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精品文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新学的研究对象概念: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现象+规律·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的心理,以人为主·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交叉、边缘)科学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过程(共性)------认知过程(感知记想思)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意志过程(克服困难)注意是一种心理伴随状态,不属于过程,注意是全程都存在的·个性心理(个性)------个性心理倾向(理信趣爱,需动三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⑴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元是基本单位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大脑是高级中枢额叶----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动)顶叶-------触、温、动感觉(感)枕叶----(视觉)颞叶---听觉左脑:抽象罗辑思维和言语右脑:形象思维和空间知觉延髓被称为“生命中枢”⑵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1、反射与反射弧①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刺激---反应)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反射----无条件反射(先天):无意识的本能行为(见风流泪)反射----条件反射(后天)1、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2、第二信号系统:语词符号,人特有的2、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基本规律:①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②行为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同时、同继)正诱导:抑制→兴奋过程(由睡眠到醒来)负诱导:兴奋→抑制过程(晚上学习,白天昏昏欲睡---相继负诱导)(认真学习时,视而不见,因为兴奋引起的抑制---同时负诱导)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单选)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里----客观性----孟母三迁,说明人的心理有客观性社会生活条件是人的心理源泉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主观性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应----能动性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亚里士多德《论灵魂》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之父”或“科学心理学之父”《生理心理学原理》《民族心理学》《心理学大纲》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精品文档.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意识结构,认为人的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意向、激情实验内省法2、机能主义詹姆士、安吉尔、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意识功能意识流----意识是永远变化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来适应环境3、行为主义(第一势力)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环境决定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轮主张研究行为,反对研究意识主张采用实验法,反对内省法S-R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威特海默、考夫卡、柯勒-----顿悟说、关系理论研究意识整体研究意识整体反对把意识分为元素,主张心理是一个整体,整体大于部分(Gestalt)5、精神分析(第二势力)异常行为、无意识佛洛依德----《梦的解析》、冰山理论、泛性:性本能---------意识、前意识层----潜意识层荣格-----内外向埃里克森-------人格发展8阶段6、人本主义(第三势力)---------------以......为中心,强调人的潜能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马人)罗杰斯----非知道行教学模式正常人的人格以人为本、人性本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人是有潜能的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1967年《认知心理学》加涅----对学习进行了分类皮亚杰-------“三个四”皮亚杰既是认知心理学,又是建构主义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信息加工系统记忆过程:编码,储存和提取(记忆、保持和再现)第二章、认知过程(记忆言语和思维注意是一级考点)第一节、感觉和知觉一、感知觉概述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是认识的起点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依赖过去经验多重属性+经验=知觉2、观察和观察力观察:人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持久的知觉活动,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力:人迅速、敏锐的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的等方面的直觉能力3、感觉的种类①外部感觉:视听嗅味肤精品文档.②内部感觉:机体觉(对内脏的感觉)平衡觉(对身体姿势的感觉)运动觉(对关节肌肉的感觉)4、物体知觉①空间②时间③运动(真动、似动)④运动后效:先盯着运动的看,再看静止的,会认为静止的动似动的形式:动景运动:两个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如动画片、霓虹灯)诱导运动: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如月动云静自主运动:烟头、光点二、社会知觉社会刻板印象(对一群人,忽略个体差异)晕轮效应(光环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三、错觉必然产生,不能克服每个人都会产生(生理、心理)是一种不正确的知觉四、感知觉的一般规律一、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感受性与感觉阈值呈反比2、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人的感觉器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无----有差别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A1-----A2从一种感觉到另一种感觉3、感受性的发展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依赖于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二、感觉的相互作用1、统一感觉的相互作用:适应、对比、后效①感觉适应:刺激对感受器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了变化暗适应:明---暗,感受性上升,感受阈限下降明适应:暗---明,感受性下降,感觉阈限上升③感觉后象:听觉后像:余音绕梁视觉后象:正后像-----前后一样负后像:前后不一样(一般彩色视觉都是负后像)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影响、补偿、联觉①影响:感冒了食欲也不好②补偿:盲人听觉很灵敏三、知觉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自动把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影响因素: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强度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性(差异率)对象的活动性(活动律)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新奇率)2、知觉的理解性:以人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同知识经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3、知觉的整体性:1、整体优先2、整体影响部分3、重要部分影响整体4、知觉的恒常性: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人的知觉映像相对不变感知觉规律教学的应用:1、遵循感知规律,直观教学2、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观察的品质:1、目的(不受干扰)2、精确性(差别)3、全面性4、深刻性(透过现象看本质)(目精面刻)精品文档.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背)1、明确目的和任务2、充分准备、计划、提出具体方法2、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4、整理观察结果,写出报告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中学生视觉敏锐发展到一生中最高水平第二节、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2、记忆的品质(口诀:准备劫持):敏捷性(快)、准确性(准)、准备性(用)、持久性(长)二、记忆过程及规律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编码、存储、提取1、识记(首要)·识记的分类:①有无目的性(有意识记、无意识记)②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机械识记(死记硬背)、意义识记(理解)2、识记的规律(背)------木太轻,质量法·识记的目的与任务·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活动任务的性质·材料的数量和性质·识记的方法组织材料:整体识记、部分识记时间安排:集中识记、分散识记三、保持与遗忘(背)3、遗忘及其规律方式:不能回忆或再认,错误的回忆和再认种类: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主动性遗忘和被动性遗忘部分遗忘和整体遗忘4、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遗忘曲线特点:遗忘是不均衡趋势: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措施:及时复习5、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背)①学习材料的性质②系列位置效应(前摄和倒慑)③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学习程度150%)④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⑤时间因素⑥识记的方法⑦情绪和动机6、遗忘的原因①消退说(永久性遗忘)②干扰说(暂时性遗忘,排除干扰,记忆就会恢复)③压抑说(主动性遗忘)考试时候由于情绪紧张引起遗忘④提取失败说(明明知道,舌尖现象)⑤同化说四、再认或回忆1、再认:再度呈现2、回忆:有意回忆、无意回忆(触景生情)五、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背)口诀:十次方品味1、复习时机要得当(集合简讯)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间隔复习④循环复习2、复习方法要合理(两多两结合)①方法多样化②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结合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结合3、复习次数要适宜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5、注意用脑卫生六、学生记忆的发挥在那16-18岁,高中生是“黄金”时期精品文档.第三章、想象一、表象概述1、表象:事物不在面前,人脑出现的形象(原来的样子)----回忆呈现的内容就是表象2、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用(在头脑中操作)3、分类:记忆、想象二、想象概述1、概念:对表象加工----产生新形象2、种类: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白日梦梦有意想象(随意想象)随意----跟随意志努力3、加工方式: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啊q,祥林嫂)孙悟空是一种黏合,并不是拟人化,拟人化是把没有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4、想象的功能:预见(科学家的发明)、补充(不完整到完整)、替代(满足愿望)、调节(放松训练)5、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根据词语和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的(读者是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根据目的任务、独立的创造出(作者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的条件:①原型启发②丰富的表象储备③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④强烈的创造愿望⑤积极的思维活动⑥灵感三、幻想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创造想象科学幻想、理想、空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背)(4引导1注意1结合)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储备4、引导学生积极的幻想5、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6、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初二到初三是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第三节、言语和思维一、言语:外部言语----口头言语-------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教师教课属于独白言语)言语的理解分为3个水平:词汇理解、句子理解、课文(文本)理解二、思维和品质思维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应①间接性(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眼看不透,通过思考来反应本质)②概括性:(总结出结论):1、同一类事物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概括2、把多次感知到的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概括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横向广,纵向深)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与人独,对己批)批判性:不受自己情绪和偏爱的影响3、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灵则变,敏则快)随机应变,当机立断,不仅要快,而且要准,不然就是轻率不是敏捷4、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逻辑严谨是中心)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简答背)-----多言多思定能启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2、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四、思维的种类精品文档.第一种:·根据凭借物---直观动作思维:感知和动作·根据任务性质-----具体形象思维:直观形象和表象·根据发展水平-------抽象罗辑思维:以词为中介第二种:·经验思维·直觉思维第三种:有无步骤-----1、分析思维2、直觉思维(以科学的原理)第三种:根据思维指向性-----1、聚合思维2、发散思维第四种:按照思维的创造程度-----1、再造思维(常规性或习惯性)2、创造性思维(新颖独特)概念学习:1、判断2、推理----归纳推理(总结)、演绎推理(运用)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概念的种类:①根据概念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②根据概念反应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关系:合取概念(毛笔)、析取概念(如好孩子概念)、关系概念(高低上下)四、概念学习的过程1、概念的
本文标题:2019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0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