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农业经济学课件-第七章农户与家庭农场
农业经济学2015年高教版第七章农户与家庭农场目录Contents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第二节农户兼业化第三节家庭农场概述第四节家庭农场的发展本章要点学完本章,你应该做到掌握农户经济的概念、特征;掌握农户兼业化的概念;掌握家庭农场的内涵、特征与理论;了解农户经济理论;了解农户兼业化的原因;了解家庭农场的发展。农业经济学2015年高教版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二、农户经济理论的发展及演变三、农户经济的经济学分析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一)户与家庭家庭强调的是父母子之间的三角社会关系,婚姻和血缘的两缘关系是家形成的核心。户是一个扩大了的家庭,明显强调的是共同居处这一特性。一、农户经济及其特征二、农户经济理论的发展及演变三、农户经济的经济学分析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二)农户与农户经济一、农户经济及其特征农户对户的职业划分:对户的经济区位划分:农户是以从事农业为主的户,与之对应的是从事工业、运输业、商业等的非农业户。农户是居住在农村的户,与之对应的是城市户或城镇户。农户经济: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主要利用自有生产资料进行自主性生产经营的一种经济形式,也包括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活动及其关系。二、农户经济理论的发展及演变三、农户经济的经济学分析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三)农户经济的特征一、农户经济及其特征5成本核算不完全市场化4经济行为短期化2经营日趋市场化3理性的有限化1生产与消费的双重性三、农户经济的经济学分析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一、农户经济及其特征(一)形式经济学派二、农户经济理论的发展及演变代表性人物:美国的西奥多·舒尔茨思想:强调农户的理性动机,从分析传统农业的特征入手来研究农户决策行为。主张:把农户看成是与资本主义企业一样具有经济理性的经济人。结论:完全可以用解释资本主义企业的逻辑来解释农户行为。三、农户经济的经济学分析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一、农户经济及其特征(二)实体经济学派二、农户经济理论的发展及演变“家庭效用最大化原则恰亚诺夫农户经济理论巴纳姆和斯奎尔农户经济理论黄宗智农户经济理论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一、农户经济及其特征(一)收入效用最大化二、农户经济理论的发展及演变三、农户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式中,为农户从市场上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为农户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预算约束条件为:式中,是第i个商品的价格,是第j个自产农副产品的价格,M是农户总收入。(3.1)(3.2)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一、农户经济及其特征(一)收入效用最大化二、农户经济理论的发展及演变三、农户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农户从市场上购买的商品和自产的产品一部分用于家庭生活消费,另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3.2)式可进一步分解为:式中,和分别为第i个用于生活消费和再生产的商品的价格,和分别为第i个消费商品和生产资料商品;和分别为第j个用于生活消费和再生产的自产品的价格,和分别为第j个自产的生活品和再生产资料品。(3.3)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一、农户经济及其特征(一)收入效用最大化二、农户经济理论的发展及演变三、农户经济的经济学分析根据市场均衡法则可以推知,每种商品和自产品的边际效用MU与其价格成一定比例:式中,为收入边际效用。(3.4)nipMUxUiii,,1mjpj,,1MUyUji(3.5)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一、农户经济及其特征(一)收入效用最大化二、农户经济理论的发展及演变三、农户经济的经济学分析收入提高会增加对多数商品的需求,提高农户家庭消费水平。根据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可以得出如下方程式:式中,Si和Sj分别为花在第i个生活消费品和第j个再生产资料物品的金额占总收入的比例,ηi和ηj分别为该物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其值分别为:(3.6)iiixMMxjjjxMMx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一、农户经济及其特征(二)时间效用最大化二、农户经济理论的发展及演变三、农户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农户收入是其时间花费的产物。因此,农户经济效用函数可以表达如下:式中,为第i项在市场中花费的时间,为第j项在家庭生产经营中耗费的时间,时间条件为:(3.7)(3.8)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一、农户经济及其特征(二)时间效用最大化二、农户经济理论的发展及演变三、农户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农户收入是其时间花费的产物。因此,农户经济效用函数可以表达如下:式中,为第i项在市场中花费的时间,为第j项在家庭生产经营中耗费的时间,时间条件为:(3.7)(3.8)式中,t为农户某段时间内工作和劳动时间,例如每周5天,每天8小时。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一、农户经济及其特征(二)时间效用最大化二、农户经济理论的发展及演变三、农户经济的经济学分析收入是由时间配置决定的,农户收入约束与时间约束是融通的:式中,W为工资率,U为家庭经营工时收入报酬,V是财产收入,S是全部收入或潜在收入。等式左边的项目说明,全部收入中一部分直接花费在市场商品上,而另一部分消耗在农户自产的农副产品中。(3.9)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一、农户经济及其特征(二)时间效用最大化二、农户经济理论的发展及演变三、农户经济的经济学分析根据市场均衡条件,效用函数最大化应包括如下等式:在上述均衡等式中显示,所有时间的利用所产生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说明农户在市场中的工资率等于家庭经营单位劳动的报酬,即W=U。(3.10)(3.11)(3.12)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一、农户经济及其特征(二)时间效用最大化二、农户经济理论的发展及演变三、农户经济的经济学分析确定农户家庭经营劳动时间的价格U值的确定通常有三种方法:市场均衡法劳动净产值法劳动边际报酬法第一节农户经济概述一、农户经济及其特征(三)利润最大化与产品量最大化二、农户经济理论的发展及演变三、农户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农户作为企业性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农户作为消费者,追求产品量最大化。事实上,由于发展中国家中的农户很难做到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且在生产能力、要素禀赋、知识结构等方面处于弱势,因而多数农户的追求目标是产量最大化。农业经济学2015年高教版第二节农户兼业化二、农户兼业的原因剖析三、农民兼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农户兼业化(一)农户兼业的定义与不同划分标准农户兼业:农户为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将部分劳动力投入到工业或服务业等非农部门,既从事农业生产又从事非农业生产的现象。兼业农户:既从事农业生产又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户。一、农户兼业化概念界定分类以农业为主要收入的农户:第一类兼业以非农业为主要收入的农户:第二类兼业二、农户兼业的原因剖析三、农民兼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农户兼业化(二)我国对农户兼业的划分标准按照住户总收入的来源划分住户类型一、农户兼业化概念界定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非农户≥95%50%-95%5%-50%<5%三、农民兼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农户兼业化(一)农户是理性人“经济人”假设,即认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这说明农民能够利用每一个能够增加资源使用效率的机会,理性地进行积极的创新,以达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二、农户兼业的原因剖析一、农户兼业化概念界定三、农民兼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农户兼业化(二)农村存在自由的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二、农户兼业的原因剖析一、农户兼业化概念界定1.农村存在自由的劳动力市场随着国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所受到的限制逐渐减少,基本形成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格局。三、农民兼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农户兼业化(二)农村存在自由的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二、农户兼业的原因剖析一、农户兼业化概念界定2.农村存在自由的土地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三、农民兼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农户兼业化(三)推力—拉力理论二、农户兼业的原因剖析一、农户兼业化概念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谋求农外就业的推力因素经营农业机会有限或收入不足扩大农场规模有困难家庭劳动时间或劳动力剩余妇女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增大了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三、农民兼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农户兼业化(三)推力—拉力理论二、农户兼业的原因剖析一、农户兼业化概念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农户兼业的拉力因素非农就业机会日益增多交通运输的发展减少了通勤的时间容易获得非农就业的信息劳动制度的改变和劳动条件的改善增大了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三、农民兼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农户兼业化(三)推力—拉力理论二、农户兼业的原因剖析一、农户兼业化概念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农业内部的拉力因素廉价和安全的食品农村地区的生活费用低于城市财产保险手段付出代价增大了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三、农民兼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农户兼业化(四)农业自身特点(五)风险规避动因——收入增长和收入稳定的两难抉择(六)攀比动因:绝对收入差距与相对经济地位二、农户兼业的原因剖析一、农户兼业化概念界定增大了劳动力的机会成本第二节农户兼业化(一)对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农户兼业化导致的农业劳动力流失不仅是量的流失,更是质的外流。二、农户兼业的原因剖析一、农户兼业化概念界定增大了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三、农民兼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8318万1978年2013年24171万人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老弱病残孕幼非农行业经营农业从质量上看从数量上看第二节农户兼业化(二)对农业土地利用的影响由于土地经营规模偏小,农业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农户对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的积极性还不高,导致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撂荒和部分撂荒的现象。(三)对农业资本投入的影响二、农户兼业的原因剖析一、农户兼业化概念界定增大了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三、农民兼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户内短期农业投入:兼业农户对农业生产缺乏有效投入,导致了农业产出水平下降。2、社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需求出现了巨大差异,而“搭便车”的心理导致了农户对公共性农业设施的投资不足。第二节农户兼业化(四)对农业科技应用的影响(五)对农业生产组织化的影响总之,农户兼业化对农业劳动供给、农业土地利用、农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等方面的影响,最终都会体现在农业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农业生产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上。二、农户兼业的原因剖析一、农户兼业化概念界定增大了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三、农民兼业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经济学2015年高教版第三节家庭农场概述二、家庭农场的类型三、家庭农场的理论分析第三节家庭农场概述一、家庭农场的内涵与特征(一)家庭农场的内涵高强(2013)等认为,家庭农场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融合科技、信息、农业机械、金融等现代生产因素和现代经营理念。徐会苹(2013)对家庭农场的定义突出了其与企业化生产的差别,认为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黄新建(2013)等认为,家庭农场应当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目标。二、家庭农场的类型三、家庭农场的理论分析第三节家庭农场概述一、家庭农场的内涵与特征(一)家庭农场的内涵我国对于家庭农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普遍认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为单位,以法人形式存在,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是一个新兴的农业生产经营载体,将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完善。二、家庭农场的类型三、家庭农场的理论分析第三节家庭农场概述一、家庭农场的内涵与特征(二)家庭农场的特征以家庭自有劳动力为主农业经营收入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三、家庭农场的理论分析第三节家庭农场概述一、家庭农场的内涵与特征(一)按照经营内容,可分为专业型和综合型(二)按经营方式,可分为雇工型和不雇工型(三)按照从事工作的产业性质及收入构成,可分为专业型和兼业型(四)按经营规模和销售额,可分为小型家庭农场、中型家庭农场和大型家庭农场二、家庭农场的类型第三节家庭农场概
本文标题:农业经济学课件-第七章农户与家庭农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7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