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经典诵读课题结项报告
南湖小学经典诵读课题结项报告南湖小学经典诵读课题组2006年2月,我校课题组在市教研室和区教研室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下,承担了课题《怎样从中华文化经典中汲取做人的智慧》研究。七年来,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边研究、边实践,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以课题研究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一、认真做好课题开题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活动,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并着手进行课题开题准备工作。事先,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作了精心布置和准备,研讨了开题报告。开题活动中,我们得到了学校,家长,市、区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得到总课题组的具体指导。课题开题活动的顺利进行拉开了课题研究的序幕。二、积极做好课题研究准备工作首先,学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精神,明确分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聘请一名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担任诵读经典的授课老师。同时,学校召开实验班家长会。在家长会上作了专题报告,让广大家长深切地感受到诵读对学生成长的深远意义,激起家长为孩子订阅刊物,带领孩子投入诵读活动的热情。三、扎实进行课题研究工作1、课题研究的教材来源我校首先选择了古代蒙养书《弟子规》的诵读。脍炙人口的《弟子规》是一部规范青少年和学生的道德行为的书,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育人价值。它短小精悍,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生动有趣的人物故事,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学生初步积累了国学的经验和规律后,又诵读了总课题组配置的《诗经孝经》。由于学生对这本书的内容难以理解,诵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后来又征求大家的意见,购买了《论语》一书进行诵读。《论语》在中国,犹如《圣经》在西方,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时至今日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如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人生观,“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处世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和教学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方式等,是那么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让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让他们接触最有人文价值的作品,这对开启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路径。2、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诵读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方法,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将经典和诵读完美结合,即经典诵读,经典是内容,诵读是形式,这便是最好的实施方案。我们课题组老师从“诵读文化经典,汲取做人智慧”出发,从生理医学层面找到了儿童诵读经典诗文的科学性,明白了选择古圣先贤的智慧精华进行诵读,其内容不仅会存入大脑记忆,而且更会烙印在潜意识里,直接地、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一生的思维与行为。所以我们课题组围绕“诵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1)六字诀。教学法只有一句:“同学们,跟我读。”就是让学生多听多读。首先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读出声、形、情、味;读出神采,从而感受诗文的意境。然后鼓励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默读,想方设法让学生多听多读,读至熟习乃至会背。在各种无拘无束地环境中学生轻轻松松、自由自在地诵读着中华经典、潜移默化地汲取“我要这样”的做人思想,从小让他们身体力行,形成习惯。校园内,谁犯了错误,同学之间会用“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进行规劝。读书时,“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也派上了用场。劳动时,同学们手拿扫帚,口中常念叨“弟子规,圣人训…”。放学路上,时常能听见学生背诵的声音。通过诵读经典,“晨必盥,兼漱口,便尿回,辄净手。……”同学们的行为习惯好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回到家,“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家长反映孩子更可爱了。(2)“不求甚解”,但要“粗知大意”。粗略地讲解或提示,让学生在粗知其大意内容的基础上再熟读成诵。对于诗文意义不作具体解释,而是根据诗文的意义搜集相关的故事或新闻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潜意识感悟诗文。例如教学:“冬则温,夏则清”时,老师便给学生讲了一个典故:东汉有一位读书的人叫黄香。他的母亲比较早去世。所以他就跟他的父亲独自生活。因为父亲的身体不大好,所以他就很体恤父亲的状况,冬天的时候,因为天气比较凉,他就先躲到被窝里面去把被子弄暖和。夏天比较热,他就先用扇子把床扇凉,再请父亲上来睡。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效果会更好,只有把目视、口诵、耳听、心想四者结合起来,再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吟诵,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诵读的效果。(3)“四个至少”。为了给学生营造更多的时间诵读,我们要求学生一天至少10分钟的诵读时间,一周至少一节诵读课,一个月至少一次经典诵读的实践活动,一学期至少诵读一本经典教材。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每周诵读课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吟诵经典。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经典诵读的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时间段进行诵读,提高诵读效果。(4)有奖无惩,鼓励为主。做到勤督促,不放弃;多检查,不惩罚。对待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尽量放宽评价的尺度,避免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半途而废。实验教学中,课题组出了几份知识评估练习,题型有:“知识窗”按原文填空、“测试屋”情境判断、“启思台”生活应用、“尝试坊”自我评价、“感悟区”故事分析、“实践园”才能展示等。在练习中,学生基本能把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体会充分表达出来,表现出了灵活性、丰富性和创造性。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5)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学习古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班开设每月一次的“古文背诵擂台赛”(背诵好的同学则选拔到学校广播室来背给全校学生听),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每月都产生一个“擂主”,并在学校的晨会上颁发奖状和纪念品,让会背古诗文的同学引以为自豪,让一个学生带动一个班,让一个班带动一片学生。让会背古诗文名句成为学校学生中的一种时尚。教学中,教师扫描打印,学生用硬纸板、吹塑纸、旧扑克牌制作了随身携带的经典诵读卡片。卡片上印有诗文、诗配图故事和诗意注释。同时,实验班建立古诗文背诵个人档案,每生一张档案卡,用于记录学生已背过的古诗文句子和背诵时间,熟练程度等。实验教师更是率先垂范,要求学生会背的,自己一定先背熟。四、成绩与反思我校《怎样从中华文化经典中汲取做人的智慧》课题研究,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撑,以凸现学校办学特色为宗旨,着力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曾得到了国家总课题组的张芸老师、朱积友老师的肯定和鼓励。1、实施“诵读文化经典”工程,虽然所涉及的仅仅是一点点文化经典,还远远不是经典文化的全部,只能说是冰山一角,但培育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学生通过诵读经典章籍,不仅领略到了祖国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从中汲取做人的智慧,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升华。诵读文化经典的实验班级和学校的反馈情况亦表明,通过熏陶涵咏,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班级气氛特别融洽、生活常规明显进步、教育管理也觉得轻松了许多。的确,让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让他们接触最有人文价值的作品,这对开启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路径。经典诵读活动刚开始时,不少家长还心存疑问:“学这些老古董有什么用?”而如今家长们的态度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变了,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扫地;对长辈的礼貌也多了……家长们说,国学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孩子们在自己的国学读后感中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二(1)班曹雪艺写到“学了《弟子规》我静下心来想想妈妈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二(2)班陈晨写到“没想到成为大人们眼中的好孩子,并不是一件难事,这真应该感谢《弟子规》”;三(2)班张耀尹写到“《三字经》中让我明白我们小学生犹如一块璞玉,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2、通过诵读经典,学生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更集中。识字量,阅读量,背诵经典的数量明显增加。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习作能力有明显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自觉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实验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感觉到经典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普遍提高了听说读写能力,作文中、课堂上时不时引经据典。另外,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自己创办古诗文手抄报,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共同提高。3、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开放了教材,拓宽学习渠道,创设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增加实践活动机会,打破了教学时空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得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通过学习古文,让“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己”成为学生的班训;“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成为学生的座右铭;“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成为学生们做人追求的目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成为学生们为人的态度;“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情此时”成为提醒学生们珍惜时间的警句……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沟通了社会,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窥一斑,我们教师文化底蕴不够深,领悟能力不够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教师精力和时间有限,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投入的程度还不够深入;本课题的研究,一切都在摸索与探究之中,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课题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全员参与的、熏陶渐染的教育过程。我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任务很艰巨。我们在今后的课题实施中,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全体同仁的帮助和指导。课题组成员有决心,有信心,按照《实施方案》,完成预期的所有任务。
本文标题:经典诵读课题结项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1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