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教案ppt[兼容模式]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概述w1.1信息w1.1.1信息概述w1.1.2信息分类w1.1.3信息度量w1.1.4信息传播w1.2信息资源w1.2.1信息资源分类w1.2.2信息资源特点w1.2.3文献信息资源w1.2.4灰色文献w1.2.5信息资源配置w1.2.6信息资源整合w1.3信息资源管理w1.3.1信息资源管理概念w1.3.2信息资源管理相关学科1.1信息1.1.1信息概述(1)信息定义1)经典定义①维纳的定义1948年,维纳(NorbertWiener)在他的专著《控制论——动物和机器中的通信与控制问题》中提出;“信息既不是物质,又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该定义只是划清了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的界限,没有说清楚到底什么是信息,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定义。②申农的定义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美国贝尔实验室工程师申农,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一文,指出“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是在传播的过程中确定的,信号从信源出发,经过信道,传递到信宿。该定义考虑了信息的随机不确定性,但是未能包容信息的内容和价值,也没有解决信息是什么的问题。③系统论概念系统论中信息被规定为系统的组织程度的度量。信息的系统化概念:一,信息的构成要首尾相顾,前后相联,自成一体,以便系统、全面、本质地反应客观事物,信息如不实现系统化,就谈不上系统地、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二,信息反映要有联系性,防止孤立、静止、片面性。2)现实定义①认识论定义1988年,我国学者钟义信在《信息科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现在学者认为信息是用文字、数据或符号、信号等形式,通过一定的传递和处理来表现各种相互联系客观事物,在运动变化中所具有特征内容的总称。信息的认识论概念,内涵是:首先,信息与反映的内容相同,构造、范畴相同,两者具有同一性特征。其次,信息,尤其是系统信息的运行过程天然符合人的认识由浅及深、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三,正是由于上述原理,信息便成为主观与客观、存在与意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最广泛、最有效、也最合理的桥梁、媒介。②诠释学定义信息是对一个字、一个文本的真正意义的揭示。诠释学是解释、说明的意思。诠释目的可归纳为:确认一个字、一个文本的真正意义,及揭示一个象征物所隐含的指示。因而诠释研究成果对象为一个字、一个文本、一个象征物。诠释学方法中最主要的规则是诠释循环,即对于部分的理解为整体的意义所引导,而对于整体的理解又有赖部分的理解以达成。文本诠释者需预先理解主题与文本所处情境,此称为前理解,才能达到诠释目的(2)信息的特点1)信息的公认特点①普遍性。②社会性。③依附性。④组织性。⑤服务性⑥可识别性⑦可处理性⑧可传递性⑨可度量性2)信息的分歧特点①共享性②消耗性③时效性3)网络信息的特点①数量庞杂而无序。②超文本链接与动态型③版权问题复杂化④信息技术成为信息获取能力的重要成分(3)信息、情报的区别沈固朝教授认为,情报和信息含义不同,使用上也不是可以互相替代或随意混用的,它们的产生、传递和使用往往具有本质区别。情报是冲突或是竞争的产物,在对抗双方利益冲突的关系中不具备共享性,是“检索”不到的,其传播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和定向性,使用对象一般局限于特定决策主体,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而信息的生命恰恰就在于其共享性、公开性,由信源向信宿传递的主动性、全向性和多用户性。从认知角度看,情报(Intelligence)和信息(Information)的最大区别,在于研究用户与信息系统交流是否在影响知识结构上发挥作用。情报学更专注于降低决策的不确定性,因而构成其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独特性质,所有相关的技术和理论方法都围绕满足情报需求要完成的情报任务(需求识别、表述、对象的评价、选择、学习等)而展开,要解决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理论方法实现信息的转化。而信息科学(Informationscience)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信息需求,注重的是对各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用。1.1.2信息分类(1)综合信息分类体系(如图1-1所示)(2)常见的分类方法以观察过程为依据,信息可以分为客观信息、主观信息。客观信息又分为初试信息、观察者干预后的效果信息、环境信息等信息;主观信息又分为决策信息、指令信息、控制信息、目标信息等信息。以信息的作用为依据,信息可以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干扰信息。以信息的逻辑意义为依据,信息可以分为真实信息、虚假信息、不确定信息。…….本体论信息人类未感知的信息认识论信息感知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思维信息再生信息理论信息技术信息应用信息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技术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图1-1综合信息分类体系(3)网络信息分类方法网络信息的类型多种多样,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以网络信息物理存放位置分类,分为本地资源、导航资源和泛在资源。本地信息资源是指存放在本地服务器或计算机上的信息资源;导航信息资源是指通过目录的形式完成非本地资源的信息代理工作,主要有以标题的形式组织代理信息资源P2P导航资源和以站点到站点、通过超链接的方式代理的S2S导航资源;泛在信息资源是那些没有做过任何信息代理的非本地信息资源,包括大型网站的搜索引擎,以及其它广泛存在的网络信息资源。……1.1.3信息度量信息可以用信息熵来度量。信息熵是申农在物理学家R.Clausius提出的热熵的基础上建立的。设有一个离散随机变量X,它有N个可能取值,分别为a1,a2,…,aN,取值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1=P(a1),p2=P(a2),…,pN=P(aN)且å==Nnp1n1可以用密度矩阵描述离散型随机变量为:÷÷øöççèæ=÷÷øöççèæNNpppaaaxPX......)(2121申农认为存在这样的不确定性的量度,他是概率分布p1,p2,…,pN的函数f(p1,p2,…,pN),且该函数满足以下三个先验条件:(1)连续性条件:f(p1,p2,…,pN)应是pn(n=1,2,…,N)的连续函数;(2)等概时为单调函数:f(1/N,1/N,…,1/N)=g(N)应是N的增函数;(3)可加性条件:当随机变量的取值不是通过一次实验而是若干次实验才最后得到时,随机变量在各次实验中的不确定性程度应该可加,且其和始终与通过一次实验取得结果的不确定性程度相同,即f(p1,p2,…,pN)=f((p1,p2,…,pK),pk+1,…,pN)+(p1,p2,…,pK)f(p1’,p2’,…,pK’),其中KkpKkP,...,2,1,)p...pp(K21,=+++=当函数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其形式唯一:C=常数﹥0,申农把这一函数称为熵,记作nNnnppcpppflog),...,(1n21å=-=nNnpppHlog)(1nå=-=若随机变量实验前的熵为H(X),实验后的熵变为H(X’),则实验者获得的信息量为:H(X)-H(X’)即,随机实验前,只了解各取值的概率分布,随机实验后,确切知道了取值,不确定性完全消失,获得的信息的数量等于随机变量的熵。1.1.4信息传播(1)信息传播系统①信息传播系统的要素广义的信息传播系统涉及的七个要素中,有四个是基本要素,即传播者(communicator)、信息(information)、途径(channel)、受众(communicatee)。传播者是传播源,受众是传播对象,信息是传播内容,途径是传播的保障因素。②信息传播系统的分类根据传播流向的不同,信息传播可以分为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单向传播指传播者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或部分确定的受众;双向传播指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根据传播范围的不同,信息传播系统可以分为个体传播系统、团体传播系统、社会传播系统。个体传播系统包括个体内向传播的自我交流活动和个体间的相互传播活动;团体传播系统包括团体内部成员之间、团体各部分之间、团体与成员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社会传播系统,即大众传播系统,某种组织取代了单个的人成为传播者,传播通道是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分发设备和体系,传播的信息成了可以大量复制的符号,受众可以是社会上任何一个人或者组织。(2)信息传播的模式①5W模式谁是传播者→说了什么信息→通过什么途径或媒介→对哪些受众传播→取得了什么传播效果图1-25W模式②申农——韦弗模式信源发射器通道接收器信宿噪音来源信息信号接收到的信息信息图1-3申农——韦弗模式③德福勒模式④格伯纳模式格伯纳(G.Gerbner)模式把简单或复杂的传播过程都概括为一种产生信息并感知与传播信息的过程,具体内涵为:被感知的东西为E(事件)、感知者M对E的感知为E1,E、M、E1之间的关系是感知关系:某人、感知某事、作出反应、在某种场合下、借助某种工具、制作可用的材料、于某种形式中、背景中、传递某种内容、得到某种结果。格伯纳模式说明了人类传播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优点是人和机器的互传播,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反馈和信息双向流动的说明和表述,只是单向线性传播模式的改进和深化。⑤纽科姆模式1953年,纽科姆从主体与客体的认知关系出发,讨论了人和信息的内部关系,提出了纽科姆(T.M.Newcomb)模式,即ABX模式,是一种双向传播模式,内涵为:信息传播质量的好坏、数量的多少、速度的快慢,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信息传播者(A)、信息(X)、信息接受者(B)之间的关系。纽科姆模式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制约信息传播的因素是人这一真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一方面信息的传播者要考虑信息的内容和受传者的接受期望、动机和能力;另一方面信息的接受者必须顾全自己的需求,一旦双方主动地相互调整、相互适应,形成一个积极的双向互动意向,信息的传播就可实现⑥施拉姆大众模式施拉姆(W.L.Schramm)是美国传播学的创建者和集大成者,将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施拉姆大众模式的中心是媒介组织,其执行的功能是编码、释码和译码。媒介组织将来自信源的信息转化为传递工具和预期接受者的语言或代码发送给广大受众,广大受众是由个体组成的,而绝大部分个体是分属于各个基本群体和次要群体的。个体在群体内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再解释,并据此行动。⑦米哈依洛夫的交流模式前苏联著名情报学家、情报交流学派代表人物米哈依洛夫,在《情报交流与科学》中,将科学情报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交流过程分解为非正式和正式交流两种类型,提出了广义的情报交流模式。非正式交流是情报的使用者和创造者之间通过个人接触进行的交流,正式交流是通过文献系统来进行交流的过程。米哈依洛夫的交流模式没有考虑到环境对情报交流过程的影响。如图1-5所示:⑧兰卡斯特模式1979年,美国著名的情报学家兰卡斯特(F.W.Lancaster),在《情报检索系统——特性、试验与评价》中提出了情报循环圈。兰卡斯特认为,情报生产者也可能是情报利用者,他们都是情报用户,所以情报在他们之间是循环流动的。如图1-6所示:1.2信息资源1.2.1信息资源分类信息资源可以根据多标准来划分,构成信息资源体系(见图1-7)1.2.2信息资源特点(1)稀缺性(2)非均衡性①数字鸿沟②信息分化1.2.3文献信息资源(1)文献信息资源的分类①按文献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划分为书写型、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和机读型②按文献信息资源的出版形式划分为图书、期刊、报纸、档案、标准文献、专利文献、图谱、研究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等③按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加工形式划分为零次文献信息资源、一次文献信息资源、二次文献信息资源、三次文献信息资源(2)文献信息资源的特点①前瞻性②引证性③马太效应1.2.4灰色文献(1)灰色文献的概念(2)灰色文献的内涵①马学立认为,灰色文献基本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实物形式,如文物和物证等;二是个人形式,如手稿、私人信件、日记、以及电话记录等;三是组织或机构形式,如备忘录、技术档案、实验记录、会议文集和产品资料等;四是政府机构形式,包括政府文件和具有法律效力的专利文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体系认证、以及国家科技
本文标题: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教案ppt[兼容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