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导入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3、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新闻的相关知识1、概念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2、新闻的特征:1.真实性。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及时性。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性。语言简明扼要。3、新闻的写法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因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因?(Why?)•何事?(What?)•如何?(How?)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4、新闻的语言:准确性、严密性5、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随导语之后,是新闻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根据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题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毛泽东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写作背景生字词:鄂()豫()绥靖()阻遏()()泄气()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上当()要塞()瓶塞()阻塞()堵塞()èyùsuízǔèxièkuìjiānxiádāngdàngsàisāisèsāi•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绥靖:安抚,平定。•击溃:打垮,打散。课文朗读自主学习1.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2.请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3.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地点:人物:时间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标题导语主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2.请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标题从人数、方式、地点三方面展现出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况,揭示了这则消息的核心内容。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人数之多(兵力)(战线)之长攻势之利地点和事件结果(战况)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主体部分议论句(分析原因)承上启下句3.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主体部分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第二层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第二层末尾“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由“西路军”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入“东路军”。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质疑交流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朗读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②句好。(1)“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表现了战斗所取得的进展;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之意。(2)“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3)“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作战之顺利。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句中词语“至发电时止”使时间概念极其具体明确,并具有战况迅速,我军胜利进军的豪情。“余部”一词是军事术语,用它来报道战况,既确切又得体。小结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课文阅读分析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其作用是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显示了我军的阵容强大不能,“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内,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毛泽东白崇禧蒋介石毛泽东相关链接和背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词语积累负隅顽抗撰写皖绥靖yúzhuàn潢川鄂豫濂聿wǎnxiùsuíèwén古宛县星宿阻遏阌乡huángyùliánèyùwǎnjìng负隅顽抗()悍然拒绝()角落蛮横的样子课文朗读自主学习:1、归纳出本文的新闻“六要素”?2、根据新闻的结构,划分本文的结构。3、思考本文主体可划分几个层次?速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第五层: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三层是背景资料: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勾勒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合作探究: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述一年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①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扩大了老根据地。②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③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将军为什么弃城南逃。这则新闻,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回顾南阳历史?1、南阳是军事要塞,南阳解放,能大大鼓舞我军士气2、分析蒋军败逃是“全局败坏”,指明敌人必败的结局3、详细介绍我军的胜利成果,既展现了我军的强大,也为全面解放南阳写明了原因。两则新闻的主题两则新闻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正义战争的胜利,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小结《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新浪体育讯北
本文标题:《新闻两则》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9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