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集合——非常有用
第一章声现象1、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勤于观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联系实际。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在鼓面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沙粒在跳动的现象,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再举2例:人说话,声带在振动、拉琴,琴弦在振动。5、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6、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方式传播,把蜡焰放在发声的喇叭前会晃动,表明声音具有能量。再举2例:超声波碎石、超声波焊接。7、回声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8、声音的三要素是:响度、音调、音色。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单位是分贝(dB),响度的大小跟振幅和距离有关,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90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9、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又称音品,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材料与结构。10、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1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它的特点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应用有:测速、测距、清洗、焊接、碎石、成像。12、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它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易绕过障碍物,应用有: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第二章物态变化1、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气态;液态通常有固定体积,无固定形状。2、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通常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3、摄氏温标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摄氏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作为100摄氏度。4、使用温度计前应观察量程和分度值5、使用温度计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液体汽化时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降温和加压的方法都能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7、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的速度。8、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9、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液体凝固时需要放热;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例如:奈、海波、冰、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例如:玻璃、石蜡、沥青。10、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固体升华时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气体凝华时需要放热。11、物质吸热时能量增加,物质放热时能量减少,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12、关于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各举2个事例。第三章光现象1、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各举3例。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最早研究的是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3、无色透明物体可透过任何色光,有色透明物体可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各举3例。4、白色不透明物体可反射任何色光,有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各举3例。5、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6、举例说明光具有能量,举3例。7、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温度升高,既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应用有:红外夜视仪、红外热像仪、红外探测器。8、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即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首先研究紫外线的是德国物理学家里特。9、臭氧层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破坏臭氧层的有氟利昂、发胶、摩丝等,应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10、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1、小孔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12、日食、月食作图。1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14、平面镜的应用有:成像、改变光路。15、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16、光反射现象应用有:角反射器、反射式望远镜。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3、透镜的中心叫光心,凡是经过这一点的光线都沿直线传播。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4、透镜有两类,中间比边缘厚的叫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间比边缘薄的叫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像距成像应用1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2u=2fv=2f倒立等大实像测焦距3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4u=f不成像5ufv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6、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总结:(1)、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2)、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大。7、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照相规律:物远,像则近,像小;物近,像则远,像大。8、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人眼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光屏)9、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的作用是将光发散,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从而将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它的作用是将光会聚,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从而将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10、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凹透镜;物镜,凸透镜;成正立的虚像开普勒望远镜:目镜,凸透镜(f小);物镜,凸透镜(f大);成倒立的虚像显微镜:目镜,凸透镜(f大);物镜,凸透镜(f小);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第五章物体的运动1、测量: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关系是:1km(103)m(10)dm(10)cm(10)mm(103)um(103)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三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消除的。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2)滚轮法:(3)代替法:7、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8、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9、判断物体静止或运动,以及运动情况的方法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再看参照物与被判断物体之间位置的变化情况。10、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11、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1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v=s/t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13、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14、测平均速度原理:v=s/t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15、用v=s/t变形公式,解答物理计算题(计算路程与时间)计算过程中,要写清楚公式、原理;所有的数值和结果都要带上单位。
本文标题: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集合——非常有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0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