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外戏剧史绪论一、欧洲戏剧史的粗线条勾勒(一)诞生期时间:公元前6世纪后期至公元前5世纪前期(二)宗教剧时代时间:文艺复兴运动前的中世纪(三)文艺复兴戏剧的时代时间: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四)古典主义戏剧的时代时间: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上半叶(五)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戏剧的时代时间: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中叶(六)现代派戏剧的时代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欧洲戏剧的几个主要特点(一)审美取向:从重“情趣”到求“理趣”(二)审美形态:从悲喜分离到悲喜混杂(三)表现向度:从人物的行动到人物的心灵再到创作主体的主观体验(四)艺术构成:由繁复到单纯再走向新的综合(五)发展方式:从“反叛”到“反动”第一章古希腊戏剧第一节概述一、历史文化背景古希腊戏剧诞生于雅典城邦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的黄金时代,戏剧活动被视为民主政治的实践方式和公民集体生活的重要形式,剧场被当做政治论坛,剧作家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见解。二、基本面貌两大阵营:悲剧、喜剧拟剧:大多描写市井生活萨提洛斯剧(羊人剧):短小的滑稽剧、讽刺、《圆目巨人》三、舞台艺术舞台:露天半圆形剧场表演特征:表演必须夸张不能使用尺寸较小的道具穿着厚底靴、“胖袄”和面具表演形式:歌唱、吟诵和舞蹈表演风格:悲剧——持重、含蓄、优雅喜剧——夸张、外露、粗俗第二节古希腊悲剧一、概述悲剧(tragedy)由tragos演化而来,原意为“山羊之歌”起源:一年一度的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祀仪式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一)发展轨迹忒斯庇斯,首次采用第一个演员,第一个在悲剧中使用面具的人埃斯库罗斯的改革标志着悲剧的诞生。悲剧之父索福克勒斯的改革标志着古希腊悲剧的成熟欧里庇得斯,逐渐衰落悲剧:戏剧的一种类型。在西方戏剧史上,一般认为,悲剧主要表现主人公在为自己的命运、理想、事业和社会正义进行斗争时,由于恶势力的阻挠、迫害或者自身的过失和弱点,遭到失败,甚至是个人毁灭。悲剧精神:崇高严肃、具有悲壮之美悲剧主角:令人尊敬或同情的人物,具有英雄性,其高贵品质和斗争精神给人鼓舞力量悲剧主题:人的自由意志与无从逃遁的命运之间的冲突酒神精神与古希腊悲剧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认为阿波罗原则讲求实事求是、理性和秩序,酒神原则与狂热、过度和不稳定联系在一起。希腊悲剧达到两种气质的平衡。通过这种调和作用,希腊悲剧使得希腊人和希腊文明格外与众不同。尼采往往用这个典范来衡量后来文明的不充分成就。人类社会历史似乎总是受制于两种基本的冲动:一是风风火火走向世界的物质性渴望,即尼采所说的“日神精神”;一是清清爽爽走向内心的精神性追求,即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这两种冲动代表着两种基本的人生哲学观:走向世界,故追求成功:走向内心,故期望超越。在古希腊悲剧中戴着酒神面具的悲剧英雄们,一方面在与命运的抗衡中,表现出一种与命运抗争的勇敢气魄,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展现人格的伟大和崇高,彰显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酒神精神——界限的僭越是一种英雄主义的产物,酒神精神成为悲剧人物表现个人意志的“媒介”。(一)埃斯库罗斯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年——公元前456年)诗人,出生于希腊阿提卡的埃琉西斯。他是古希腊悲剧诗人。传世剧本:《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创立了“三联剧”体制“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特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创作特点:埃斯库罗斯的剧作大多描写惊心动魄的事件和壮丽惨烈的场面,主要刻画上古时代高傲、坚定的巨神形象。他所营造的悲剧情境就像“霹雳与电火的瞬间”,雄浑、庄严、神奇、诡谲,气势磅礴,令人震撼,洋溢着向旧秩序挑战的激情,透露出“高贵的典雅气质”和粗犷勇武的时代特征。因此,埃斯库罗斯被誉为“为自由所鼓舞的歌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三场悲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普》塑造了一个为人类的幸福而勇于牺牲、敢于抗拒邪恶、坚定而高傲的巨神形象,剧中的天神世界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的艺术写照。别林斯基指出:“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窃得而传授给人间的火,是个什么东西呢?——这是把人们从动物性直感状态的僵死的梦境中唤醒过来的思想,意识”(二)索福克勒斯索福克勒斯(约前496—前406),雅典人,雅典三大悲剧作家之一。公元前440年,当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进入雅典的最高层。公元前413年,他进入雅典的“十人委员会”。索福克勒斯在希腊各城邦中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死时,正逢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战争期间,斯巴达将军闻讯,下令停止战争,让索福克勒斯的遗体归葬故里。被誉为“悲剧界的荷马”传世作品:《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厄勒克特拉》、《特拉喀斯少女》、《菲罗克忒忒斯》、《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人物刻画索福克勒斯被誉为“刻画人物的巨匠”,其笔下的人物大多鲜活、丰满,面貌各异。虽然其剧作大多描写的也是天神、伟人,但与埃斯库罗斯剧中那些远离现实、高傲自负的巨神形象有所不同,他们比较富有人情味,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比较接近,同时也具有一种高贵气质。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索福克勒斯是按照“人应当有的样子”的原则来刻画人物的,也就是说,他所刻画的人物带有理想化色彩。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安提戈涅是比“一般人好的人”,在他们身上凝聚着雅典奴隶民主制鼎盛期的时代精神,闪耀着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光辉。俄狄浦斯王四场悲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俄》是古希腊命运悲剧的代表作,也是影响巨大、流播广远的世界悲剧经典名著,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恐惧以及人类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和伟大力量。剧作较为成功的塑造了俄狄浦斯的形象,他是一个敢于同命运抗争、勇于承担责任、富有智慧、正直善良、关心民众疾苦的伟大人物,他的遭遇令人同情,他的品格令人敬仰。他的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俄狄浦斯“参加了自己的悲剧制造”,但却在无意之中犯下了导致他由顺境走向逆境的过失,最后,为了承担责任,他以残酷的“自裁”把苦难升华成壮丽的场景。这一高尚、伟岸、坚强的人物形象和“好人由顺境走向逆境”的单一结构成为后世欧洲悲剧人物、悲剧结构的最高典范。剧作创造了“闭锁式”结构,选择时间临近结尾的部分作为正面展开的剧情,凭借“发现”与“突转”来营造颇具吸引力的戏剧情境,不断激发和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戏剧冲突集中、强烈,结构完整而紧凑。突转: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在创作实践中,发现通常总是与突转相互联用或者同时出现,剧本往往通过发现来造成剧情的激变。(三)欧里庇得斯欧里庇得斯(前485或480年——前406年)一生共创作了九十多部作品,保留至今的有十八部。他是民主政治衰落时期的悲剧诗人。在他看来,命运不是生前注定的,取决于人们自己的行为。他拥护雅典的民主制度,但对它日益暴露出的危机感到忧虑。特别是在内战期间的各种现实问题,在他的悲剧中获得了深刻的反映。对于雅典进行的不义战争,对于对外侵略、对内剥削的高压政策,对于压迫和虐待奴隶的问题,对于社会上存在的贫富悬殊、男女不平等、道德败坏的严重现象,都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传世剧本:《阿尔刻提斯》、《美狄亚》、《希波吕托斯》、《赫刺克勒斯的儿女》、《安德洛玛克》、《赫卡柏》、《请愿的妇女》、《特洛亚妇女》、《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海伦》、《俄瑞斯特斯》、《疯狂的赫刺克勒斯》、《伊翁》、《厄勒克特拉》、《腓尼基少女》、《伊菲革涅亚在奥利斯》、《酒神的伴侣》、《圆目巨人》创作特点: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取材于神话传说,大部分以家庭生活为题材,讨论战争、民主、贫富、宗教、妇女的地位等问题,反映了雅典奴隶民主制衰落时期的社会思想。欧里庇得斯的剧作大多刻画性格迥异的女性,与“按照人应当有的样子”来刻画人物的索福克勒斯不同,欧里庇得斯主张“按照人本来的样子”来刻画人物。这一选择标志着“英雄悲剧”的结束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强化,同时也昭示了古希腊悲剧形态的多样化。美狄亚五场悲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剧作成功地塑造了弃妇美狄亚的形象。美狄亚的地位虽然低下,丈夫有了新欢就可以抛弃她,但她的性格却是刚烈而坚强的。她不但具有男性品质,而且近乎残忍。剧作把她刻画成“产儿的狮子”,受到打击之后,绝不只是哭泣,而是进行疯狂的报复。剧作在表现美狄亚疯狂的同时,又赋予她聪明机智的品格。心理活动:唉,唉!我的孩子,你们为什么拿这样的眼睛望着我?为什么向着我最后一笑?哎呀!我怎么办呢?朋友们,我如今看见他们明亮的眼睛,我的心就软了!我绝不能够!我得打消我先前的计划,我得把我的孩儿带出去。为什么要叫他们的父亲受罪,弄得我自己反受到这双倍的痛苦呢?这一定不行,我得打消我得计划。我到底是怎么的?难道我想饶了我的仇人,反招受他们的嘲笑吗?我得勇敢一些!我竟自这样脆弱,使我心里发生了这样软弱的思想!我要把他们带到那海角上的赫拉的庙地上,亲手埋葬,免得我的仇人侮辱他们,发掘他们的坟墓。我还要规定日后在西绪福斯的土地上,举行很隆重的祝典与祭礼,好赎我这凶杀的罪过。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成功的刻画了美狄亚的独特个性,比较充分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被评论界称作“令人震惊的妇女心灵的悲剧”,欧里庇得斯也赢得了“出色的女性心灵专家”的桂冠。美狄亚的形象积淀着西方文化中“以恶抗恶”的刚性精神。三大悲剧诗人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代表作内容悲剧人物表现手法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理想人行动刻画美狄亚家庭悲剧普通人重视心理分析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英雄悲剧神独白、对话三大悲剧诗人悲剧命运观命运是存在于人类之外的抽象概念,可以反抗命运在人手中,自己掌握命运由神掌握,不可抗拒戏剧贡献第二个演员,首创“三部曲”增加第三个演员,闭锁式式结构写实性心理分析第三节古希腊喜剧一、概述喜剧comedy一词由希腊文comos演化而来,该词原意“狂欢游行之歌”或“化装舞会”来源:由酒神祭祀低级表演的临时口占发展而来希腊喜剧大半是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产生于言论比较自由的民主政治繁荣时代。在内战期间,战乱频繁,城邦内部贫富对立加剧。当时民主权利虽然受到限制,但仍多少有一些言论自由,因此喜剧加强了批判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时的喜剧称为“旧喜剧”,讽刺的对象是社会的著名人物,特别是当权人物。亚里士多德指出:“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又说:“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古希腊喜剧的发展过程旧喜剧阶段这一阶段的喜剧大多是政治讽刺剧,故又称“政治喜剧”,对于政治、宗教、伦理道德、哲学及文学艺术等,都采取批判和讽刺的态度,代表作家有克拉提诺斯、阿里斯托芬和欧波利斯等。克拉提诺斯是最早的一位重要喜剧诗人,评论家说他的作品富于说服力,但有些过于苛刻,“像山洪急流一样,把挡道的房屋、树木和人冲垮”中喜剧是指旧喜剧和新喜剧之间的雅典喜剧。这是一个实验的时期,没有统一的艺术风格。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失败,民主政治的衰落,公元前416年不准讽刺个人的法律规定,对喜剧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喜剧很少批评政治,而把重点放在日常生活的现实上,从喜剧形式本身而言,这一阶段比以前有所发展:与剧情无关紧要的评议场不复存在,合唱队的作用明显下降,情节渐趋复杂化,服饰方面也有所改变。在中喜剧作家中,阿里斯托芬是最早的一位,他的《公民大会妇女》和《财神》反映了一种转型。其后著名作家有安提
本文标题:中外戏剧史-(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72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