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小议中国经济增长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
小议中国经济增长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摘要】高储蓄率一直被认为是持续高增长经济体的共同特征之一,凯恩斯却提出了著名的“节俭的悖论”,即高储蓄率可能会导致国际经济发展的放缓。本文从凯恩斯理论的局限性入手,从理论上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做了探讨,然后结合我国高储蓄率的现实,分别从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以及主体差异的角度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大的结论。最后简要提出政策建议,即只有提高投资效率,增加居民收入,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增长。【关键词】经济增长;储蓄率;节俭的悖论;扩大内需在《增长报告: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的战略》一书中,高储蓄率、高投资率被归结为持续高增长经济体的共同特征之一。凯恩斯却提出了著名的“节俭的悖论”,即在一个经济体中,如果每个人增加储蓄意欲,社会上所有公司的总收益会减少,这个减少导致经济发展放缓,继而使得薪金增幅减少,甚至出现下跌。最后整个经济的总储蓄会因为较低的收入和较弱的经济而不会增加甚至会下降。实际上,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长期讨论的问题。凯恩斯的观点存在其局限性。他的国民收入决定分析,是在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前提下进行的短期、静态分析,但现实经济是一个动态过程。从长期、动态的角度来看,人们会将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投资,以增加生产能力,从而使经济趋向更加繁荣。另外,凯恩斯的分析是一种总量分析,没有具体分析消费结构与收入结构。在凯恩斯看来,只要增加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就能增加国民收入。其实,产品并不会完全销售出去的原因在于产品结构与需求结构不一致。单纯地刺激消费或刺激投资,必然徒劳无功。此时,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调整产品结构,使之与需求结构相一致。必须开发新兴替代产品,使之与消费者潜在的市场需求结构相一致。这样消费者手里的钱就会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从而使市场走出萧条的困境,逐渐复苏起来,进入新一轮的繁荣佳境。而要开发新兴替代产品,必须有大量投资支持,从而必须有大量居民储蓄。从这个角度来讲,节俭非但不会导致经济萧条,反而会促进经济增长,因而它依然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美德。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索洛指出储蓄率的变化只会暂时性地影响增长率,而不会永久性地影响;储蓄率的显著变化对平衡增长路径上的产出变化只有较小的影响,且作用缓慢。但是在索洛模型中,储蓄转化为投资即I=sf(k)是高储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储蓄只是一个保障条件,经济增长关键取决于投资,而投资来源于储蓄。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依赖于高储蓄,但高储蓄不一定会保证高增长。中国的高储蓄率世界闻名。2015年居民储蓄超过4万亿人民币,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那么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呢?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区域、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间的经济差异巨大,所以储蓄率对经济的影响也有所不同。首先,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淼恼馊?十年中,农村居民储蓄率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城镇居民储蓄率对城镇经济的发展则影响不大,总体上影响并不显著。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经济增长率和城镇经济增长率名义上保持着同?i的增长速度,但农村人口基数大,劳动力生产技能水平普遍偏低,农村经济增长乏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增加,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在我国早已达到了警戒值。农村居民储蓄率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金融效率较低,过高的农村居民储蓄率不能很好地转化为投资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我国的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农村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状况之间的适应程度关系。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式是一种滞后性消费模式。归根结底,我国的农村居民储蓄率对农村经济增长率具有阻碍作用的原因在于产业结构调整?i伐比较慢,大量的储蓄资金并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企业投资资金,使得农村的消费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同?i。其次,储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我国可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这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大相径庭。三地区的储蓄增长对其经济增长都不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原因不同。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储蓄增长可拉动其投资增长,说明东部地区的储蓄资本很少流出,大部分转化为本地区的实际投资,按理应该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但理论结果并未出现。因为,储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潜在的正负效应:一方面,高储蓄增长可为投资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通过转化为实际投资从而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另一方面,由于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增长的最终动力,一定的经济增长要求有适当的消费增长,而高储蓄增长意味着较低的消费需求增长,对经济增长有着潜在的负效应。当经济需求旺盛,经济增长主要受供给因素的制约时,储蓄增长的正效应是主要的,储蓄增长可促进经济增长。当需求萎靡,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时,储蓄增长的负效应就会凸现。因此,储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取决于其正负效应的综合作用。东部地区始终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开放的经济系统中,资本可自由流动,系统内投资既可来源于内部储蓄也可由外部储蓄提供。东部地区在国家给予的投资优惠和投资倾斜政策下,凭借其相对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相对较高的投资收益,不仅使其自身的储蓄资本留下,而且还吸引了大量的外部资本流入。外部资本主要有国家财政资金、国外资本和中、西部地区的储蓄资本。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东部地区的投资,尤其是大量非国有企业投资,往往还集中的低水平的数量扩张阶段。东部地区对其生产的商品需求已基本饱和,而中、西部虽然有巨大的消费潜能,但收入较低难以转变为现实的消费,实际消费能力较弱。这样,东部地区的储蓄增长对其经济增长的正负影响可能相互抵消,综合作用变得不显著。对于中部地区而言,尽管其储蓄也呈现出显著增长,但系统内储蓄资本在东部地区较高的资本收益的吸引下流出,没有形成本地区的实际投资。对西部地区而言,其经济增长始终比较缓慢,自身的储蓄能力较弱,而其少量的内部储蓄资本又在利益驱使下流出。储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还要求储蓄能转化为实际投资,并且投资有效益。而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效益较低,这些因素使得储蓄率增长难以促进其地区经济增长。总之,储蓄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取决于其正负效应的综合,三地区储蓄增长对其经济增长都难以发挥显著的积极作用。我国应当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效率,同时借助适当的手段引导东部储蓄资本向资本供给不足的中、西部地区流动,这既可缓解中、西部地区资本供给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又可充分发挥其储蓄资本的积极作用。最后,政府和企业的高储蓄率也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阻碍因素。长期以来,舆论普遍认为高储蓄率源于中国百姓节俭的习俗。实际上,中国国民的高储蓄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和企业储蓄高导致的。国民储蓄分三个部分,一般国家都以居民储蓄为首,然后是企业储蓄、政府储蓄,而中国的储蓄结构却刚好相反。中国储蓄主要是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而不是居民储蓄。高储蓄率曾支撑了中国独特的经济增长模式――高投资,高进出口规模,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但在加大消费比重,调整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结构的今天,高储蓄率的弊端愈来愈明显。高储蓄率致使经济结构失衡。总储蓄大于总投资,多的部分只能靠出口消化,导致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同时,高储蓄也抑制了消费,不利于扩大内需。造成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很多。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增长缓慢,内需不足,社会保障不充分和预期不稳定等,都使居民非常看重储蓄。此外,投资渠道少也是居民高储蓄的原因之一。从结构和数据来看,市场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企业,民间的投资渠道则很窄。解决国民储蓄率高的问题,除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对居民的社保、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的投入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居民收入。其中,扩大国企对全民的分红比例,能起到降低储蓄率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双重作用。在强调供给侧改革的今天,我们也不应忽视需求的作用。我国应当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消费比重,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就要降低国企储蓄率,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保障国有资产出资人――全体公民的利益。此外,政府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在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的消费支出,人大和社会公众要加强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将更多政府收入转化为普通居民的收入。参考文献:[1]世界银行境长发展委员会.增长报告: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的战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2](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著,高鸿业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99[3]罗美娟.中国高储蓄率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4]董裕平.调整企业部门储蓄是扩大内需的关键之一[J].中国金融,2009(07)[5]张军.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本文标题:小议中国经济增长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41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