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加强基层民警队伍预警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基层民警队伍预警管理的几点思考基层民警队伍预警管理是在充分掌握和科学分析基层民警现实表现的基础上,查找队伍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先警示,并施以前瞻性、针对性工作措施的一种管理方法。预警管理把队伍管理工作着力点由事后向事前转变,变事后惩戒为事前监督,变被动整顿为主动防范,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对于及时发现、深入研究、着力解决基层队伍建设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推进队伍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结合工作实际,就加强预警管理谈几点粗浅看法:一、把民警八小时内外表现作为预警管理的整体范围基层民警的“生活圈”、“社交圈”与“工作圈”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圈”、“社交圈”是以“工作圈”为基础,并最终在“工作圈”中表现出来,相比“工作圈”,更具有复杂、分散和隐蔽等特点。个别民警社会关系相当复杂,下班后社交聚会十分频繁。面对这些情况,有的管理者缺乏管理的整体观念,认为民警八小时以外属于自己,有什么后果他们自己负责,跟管理者没关系;有的管理者有畏难情绪,但认为民警八小时以外难以管理;有的管理者认为对民警八小时以外进行管理,会涉及民警的隐私,瞻前顾后,不敢触及,结果对萌发的问题苗头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防范。对这些,应该从转变思想观入手,把民警八小时内外都纳入预警范围,给予动态的、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一方面建立健全约束管理制度,发挥组织管理的主渠道作用,把“工作圈”管好,善于从“八小时内”发现“八小时外”的问题,未雨绸缪,及早发现纠正民警队伍中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尽可能小的减少损失;另一方面,要拓展队伍管理的时空,本着真心关爱民警、真心帮助民警的态度,把民警八小时以外的预警列入管理范畴,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细致,多一些辛苦,较全面的掌握民警在八小时以外“生活圈”、“社交圈”中的表现,甄辩民警生活社交中的潜在问题,及时开展思想工作,防患于未然,确保民警不犯错误、少犯错误。二、把“知、问、谈、访”作为预警管理的基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应该做到“五必知、五必问、五必谈、五必访”,形成制度加以落实,为解开民警思想疙瘩,帮助民警解决实际困难,做到谈心在前,家访在前,工作在前,及时消除隐患,保证民警队伍稳定。一是“五必知”。即民警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必知;民警心理状况,心理倾向、个性特点必知;民警的主要交往人员、社会关系必知;民警的接受能力、爱好特点必知;民警的业务能力必知;二是“五必问”。即民警有利用职权经商入股,搞第二职业的苗头必问;民警有捞取不正当收入或白吃白拿的苗头必问;民警接受礼物、接受当事人、发案单位请客必问;民警利用关系干扰办案单位执法,说情、讲情必问;民警的经济状况反常必问;三是“五必谈”。即民警工作中不尽职尽责,出工不出力必谈;民警贪图玩乐、交友不慎、傍大款、吃大户必谈;民警思想消极,牢骚满腹必谈;民警在公共场所随便表态,乱发议论,对攻击党和社会的言论不加抵制,缺乏政治敏锐性必谈;民警自律不严,形象不佳,酒风不好必谈;四是“五必访”。即民警曾有违法违纪行为或违法违纪苗头必访;民警思想苦闷有情绪,出现波动必访;民警受批评或工作受挫,下滑是必访;民警出现同事矛盾或家庭矛盾必访;群众有反应民警的异常表现情况时必访。三、把深入开展日常思想工作作为预警管理的重要基础做好日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预警管理的基础,必须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管理、引导作用,防微杜渐,及时准确发现民警工作生活社交中出现的一些倾向性苗头,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警示、干预、修正,切实发挥预警管理在民警队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要落实“三个一”制度。即支部成员每周都要学习一篇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文章,把对政工知识的学习化整为零,使管理者的知识积累有少增多;每旬以“透视案例,以案说法”为主题,对民警进行一次警示教育;每月针对队伍中一段时间内出现的倾向性问题,难点问题,组织大家广泛讨论,做到“热点问题大家谈、难点问题大家解、疑点问题大家析”,形成关心民警,爱护民警,接思想疙瘩,卸思想包袱的浓厚氛围。二要建立民警不良习惯、嗜好档案,准确把握队伍潜在的问题。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民警思想状况分析会,由警长向支部汇报本警组民警思想状况即民警的不良习惯、嗜好,支部根据分析会的情况逐一登记,建立此类档案,并通过分析原因,采取用力措施,解决民警潜在的问题。三要实行警务督察量化考评,实行对民警的有效监督。坚持队伍管理抓细抓小,把目光盯在民警的小问题、小苗头上,并实行量化负考核,形成对民警的有效监督。四要深化评优评差。定期向镇党委、政府和社区群众汇报队伍管理工作,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民警“评优评差”公式栏,从而形成对民警的外部约束,找准预警管理的着力点。四、把从优待警、凝聚警心作为预警管理的有力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要要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多做爱护民警、关心民警、温暖民警、帮助民警的好事、事实,帮助民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广大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辨是非,自励、自警、自醒,使预警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建立领导干部与民警家属联系网络,便于及时听取来自“后院”的建议和心声,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其次,建立“有困难找支部”制度,向全体民警承诺了“有难必帮、有忧必除、有病必探”的“三有三必”工作准则,鼓励民警无论在思想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出现任何困难,都可以向党支部提出,由党支部出面协调解决,力求最大限度替民警解除后顾之忧,真正发挥党支部作为“民警之家”的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每半年对民警家属进行走访慰问,向民警家属介绍派出所和民警本人的工作情况和成绩,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增强家属们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主动向单位反馈民警的日常表现,为预警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试论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及其调适对策公安基层民警是压力密集型的职业,工作的紧张性、复杂性、突然性和对抗性,经常使基层民警处在压力与焦虑中;生活无序,身不由己,时常使他们感到身心交瘁,每一位基层民警所承受的压力要远高于其他职业人员,其心理压力超负荷早就是个无可争辩的事实。纵观近几年,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受害者日益增多,有些人总以为是基层民警素质不高所致,却忽略了职业压力的客观存在及其产生的危害。探究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增进对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正确认识,寻找缓解、消除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压力的调适良策,已是新时期公安工作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在基层公安机关调研的实际情况,对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及其调适问题略作阐述,以抛砖引玉。一、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及其危害按笔者的理解,所谓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是指从事公安工作的基层民警,其心理状态由于自身或者外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所受到的影响,超出了其心理承受能力范围,以致引发的某些反应与变化。例如,在缉拿穷凶极恶的持械犯罪嫌疑人时,会面临可能付出流血或者牺牲代价的境况,使处于临战状态的基层民警陷入既要完成抓捕任务、又要保护自己的“两难”处境,这时因心理不易平静面对,就极易产生心绪不宁、紧张、怀疑等反应。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的和感受的还要多得多。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警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据《法制日报》报道,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对当地不同职业的精神紧张程度进行研究,以10至0级加以区别。经对150个有代表性的职业研究排序,警察列第二,为7.7级(其他如矿工8.3级,新闻工作者7.5级,政治家7.0级,外交官4.8级,教师3.5级,图书管理员2.0级)①。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基层民警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容易造成不良影响。一是易致生理疾病。国内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基层民警边要全天候做好本职工作、边要疲于应付辖区的一些“非警务活动”,其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疾病的比例要远高于其他职业。对基层民警来说,诸如胃溃疡、肝硬化、肾炎、偏头痛、气管炎、肿瘤等,并非陌生的病理名词。二是易致不良情绪反应和认知障碍。在长期或强烈的压力状态下,基层民警极易产生愤怒、焦虑、压抑、无助感等不良情绪反应。此外,基层民警还会因过重的心理压力出现认知活动方面的障碍,表现为思维肤浅、狭窄;思维缺乏预见性和灵活性;思维缺少独立性、批判性,以及自我评价不恰当等。三是易致行为偏差。心理压力易导致基层民警的行为发生偏差,并且所致行为偏差会波及基层民警的所有个人生活和工作。诸如,在生活上,家庭关系紧张、夫妻不和睦、离婚以及个人的失眠、赌博、酗酒、自卑甚至自杀等;在工作上,效率低下、缺勤、离职、错误增多、易出事故、遇事退缩不前等。二、基层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剖析(一)基层公安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危险、艰苦、繁忙的特殊性质是基层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直接原因。1、基层公安工作具有高危险性。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是对警察工作危险性的形象概括。②我国从事基层公安工作的民警随时要置身危险的现场、时刻要应付不可预防的危急情况、面对各种暴力行为、面临负伤致残甚至死亡的威胁。基层公安工作异常危险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基层民警承受身心压力的必然性。2、基层公安工作量多面广、辛苦复杂,时间长、责任大、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多是我国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的现实特点之一。节假日对他们而言往往只是一种象征。据统计,公安民警平均每年要加班120个工作日。派出所民警平均每日工作11、12小时,晚上还要有1/3的警力值勤、备勤,应付突发事件,如遇重要外宾来访和重大节日、重大活动,警卫、保卫工作更为紧张、辛苦。③近年来,为了遏制犯罪急剧上升的势头,坚决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公安机关坚持严打整治方针,持续不断地开展专项斗争和集中行动。在警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广大基层公安民警更是放弃休息,以加班加点工作来保证斗争和行动的开展。如社区警务,就有社区内各类人员情况熟悉、重点人口控制、安全小区创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纠纷调处、“四小”场所的管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等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等工作。其中每一项都需要基层民警倾注心血、花费大量的精力,一天24小时在社区忙得不可开交,而工作效果却不能立即显现,一旦个别环节疏漏,则可能功亏一篑。长时间的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必然对基层民警造成一种沉重的身心负担,使一些民警陷入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境况,并且有的基层民警因劳累过度而患上重疾。如我局去年的派出所民警苏阿进因工作劳累不幸发生肝癌病变就是一例。3、临时性额外任务多使从事基础工作的时间无法保证。各方交派的任务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公安机关各部门都把派出所作为其职能部门,都给派出所派任务、定指标,要派出所填报表、报数据。基层民警整日泡在琐事杂务堆里不得脱身。二是紧急任务多,除了值班、110处警外,基层民警额外加班加点特别多,诸如严打斗争、专项整治、布卡设点、安全保卫、集中待命、紧急出动等,一旦有事,常是全体加班,不时还碰到个别领导交办急如星火的事务,民警再忙也要腾出功夫先办。这诸多的额外差事,挤去了民警下社区的工作时间,使社区警务的基础工作得不到根本保证。一些民警忧虑地说:“种了公家田,荒了自家责任田。”4、工作要求高、考核严使个别民警难于适应。基层公安工作的各项指标分解很细,考核要求很高,这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警务管理的科学化是有必要的。但是各项指标制定必须合理,使大部分民警努力后都能达到,并要有帮助他们达到要求的具体办法,这样才能发挥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假如一味压指标、出硬招,一些民警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整日担心任务完不成,担心下岗被淘汰,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潜能的发挥。5、群众工作难开展。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尤其是基层社区警务工作的生命线。然而随着时间步伐迈入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试论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及其调适对策”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思维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安群众工作的难度也与日剧增。一些民警反映,现在群众尊重民警、主动协助民警的少了
本文标题:加强基层民警队伍预警管理的几点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6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