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第十现当代戏剧-精选
第十章现当代戏剧一、现当代戏剧概述(一)现当代戏剧的发展与主要特征现代戏剧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的戏剧着重在揭示社会问题,而丁西林、田汉的创作成就最为突出。第二个十年是左翼剧作家把革命戏剧推向现实,推向大众。“九·一八”以后,救亡的街头剧活跃一时。李健吾、夏衍和曹禺是三十年代剧作家的突出代表。第三个十年,抗日救亡是时代的主题,戏剧也以此为主旋律,集体创作和演出活动出现高潮,涌现了大量的反映现实、激发民族情绪的剧作。郭沫若的历史剧引入注目,而延安解放区则大力推广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出现了秧歌剧、新歌剧创作的热潮。从内容上看,现当代戏剧则受西方文学影响较大,内容更趋多元,作品的时代感更强,且多用口语白话。从结构上看,现当代戏剧则除了情节主线以外,每一幕的情节冲突往往是立体的、错综的,更显其丰富性。从表现手法上看,现当代戏剧在审美上显示出和传统戏曲的明显不同:除演员表演之外,还有比较复杂的布景和道具,有时还动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二)现代戏剧的代表性作家作品现代戏剧可以分为三个十年发展阶段。第一个十年余上沅的《兵变》洪深的《赵阎王》欧阳予倩的《泼妇》《潘金莲》,熊佛西的《兰芝与仲卿》等。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剧作家当属丁西林与田汉。丁西林他的代表作有《一只马蜂》《压迫》等。田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为其代表作。第二个十年,许多剧作家迅速左转,田汉发表《我们的自己批判》,“九·一八”之后,抗日救亡剧大量出现,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曾经演遍长城内外,影响巨大。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还有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宋之的的历史剧《武则天》等。20世纪30年代比较突出的剧作家是李健吾、夏衍和曹禺。李健吾代表作有《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等。左翼作家夏衍的《赛金花》到《上海屋檐下》的出现,夏衍的剧作才将时代特征融人到剧中人物身上。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等戏剧作品,第三个十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十几位作家立刻联合完成三幕剧《保卫卢沟桥》,这个阶段,如宋之的的《祖国在召唤》、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陈铨的《野玫瑰》等。这个阶段,大后方和上海的戏剧创作出现了三个明显的侧重:第一,历史剧。如郭沫若的战国史剧、孤岛时期阿英的南明史剧等。第二,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如宋之的的《祖国在召唤》、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陈铨的《野玫瑰》等。第三,讽刺作品。老舍、袁俊等人都创作了针砭时弊的作品,其中以陈白尘的《升官图》较为突出。此外,沦陷区以秦瘦鸥的《秋海棠》、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为代表的市民化戏剧也呈现出引人注目的态势。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他创作了《虎符》《屈原》《棠棣之花》《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等“六大历史剧”。左翼作家夏衍这一时期也推出了《法西斯细菌》和《芳草天涯》两部重要作品。在延安解放区,戏剧活动本来以演出中外名剧为主,1942年以后,《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新秧歌剧广为流传。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歌剧的创作热潮。创作出现代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白毛女》(贺敬之、丁毅等执笔)。(三)当代戏剧的代表性作家作品1949—1966年的当代文学被称为“十七年文学”。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是最早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大型剧作;沈西蒙等的《霓虹灯下的哨兵》、陈耘等的《年青的一代》、丛深的《千万不要忘记》是反映阶级斗争的。老舍的一些戏剧作品独树一帜,代表作品是《龙须沟》和《茶馆》。受苏联“解冻”思潮与思想解放的影响,1956年前后,剧坛出现了一些干预生活、表现生活真实的剧作。1957—1966年,出现了当代歌剧的短暂兴盛,这些歌剧将传统戏曲、西洋歌剧结合起来,描写革命时期出现的斗争,代表性的作品有《红霞》《洪湖赤卫队》《江姐》等。历史剧在这个阶段也比较繁荣,产生了曹禺发掘历史精神,以“卧薪尝胆”故事鼓励今人的《胆剑篇》,郭沫若重新评价历史人物,为曹操和武则天翻案的《蔡文姬》《武则天》,田汉展现历史人物精神境界发展变化的《关汉卿》等作品。这批历史剧中田汉的《谢瑶环》、吴晗的《海瑞罢官》、孟超的《李慧娘》不久就遭到了政治批判。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戏剧在各文艺样式中居于异常突出的地位。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第一次开列了“八个革命样板戏”的名单: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如《红灯记》移植自沪剧《红灯记》和现代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沙家浜》移植自沪剧《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改编自小说《林海雪原》等。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大批及时反映时代潮汛的作品接连诞生,《于无声处》《丹心谱》《报春花》等。与此同时,《曙光》《陈毅市长》《彭大将军》等表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剧作,也激发了民众对革命人物的怀念之情。20世纪80年代,既重视创作主体的积极性,又注意欣赏主体接受性的实验戏剧应运而生,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实验戏剧作品,如沙叶新的《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魏明伦的《潘金莲》、陈子度等的《桑树坪纪事》等。刘锦云的剧作《狗爷儿涅槃》,李云龙的《荒原和人》西方现代话剧直接影响到中国剧坛,引来了20世纪80年代话剧舞台变革的大潮。1982年,高行健与北京人艺合作,推出《绝对信号》,开始了实验话剧的新阶段,随后又推出《车站》《野人》等剧作。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还有警世寓言剧,如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杨利民的《黑色的石头》、郝国忱的《榆树屯风情》和李杰的《古塔街》等。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还出现了一批表现时代人物和重大社会现实的话剧作品,如《中国制造》《三峡魂》等。还有一些剧作家借助于戏剧的手段,对现代文学中的经典小说予以重新展现,如《死水微澜》《生死场》等。二、现当代戏剧选(一)曹禺《雷雨》(节选)1.曹禺生平及其戏剧创作曹禺(1910—2019),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省潜江县,生于天津。1922年秋,人天津南开中学,1925年参加南开新剧团,显示出表演才能,并开始写作小说和新诗。1928年升人南开大学政治学系,第二年转至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接触欧美文学,同时也陶醉于中国传统戏剧艺术。1934年在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36年在南京戏剧专科学校任教。抗战开始后,曹禺随校迁至四川,同时编辑戏剧刊物,并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厂编剧等职。1946年赴美国讲学,翌年初回国,任上海文华影业公司编导。1949年后,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1933年,曹禺创作以家庭道德伦理为主要内容的处女作四幕话剧《雷雨》,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而震动戏剧界,同时吸引了大批普通观众。《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从此,话剧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和关注。1935年创作展示现代城市生活的四幕话剧《日出》,又一次受到如潮好评。《雷雨》和《日出》的巨大成功,奠定了曹禺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1936年,创作反映农村生活及“复仇”的三幕话剧《原野》。抗战开始后,创作了以抗日为基本内容的《全民总动员》(合写)、四幕话剧《蜕变》等剧本。1940年创作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反思的五幕话剧《北京人》。1942年改编巴金的著名长篇小说《家》为四幕话剧。40年代后期,创作四幕话剧剧本《桥》、电影剧本《艳阳天》。1949年后,曹禺创作的剧本有《明朗的天》《胆剑篇》(执笔)和《王昭君》等。曹禺是著名的剧作家和戏剧教育家,其剧作多为我国话剧史上的经典,尤其是《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和《家》,显示了话剧艺术的诱人魅力,谱写出我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篇章。2.戏剧冲突与结构特色《雷雨》的戏剧冲突紧张、激烈而扣人心弦。人物相互之间的纠缠和人物本身的隐痛及其目的追求,构成了全剧主要的矛盾冲突。其结构主要是采用了“回溯式”写法。3.周朴园、蘩漪、周萍、侍萍的形象作为一家之主的周朴园,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他曾留学德国,是一个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冷酷、自私、虚伪、专制。他外表上蛮横、威严,但内心情感极其焦灼、隐忍而又充满着无以诉说的痛苦。蘩漪她是一个受到新思想新文化影响的新女性,她渴望有爱情、有自由、有自己的追求,性格上“果敢阴鸷”。周萍是一个没有复杂心机的年轻人。侍萍,一个女佣的女儿,美丽、清纯、善良而被少爷周朴园喜欢。30年后她是一个最受损害、最受屈辱的女性4.语言艺术剧中人物的语言高度个性化,八个人物各有各自性格所决定的语言特点,语言成为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声音外化。语言的高度生活化,也是一个重要特色。(二)老舍《茶馆》(节选)1.老舍生平及其戏剧创作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其主要笔名。出生于北京贫困的满族家庭。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1929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教师。1930年回国受聘任教于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1934年夏起,在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抗战开始后,老舍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务部主任。1946年,与曹禺同赴美讲学并写作。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回国,历任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老舍因被迫害而投水自尽。老舍是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在英国期间,他开始了小说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集中反映了对中国文化和国民性的反思。在山东期间,他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等众多的长、中、短篇小说,展现出广泛的市民生活及其形象。其中《骆驼祥子》尤其引人瞩目。抗战后期,他完成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新中国成立前,老舍创作有9部多幕话剧(其中3部与人合作),多以宣传抗日救国为目的,如讽刺大后方政府官僚卑微心理的多幕话剧《残雾》《面子问题》,讴歌抗日将领的悲剧作品《张自忠》,表现抗日义士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斗争的《谁先到了重庆》,颂扬抗日农民并讽刺自命清高知识分子的《大地龙蛇》等,其中《归去来兮》堪称代表作。1949年后,老舍以话剧创作为主,有《方珍珠》《龙须沟》《一家代表》《春花秋实》《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全家福》《神拳》等23部,多为当时生活的反映以及历史的展现。其中写于1950年的三幕话剧《龙须沟》,是新中国成立后话剧舞台上第一个以北京市政建设为题材、热情讴歌新社会的剧本,直接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改造臭水沟、造福百姓的功绩,同时也反映出人民群众翻身当主人的自豪。剧作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并获得高度评价,由此,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写于1957年的三幕话剧《茶馆》,发表的当年即产生巨大轰动,并成为中国话剧舞台上长演不衰的经典之作。2.戏剧冲突与结构特色《茶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冲突设计,是人物和时代、和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与矛盾。正面人物和邪恶势力之间的较量,也是《茶馆》的一个重要戏剧冲突。《茶馆》的场景始终是裕泰茶馆,但是,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在茶馆里穿插而行。老舍把大大小小人物的命运都和三个时代紧紧相扣,让各种人物有了各种变化和命运的安排。3.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的形象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是旧社会小商人的典型,他“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坏”,巧于处世,安分守己,一心想发财,但又胆小怕事。常四爷,一个“正直,体格好”而又充满血性的人。秦仲义,曾经的阔少,还是裕泰茶馆的房东,一开始年轻气盛、雄心勃勃,试图走维新“实业救国”之路。4.语言艺术《茶馆》的巨大成功,同它炉火纯青的语言特色密不可分。总体上看,《茶馆》的语言高度生活化、极具个性色彩。对白犹如家长里短、街谈巷议,却又意味浓厚。
本文标题:第十现当代戏剧-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7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