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体化进程XXXX年度报告第1~2章
书书书1 11 亚洲的贸易增长111 2011年的亚洲贸易1亚洲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2011年,亚洲经济体在国际贸易方面表现较好。在商品贸易方面,与2010年相比,尽管亚洲经济体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略有所下降,但在世界出口总值中仍占据较大的份额。同时,亚洲经济体日益增强的需求也同样引人注目。在服务贸易方面,2011年亚洲经济体贸易保持平衡。这种情况虽然不像北美和欧洲享有较大的服务贸易盈余,但好于世界上其他地区服务贸易赤字的情况。2011年,亚洲商品贸易出口总值占世界商品贸易出口总值的311%。其中,亚洲出口总值为55380亿美元,世界出口总值为178160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2011年亚洲的出口总值增长了18个百分点。而鉴于2011年全球贸易温和地复苏,亚洲在世界出口总值中所占的份额相对于2010年的316%略有所下降。2011年,亚洲商品贸易的进口总值为51330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值的288%。延续2008年以来的上升趋势,2011年亚洲在世界进口总值中的份额继续增长;尽管增长的速度相比于前两年有所减缓。图11 2005—2011年亚洲商品贸易量占全球商品贸易量的份额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统计2006—20122 由图11可以看出,自从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以来,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这不仅仅是因为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也是因为其越来越大的市场规模。随着亚洲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区域内许多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引擎。因此,探讨亚洲经济体在服务贸易上的表现是不可或缺的。2011年,亚洲经济体在服务贸易方面表现较好。如表11所示,2011年亚洲在服务贸易项下进出口总值基本相等,保持贸易平衡。在世界各大洲中,只有北美和欧洲在服务贸易上享有较大的顺差。这意味着在服务贸易方面,亚洲地区比世界上不少其他地区更有竞争力。表11 2011年全球服务贸易数据单位:十亿美元出口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总值全球860106522404165北美93179400672中南美294754130欧洲40943711341980续表出口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总值欧盟(27)37337710311781独联体37223695非洲24402185中东285135114亚洲2392915591089进口全球110095018603910北美121128272521中南美524269163欧洲3723908661628欧盟(27)3383508131501独联体284359130非洲622766155中东927262226亚洲3742484671089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统计20122亚洲货物出口的购买方图12展示了亚洲货物出口的市场分布。其中有三个特点值得关注。第一,北美图12 2006—2011年出口商品的目的地市场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统计2007—20123 和欧洲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2006年,216%的亚洲商品出口到北美。2007年,美国的市场份额跌破20%,降至199%。从2008年到2010年,大约有17%的亚洲货物产品出口到了北美。2011年,美国市场的份额仅为164%。对欧洲市场的出口也有类似的情况。在过去的五年中,出口到欧洲的份额从2007年的188%下降到2011年的167%。总之,虽然北美和欧洲仍是亚洲的主要出口市场,但它们的地位有所下降。第二,自2008至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区域内贸易一直在不断增长。出口到亚洲内部的商品份额不断上升。2006年,50%的出口货物在亚洲经济体之间流通。2011年,这一份额上升到528%。第三,非传统市场,例如非洲、中南美,对于亚洲商品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稳定。112 2012年的亚洲贸易表12列出了按照2012年前八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排名前十的亚洲经济体。从该表中可以看出,对于许多亚洲经济体来说,2012年是艰辛的一年,特别是在出口方面。在这十大经济体中,有六个经济体的出口额低于2011年同期水平,两个经济体的出口额几乎与上年持平。只有中国和日本的出口较2011年同期有所增加。在进口方面,亚洲各经济体依旧保持着较强的增长势头。十个经济体中只有韩国的进口额有所下降。表12还列出了美国和欧盟的货物贸易数据。在2012年的前八个月中,美国的出口额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55%,达到10226亿美元;进口额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21%。美国的表现明显优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2012年进出口的年度统计数据很有可能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12年的前八个月中,欧盟的进出口额都低于2011年同期水平。表12 2012年1—8月世界部分经济体的货物贸易单位:十亿美元经济体出口进口总值增长率总值增长率中国1310971%1187853%日本541111%593169%韩国3659-20%3472-02%中国香港284601%323013%新加坡276007%253938%印度1977-50%319047%澳大利亚1729-18%182791%泰国1504-14%165475%马来西亚1502-10%130246%印度尼西亚1271-56%1266102%俄罗斯341558%209699%美国1022655%1520521%欧盟36880-55%37639-73%全球11791801%12228510%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统计数据4 113 亚洲两大贸易伙伴的经济展望作为亚洲地区两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前景将对亚洲在2013年的贸易有较大影响。1ByLanTalleyandJeffreySparshot,2013年1月16日,华尔街日报.2013年的美国经济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从积极方面看,美国经济已经有回暖的迹象。外国私人投资者在2012年11月份购买的美国长期证券比10月增长了两倍,净流入609亿美元1。美国长期证券被视为是衡量国际投资者对美国经济信心的重要指标。这一数字表明,相对于世界上其他的经济体,外国私人投资者仍然认为美国经济具有较好的增长前景。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美国2012年12月零售额增长了05个百分点,是过去三个月中最快的增长速度。从2009年10月份以来,失业率一直呈下降趋势。根据美国劳动统计局的数据,美国的失业率在2012年11月份下降到了78%。房屋价格指数也一直在改善。然而,美国经济当前仍存在不少不利因素。随着低工资税政策的到期,人们的净收入降低,这将降低消费需求,进而抑制经济的复苏。随着美国全民医改政策的实施,小企业的经营成本会增加,对于就业具有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伴随着美国全民医改的实施,美国政府支出会进一步增加,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对于其债务违约的担忧将会更加强烈。欧债危机仍然十分严重。如果西班牙政府的信用等级进一步降级或者希腊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欧债危机将进一步恶化。尽管欧元区的危机当前还没有进一步加剧,但欧元区中期的经济展望仍不容乐观。这将不可避免地使公共部门和一些国家的私营部门减少支出以减轻债务负担。随着欧洲需求持续疲软,很难想象亚洲对欧洲的出口将会在短期内回升。12 中日贸易与投资关系的发展趋势121 互补与互惠的中日经济关系1中日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日两国是近邻,也是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度很高的国家。目前,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投资国,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产品出口国。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以形容为:对日本来说没有中国就不能发展,对中国来说没有日本就不会有快速发展。统计数据表明,中日双边贸易额从1980年的9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847亿美元,逐渐形成了互补互惠的进出口贸易格局。日本通过政府发展援助、企业直接投资、技术援助,人力资源合作等方式,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中国的发展也为日本提供了投资对象和巨大的产品销售市场,帮助了不景气的日本经济的恢复。2日本对华投资促进了中国的高速增长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发展援助,缓和了中国经济起飞阶段的投资缺口和外汇缺口,促进了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这些投资和贸易还带来了技术引进、管理方式引进(丰田管理方式就是一例)、人才培养,从而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提升了中国的贸易结构,进而提高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3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高度依存中日经济关系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中国出口中“日本部分”占比由2006年的10%下降到2011年的7%;同期,日本出口中“中国部分”占比从11%左右上升到23%,可见,日本对中国的依存度更高(见图13)。5 图13 日本经济的对华依存122 中日贸易与投资1中日两大世界经济强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在经济规模上,中国的GDP总额是世界第二,日本是世界第三,这两大世界经济强国2012年的GDP总额达到132万亿美元,占到世界GDP总值的188%,逼近美国的151万亿美元和216%的比重,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主要推手。在国际贸易上,包括东亚地区的贸易额已经超过北美,仅次于欧盟,其中日本和中国成为对美、欧盟进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见图14)。因此,如果两国关系发生变故,不仅对中日双方,而且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图14 中、日、美、欧盟和东盟贸易流程图6 2中日关系对中日贸易的影响最新公布的月度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中日贸易额同比下降18%。其中,中国从日本进口同比下降65%,而到了冲突升级的9月份,日本的出口下降了10%。可见,中日关系对中日两国经济均会带来重大影响,而对日本影响更大。基于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补充了2012年9—12月的数据,本报告对近年来一些事件对两国经贸的影响做了分析。由图15可以看出,各次事件对中日贸易都有影响,但每次影响的持续时间并不太长。实际上,2013年1月,中日贸易已经开始逐渐恢复。图15 中日关系对中日贸易的影响注:基于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延伸3中日关系对日资企业的影响汽车产业受到沉重打击。中国是日本汽车业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其在中国的汽车销售量总体份额在20%左右,在外资汽车品牌中占领先地位。但2012年9月份,日系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41%,三大日系车企,丰田、日产和本田销售量同比分别下降489%,353%和405%,10—12月份比上年同期继续大幅下滑(见图16)。而同期德系、美系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近14%和15%。可见,中日关系影响的不仅是当前的市场份额,更有可能在与欧美的竞争中失去大部分原有市场和未来市场的份额,这对于日本汽车产业来说损失巨大。电子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开始下滑。日本电子产业也非常倚重中国市场,2012年中日关系的变化导致日本电子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下滑。2012年7月到9月期间,中国彩电市场的份额中,夏普由88%下跌到47%,索尼由59%跌至44%,松下跌至04%,东芝、三洋等日系家电品牌跌至1%以下。旅游服务业遭遇冲击。据统计,2011年中国赴日旅游人数为130万人,日本赴中国旅游人数为350万人,中国赴日游客人均消费16万日元,是其他国家在日本人均消费的两倍。十一黄金周期间,内地多家旅行社日本旅行团取消,航空公司赴日航班暂停,6万多张预订机票被旅客取消。与此同时,日本也有约半数的“中国游”团体旅行取消,中日每周的740个航班停飞122个。部分战略资源的供应受到影响。中国的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占世界市场供应的90%以上,而日本50%的稀土原料依赖中国进口。2012年9月的中日关系
本文标题: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体化进程XXXX年度报告第1~2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