能都得到了发挥,使读有所获,写有所依,为他们的动态发展提供了空间。2、巧用课文插图,读想说写交融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融入了大量的课文插图,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画图,图文并茂成了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说课文的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学时,教师如果很好的利用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逐步提高观察和想象等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表达和写作的愿望,激发学生写的乐趣。思维在广阔的想象空间驰骋,语言在宽松愉悦的氛围里流淌,“要我写”自然变成了“我要写”。3、品味经典段落,掌握写作技巧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典型片段,适时进行片段的模仿与迁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结尾。掌握句式的表达和段落的构成,以及一些简单修辞方法的运用,继而在仿中创,打通读写结合的思维通道。因此,我引导学生仔细读文,并谈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答道:“我喜欢‘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这句话中‘大道’和‘小路’正好相对,让人体会到大道自然美好,但自己达不到时就降低目标,做最好的小路,这也是最好的选择。这种比喻与比较运用的很准确,也很生动。而且,学生一下就体会到了作者的用意。4、感悟古诗意境,培养写作品质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古诗教学时,在课上,可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悠远意境,品味令人叫绝的凝练之笔,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课下,注重古诗词的拓展、延伸,运用对古诗改写等方式,使学生与诗人、诗情的激情共鸣。改写过程中,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展现,诗与情,情与境,境与言交融,也激发了丰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品质。三、阶段成果:在教学中自然地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揉到一起,由读句写句,到读段写段,到读篇写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这样的教学,有助于读中借鉴从读学写;在教学中提供程度适合的范文,学生学有榜样,便于模仿,逐渐由仿到创;安排大量的读写训练,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现的机会。实验做到读写同步,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断训练为重要手段,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满足儿童心理需要,因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四.实验结论与问题讨论通过实验研究,我们的结论是: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实施读写结合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的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并不意味着本项实验研究活动的结束,该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一)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在同一班级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实行“读写结合策略”实验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何让尖子学生“吃得饱”,程度差的“吃得好”,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佳的发展,这是值得研究的长远课题。(二)如何编制出各年级、各册教材读写结合的读写点,进行科学化、序列化的训练,以此全面推进读写结合策略的推广,这是今后的实验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三)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的促进每位学生能力的提高,从有效性策略上升到高效性策略研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了更好的贯彻这一理念,激发学生阅读书籍的兴趣;提高学生思考和写作能力,在实验中,每位教师注重在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多读书,在读中感悟,在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把自己所感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教研组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读写结合”实践方法的平台,在教研活动中,学校将先进的思想传达给老师,营造了浓厚的研究氛围。与此同时,学校让每位实验教师上公开课,及时进行自评、互评,提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问题。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注重交流,将自己在实践中的成果与大家分享,相互学习借鉴有效的实践方法,切实的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在分享成果的同时,老师们将自己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对策,如,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没有依照教师的要求自觉读书,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无法充实学生的知识面。针对这个问题,要求老师们在每天早读课时间,或者利用写字课时间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专门用来读书,并利用阅读课时间,让学生相互分享读书的乐趣。六年级是小学高年级段,要求教师全面把握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要求,“实效性读写结合”课题研究,当然要“读”在先行,以“读”领航!读得充分,读得快乐,才能写得主动,写得轻松。在实验教学中,在课堂上,首先对精读课文的教学,指导学生朗读、默读,并经常进行训练。这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课前,冯文娟和秦美娜两位老师都要做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课前课后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对于选读和略读的课文,他俩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取的知识与方法,独立阅读、思考、交流,体会文章内容,给空间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本次课题不仅要求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把写作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对学生“读书笔记”记什么要进行准确地定位——学生们的笔记内容都能紧密围绕“读”而展开:读有所获——找出读书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读有所悟——记下读书时的理解和看法;读有所感——留下读书时的感悟和体会;读有所成——写成一篇读后感与朋友分享……学生人手一本的“读书笔记”,内容包括好词、好句、好文章的摘抄、读后感、生活随笔等,五年级的李桂琴老师要求每周一让学生上交检查学生积累的情况,并选出一部分优秀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学习、借鉴。。读书笔记的开展让孩子们读得兴致盎然,读得津津有味,读得不亦乐乎,读得受益其中。开卷有益,真的是这样。有益情感的熏陶,有益身心的成长,有益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益语文能力的提高。让我们与孩子一起,一起徜徉书海,一起感受书香,一起成长,一起进步!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师教学论文克拉玛依市第七小学马婷2010年6月
本文标题:语文小课题研究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9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