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探究燃烧条件的说课稿
1探究燃烧条件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安陆市陈店乡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展开。一、教材分析探究燃烧的条件是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第一部分的内容。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化学与生活相联系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了解燃烧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日常生活中防范火灾的意识,因此,该内容比较重要。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燃烧的条件2、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火灾的意识。为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燃烧的条件。难点是引导学生改进实验。所以本节课我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以及多媒体课件,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如:点燃酒精灯,他们认为点火就是燃烧的条件之一。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2时,也了解了许多物质都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但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还有些学生对燃烧认识片面,这些要在实验教学中得到改观。四、教法学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变成具体,使学生易获取多方面知识,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主动建构燃烧的知识体系。五、教学过程环节1、表演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引入新课,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呢?当学生们兴致勃勃讨论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转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环节2、学生先猜想,我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完成实验。实验1、分别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木条和小石块两种不同的物质(目的是探究燃烧是否需要可燃物)。实验2、点燃两只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目的是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实验3、分别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相同大小的小木块和小块煤(目的是探究燃烧是否需要一定的温度)。通过小组对比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出燃烧的三个3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时我展示图片“火三角”,形象生动的强调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在此,我还给学生讲解了一条知识:着火点,并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生煤炉时需先引燃纸和小木块?环节3、演示实验,并共同改进。为了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我按课本129页上图演示了该实验,引导学生对比实验现象,思考:铜片上的红磷为什么不能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为什么不能燃烧?进一步归纳燃烧必须是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实验完后,教室里有大量白烟,我告诉大家,这种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它有毒。学生们听后吓了一跳,坐在窗户旁的学生立即打开窗户。我抓住时机,立刻提问,怎样对该实验经行改进呢?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提出用沾水的集气瓶收集白烟,有的说用试管装药品,在密封条件下进行,等等,这些想法都很好。另外,在做白磷在热水中燃烧时,有些细心的学生发现,在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由于熔化,随着气泡分散开,影响实验现象。我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来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积极讨论,热烈发言,最后得出用细铁丝网包住热水中的白磷,或者用试管罩住白磷再通氧气,可避免白磷在水中漂荡,效果较好。通过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还树立了“绿色化学”的环保意识。环节4、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还补充了两个趣味小实验。实验一、将一根燃着的火柴,分别竖直放和倒着放,比较哪种情况易持续燃烧?学生们先猜想,后实验验证。得出火柴头朝下时,4火苗向上,对火柴梗加热,易达到着火点,可持续燃烧;第二个小实验是将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点燃,用大烧杯罩住,比较是长的先熄灭还是短的先熄灭?学生讨论后,都说短的先熄灭,理由是认为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我让学生一起做实验验证,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长的先熄灭。大家一脸迷惑,我跟大家解释,蜡烛燃烧时虽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是,此时是热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浮在上层,故长蜡烛先熄灭,大家豁然开朗。我还对这个知识点进行了延伸,介绍身处火灾现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腰,寻找安全出口的道理。这两个趣味实验既加深了学生对燃烧的认识,也为后面学习灭火方法做好了铺垫。【教学反思】这节课有以下特点:1、本实验课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展示了化学实验教学的特色2、实验趣味性强,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充足、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被激发,学习情绪饱满、教学效果较好。3、通过对课本实验的该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不足之处:实验方案都主要由老师在引导设计,没有让学生独立完成,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本文标题:探究燃烧条件的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3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