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经典诵读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1)
湖北省“小学生经典诵读策略的研究”阶段研究报告一、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实践,寻找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能取得较好诵读效果的经典诵读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的诵读经验,为学生诵读经典寻找捷径。3.通过研究、探索、寻求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二、研究内容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诵读兴趣,研究诵读策略。2.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心理和年龄特点,充分利用课内外的阅读时间,结合小学生《经典诵读》及根据小学生各阶段推荐学生自己购买的好书,引导学生读“最有价值的书”。各班自选若干篇目阅读、背诵,并结合学生的课外读物选本进行教学,及时交流经验,提出问题、探讨,总结提升出有效策略。三、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1.差异性原则: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老师把最有价值、最感动人的作品推荐给学生,并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同时也让学生阅读最适宜自己精神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著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挖掘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的过程。2.激励性原则: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让每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读书的快乐。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和教师,把读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和教师,让学生和教师主动与作者进行思想的沟通,心灵的对话。四、预期研究成果。在大语文教育观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的殿堂,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基——学生不仅会记住若干的名篇佳作,每学期至少读懂2本名著,写好一本读书笔记。同时在老师有效方法的引导下,还会把融会在经典诗文、名著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学习方法、意志品质等,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并演化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五、研究方法。1.调查法:此方法使用于课题研究的前测工作,对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摸底,并做好统计工作,并使用于研究的后期,对学生的古诗文情况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2.文献法:搜集一些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并对国内的研究情况作动态了解。3.总结法: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4.行动研究法: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富有情趣的,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活动,使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丰厚积累,增强底蕴。六、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近一年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在袁校长的带领下,本着“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把经典诵读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开展了扎扎实实的经典诵读教学研究,定期进行交流、研讨、总结,切实遵循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再总结反思的程序有效地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一、认真论证和研究,做好开题工作。我校在几年前做了生本教育的研究,效果良好,并顺利结题。教师对参与课题研究有积极的兴趣,并把它作为培训与提升自己素养的方式。我校学生通过生本教育实验,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他们有良好的合作与交流意识,这对于我们开展经典诵读研究具有良好的前期条件。自2011年9月,当我校所申报的“经典诵读策略的研究”课题已正式列为省级教研课题后,我校各级领导对本课题十分重视,经过精心准备,在袁校长的主持下,召开了全校语文实验教师的专题会议。会上,宣读了课题实施方案,课题负责人提出了完成这一课题研究的要求,并表示学校将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为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提供一切保障,要求实验教师高度重视此课题的研究,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扎扎实实搞好此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前期论证,制定方案,开课题会等形式,统一了思想,接着,我们的课题研究便步入了正规。二、课题主要围绕以下六个确保展开课题研究。(一)确保经典读本。(二)确保师资力量。(三)确保家长支持。(四)确保学生关注。(五)确保诵读时间。(六)确保有效的便于学生操作的指导策略。具体是这样做的:一)确保经典读本:2012年3月,我校统一使用了由省教研室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经典诵读》读本,其中每一册根据不同年段编辑了不同优秀的古诗文(其中包括了课标规定的70首必背古诗)和由教师推荐的经典名著。保证了学生阅读的高起点——从开始就阅读规范的语言。具体的阅读内容如下:低年级重点推荐读《365天谜语》《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365夜童话》。中年级重点推荐《成语故事》《郑渊洁童话》《杨红缨童话》《叶圣陶童话》《苦儿流浪记》《海底两万里》《希腊神话》《爱的教育》《汤姆叔叔的小屋》《史记故事》《西游记》《骑鹅旅行记》。高年级重点推荐《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上下五千年》《海的女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居里夫人》《海底两万里》《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十日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当然,对于经典读本的选择我们不搞一刀切,允许各班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上面除了每个年级的《经典诵读》是必读篇目外,其余书目仅供参考。二)确保师资力量:培训以激活传统,人文为本为己任的课题实施者。1.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请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及时汇报交流学习收获并进行二级培训,研究学习专业刊物中的经典诵读经验及网络中的精彩课例或案例、教学设计,引领教师思考如何上好经典诵读指导课,并把自己的思考付诸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外出学习交流材料)。2011年9月,学校派我到恩施参加了湖北省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开题报告会,回来之后,我就和全校参与课题实验的老师们一起汇报并交流了学习收获。通过多次教研之后,于2012年2月,由我为全校实验教师上了一节“经典诵读”研讨课。袁校长和全校语文教师到场聆听了这节研讨课。课后,袁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在电教室召开了题为“怎样上好经典诵读课”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交流,老师们一致认为:经典诵读重在“诵,读,记”,教师只要在这方面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即可,对于其中的含义可以对学生不做要求,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逐渐领悟,效果会更好。通过研讨,形成了初步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模式:激趣导入整体感知——范读引路感受基调——小组合作挑战诵读——抢占先机我先会背——阅读“导读”略知大意——背诵要求检查过关。会上,要求任课教师要制定详细的《经典诵读》教案,学校定期对诵读的方式进行研讨、交流、示范,逐步创出特色,达到实效。2.自我培训:实验的过程,也是老师们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背的诗,教师首先要背熟;要求学生读的名著,教师首先要读懂,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诵读指导(学生罚写古诗稿照片)。记得有一次的经典诵读研讨会上,四(2)班的罗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案例:那天早上,我一到班,各个小组长纷纷向班长汇报前一天的古诗背诵情况,班长就在教师后边的小组墙报上给每个组加分,在课前两分钟小主持人的组织下,全班同学也做了展示背诵。其中有一个小组长高兴地对我说:“罗老师,连钱婉仪都会背了!”说到这个钱婉仪啊,记得在一二年级上识字课的时候,硬是睁着眼睛不识字,老师同学干着急。听到小组长的汇报,钱婉怡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的笑意。正在这时,一个调皮蛋高声说道:“罗老师,我们都会背了,该你背诵了。你昨天不说要我们向你挑战吗?”这时我才想起来昨天说过的话。可刚背了前一句,下边就不会背了——这时,我尴尬地说道:“好,我认罚!罚什么?”有一个声音说:“罚罗老师抄写《小英雄雨来》三遍。”还是有同学认为罚重了,最后一致认定:就罚罗老师把这两首古诗抄写三遍。当天下午,我就把罚写的古诗工工整整地抄好后贴在教室前边的墙上。其用意有两方面:一是告诉同学们老师有错就改,说到做到;二是警戒自己:要求学生会背诵的,教师首先要背熟。三)确保家长支持:在学生家长中,建立一个积极支持、共同参与的实验后盾1.发起倡议: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利用期中考试后召开家长会的机会,由班主任协同语文教师家长具体介绍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号召低年级的学生家长每天给孩子至少读或讲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号召中高年级的学生家长每天至少和学生共同读书30分钟并填写《漫步书林》表,(图片展示)并赢得家长对经典诵读的重视与支持。2.参与活动:请家长参加学期中举行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向家长汇报活动取得的效果和今后的设想。(庆六一中华诗文经典诵读照片或视频)。四)确保学生关注: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1.由班主任老师利用学校晨会向学生宣传阅读的好方法及爱好读书的学生的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每学期各班在各种读书活动的竞赛中评选出阅读之星在全校予以表彰。2.精心布置,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意义,课题实施初期,我们就发动全校师生搜集“我喜欢的读书名言警句”,被选中的给予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全校学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的热情。被选中的这些读书名言警句和方法经过精心制作悬挂在教学楼的楼道中,让楼道内的墙壁“开口说话”,把好的读书方法及读书的作用“告诉”同学们。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濡染熏陶中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走廊读书名言照片)3.教师、家长带头读书,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规定每天早晨8:00以前的时间是全校师生共同读书的时间。学校和班级将定期组织丰富多采的读书展示活动,学期末评选出年级“书香班级”。为了鼓励教师阅读,我校每学期评出的各类先进所发给的奖品就是各种教育专业书籍;为了赢得家长的支持,我们每学年进行一次“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五)确保“三读”时间。我校在《经典诵读策略的研究》这一的课题引领下,带动了全校师生更为广泛地阅读。所谓“三读”即早晨学生从到校至8:00前的时间为大声朗读语文课本的时间;中午上课前的时间为自主默读课外读物的时间;放学后学生的自主阅读30分钟为课外自主阅读经典名著时间;另外,每隔一周安排的1节经典诵读课时间为课内老师指导阅读时间。由于确保了读书时间,学生们都静下心来手捧自己喜爱的书籍,陶醉在经典之中。六)确保有效的便于学生操作的指导策略。即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轻松背诗诵“经”读名著,受益颇多。具体说: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文质优美的诗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大声诵读经典古诗和“三字经”。因为大声诵读能够使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增强表达能力,使他们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能够锻炼口腔功能的增长,也有助于肺活量的增长;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诵经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章、读故事或讲故事。再加上灵活多变、令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唱、诵、演等方式,小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大增而且持久。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采用“背诵-抄写-比赛”的方法——将他们背诵的古诗按季节进行分类抄写:“春之韵”“夏之梦”“秋之思”“冬之语”,然后整理背诵比赛。有时让他们诵诗接龙,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故事接龙变成课堂组织教学的语言。还通过诵诗擂台赛,抢答,评选背诗小能手等形式,孩子们在“比、学、赶、帮、超”中增强了团结协作,也感受熏陶、领略诗趣。另外我们还把班级学生对古诗的诗意进行探索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以诗配画形式展出,对最佳诗配画予以奖励,并作为墙报作品代表班级赏评;(六一诗配画作品、学生观赏照片)从而激发学生品读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我们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佳句的欣赏与积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学生背诵积累了相当量的古诗词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古诗词名句与习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各具灵性与文采。平常学生的作文日记中看到垂柳想到“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游看到雪白的梨花,情不自禁地念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学生运用的诗句不一定很成熟,但至少说明诗句进入他们的生活,激活他们的情趣,达到了积累与生命的体验的相结合,提高写作水平能力。另外,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鼓励并
本文标题:经典诵读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1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