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土壤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土壤1/9土壤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读耕作土壤剖面图,完成1、2题。1.图中②层为()A.腐殖质层B.淋溶层C.犁底层D.耕作层2.关于图中①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B.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C.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D.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图回答3~6题。3.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4.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土壤2/9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5.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6.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2019·临沂高一检测)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7、8题。7.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8.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2019·安阳高一检测)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土壤3/99.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10.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__________。(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体现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12.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土壤4/9(1)图中字母代表的是组成土壤的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2)土壤水分和____________________贮存在土壤孔隙中,两者的组成比例常随外界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3)性状良好的土壤,能够调节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既能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土壤5/9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读耕作土壤剖面图,完成1、2题。1.图中②层为()A.腐殖质层B.淋溶层C.犁底层D.耕作层2.关于图中①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B.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C.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D.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解析】1选C,2选A。第1题,耕作土壤剖面从上到下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三部分。②为犁底层。腐殖质层、淋溶层属于自然土壤剖面的构成。第2题,图中①层为耕作层,其特点是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图回答3~6题。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土壤6/93.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4.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5.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6.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解析】3选C,4选C,5选C,6选C。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第4题,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第5题,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第6题,陡峭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土壤7/9(2019·临沂高一检测)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7、8题。7.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8.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解析】7选C,8选A。第7题,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第8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知识拓展】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故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另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影响气候。(2019·安阳高一检测)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土壤8/99.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10.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解析】9选C,10选B。第9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受外力作用,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第10题,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__________。(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体现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形成土壤的因素众多,在其过程中,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土壤9/9答案:(1)腐殖质氮素(2)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12.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字母代表的是组成土壤的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2)土壤水分和____________________贮存在土壤孔隙中,两者的组成比例常随外界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3)性状良好的土壤,能够调节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既能_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各成分的比例可知,A为矿物质,B为有机质。第(2)题,土壤水分和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两者的组成比例常随外界气候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第(3)题,性状良好的土壤,能够调节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热量,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答案:(1)矿物质有机质(2)空气气候条件(3)水分空气热量通气透水蓄水保温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土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5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