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践体会在医学的临床教学中,长期以来教师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由于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非常有效,因此,此种教学模式正不断得到推广和发展。在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实习过程中,应用此教学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1对象与方法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实习生60名,分为问题教学组及传统教学组,每组30名。1.1传统教学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组主要由老师带领学生床边查房、查体,学生提问,老师重点讲解。1.2问题教学组教学方法1.2.1选题带教老师认真准备病例资料与图片,精心构思所提的系列“问题”,问题的设计应是具有递进性、层次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并注意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具体问题举例:病例一:骨科学的基础知识:骨科四肢手术中为何要用止血带;是否有危险;如何避免(使用方法,压力,时间,手术中最多应用同一部位止血带次数及最长时间等)。病例二:人工髋关节手术的指征(全髋及半髋),导致髋关节损伤或病变的原因;手术中及手术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病例三: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半月板损伤的分度,交叉韧带损伤的原因,治疗膝关节损伤有哪些方法,膝关节镜的临床应用有哪些新技术。病例四:胫腓骨中下1/3骨折为何难以愈合;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如何预防及治疗。1.2.2学生准备围绕上述问题,向学生推荐《坎贝尔骨科手术学》;《骨折治疗的AO原则》;《创伤骨外科学》;《骨科手术学》;《实用骨科学》;《膝关节镜》等参考书籍,鼓励学生上网收集有关资料,并书写发言提纲,提出新问题,准备课堂讨论。1.2.3课堂讨论采取自愿组合的原则,由学生自由组织4~6人的讨论小组,逐一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记录尚未解决的问题,带教老师认真听讲,记录尚未明确或需更正的问题,最后由小组长简单归纳总结。1.2.4带教老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发现的问题,带教老师予以点评并重点讲解,回答学生的问题,指出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1.2.5临床应用针对相关问题,参照病人诊治资料,验证并调整各问题答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记忆。1.3统一考核1.3.1问卷调查重点调查学习积极性、自我评价、对教学满意度、对骨外科实习的兴趣及获取知识的途径。1.3.2理论考核采取统一试卷进行理论考核,比较两组差异,以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2结果学习积极性、自我评价、对骨外科实习兴趣在PBL组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98%学生对问题教学法满意;获得知识的途径在问题教学组为4~9个,而在传统教学组仅为1~4个;理论考试成绩问题组平均为(90.5±6.8)分,对照组为(79.2±5.2)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20世纪60年代最早在医学教育中使用,近年来广泛地把它应用到教学中来。问题教学法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环境中,让学习者在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尝试解决真实性问题,以问题为核心,并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旨在使学习者构建起广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是教学法的起点和焦点,问题的设计一方面要让学生把问题看成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另一方面还要保证所提供的问题没有暴露关键的部分,创造一个与教材内容和实际病例密切联系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参考书、鼓励学生上因特网搜索、向有关专家请教等解决问题的线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在组内共享信息。既培养了“协作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由于带教实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学习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改变传统的知识权威形象,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提高能力、素质。近年来虽然人们肯定了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骨外科临床带教实习中的教学效果,但毕竟是一个新的教学概念。培养优秀的临床优秀医师,必须提高思考、推理和解决临床综合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主,时代要求我们不但要继承,更需要创新。
本文标题:教学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2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