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三年科学知识框架整理-浙教版
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观察和实验1、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2、在许多科学实验中,常常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准确的判断,在科学研究中还经常要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3、人体感官对事物的观察具有局限性。第三节(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1千米=1000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00000微米=1000000000纳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³毫米=106微米=109纳米3、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使用刻度尺前要先看清楚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4、估读是在最小刻度值后再加一位估计值。去掉最后一位估计值就是有效值。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选正确:选择具有合适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放正确: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看正确: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读记正确:数值一定要进行估读,然后写上单位6、刻度尺中刻度的总长度就是量程,最小一格的长度就是最小刻度值。量程:刻度尺能测量的最大范围。最小刻度:也叫分度值,指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7、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以累积求平均法(注意有效位数)、滚轮法、以直代曲法等第三节(二)体积的测量1、测量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用刻度尺,测量液体的体积用量筒和量杯,测量不规则形状的固体(小石块)用排水法进行测量。2、.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为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为升、毫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3、测量液体的体积用量筒和量杯。量筒和量杯都没有0刻度线。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上密下疏....。4、量筒的正确使用选正确:选择具有合适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值的量筒放正确: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看正确:如果液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5、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和量杯a.特点:量筒和量杯的刻度都是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无零刻度。但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下疏上密。b.注意事项: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测量时,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胶头滴管配套使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如果仰视,读数偏小,如果俯视,读数偏大。6、形状规则的固体的体积测量:体积=底面积×高液体的测量:量筒和量杯,胶头滴管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测量:排水法第四节温度的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要准确的测量温度,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3、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他们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4、温度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温度还有其他一些单位。5、体温计的构造: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特别细且弯曲,阻碍了水银的下降,必须依靠用力甩水银柱才能回到玻璃泡中。这就是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进行读数的原因。(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时,水银柱只会上升不会下降,要使体温计水银柱下降,必须依靠用力甩。)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摄氏度到42摄氏度,最小刻度值为0.1摄氏度。7、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温度计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量程),估计被测物的温度,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测量范围(量程)的温度。(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是测量液体的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壁与容器底...........。(3)测量时,要等温度计里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液柱中央相平。如果是凸面,要与凸形液面中央最高点相平;如果是凹面,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点相平。(5)记录读数,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并注意是否为负数。第五节质量的测量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还有吨、克、毫克等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000毫克3、保存在巴黎国家计量局内的质量标准物是国际千克原器。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决定。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地点,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5、实验室常用的质量称量工具是天平。6、天平的使用方法:放平—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左物右码—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仪器还原(1)调平:将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天平平衡。(2)称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被测物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注:放砝码前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从大到小放置砝码。(3)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放入砝码盒内,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最左端,两个托盘放在同一侧。第六节时间的测量计时器的发展)1、表圭和日晷;2、滴漏(水钟);3、火钟;4、沙漏(沙钟);5、摆钟(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6、近代机械钟;7、电子钟和原子钟.......(最准确)。1、时间的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还有小时(h)、分钟(m)、日(天)、周、月和年等等。2、时间单位的换算:1小时=60分=3600秒1分=60秒1天=24小时=86400秒1年=365天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1秒=1000毫秒1小时=3600秒,1天=38400秒。3、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公转一周是一年。4、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也叫秒表)5、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时刻是瞬时时间中的某一点,例如9点。而时间间隔是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是两个瞬时之间的间隔长短,例如课间休息时间是10分钟。第七节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意义:科学探究是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2、科学探究的步骤及其作用: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1、蜗牛的相关知识:蜗牛是腹足纲的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两对触角,眼在长触角处,壳(具保护作用)足(在腹部)触角(两对上长下短)、眼(在长触角顶端)、口(内有齿舌)。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视觉,但无听觉;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因为足部能分泌出一种黏液,防止爬行时滑落也为了留下信息,蜗牛为何四处爬行呢?是为了觅食、求偶、找朋友……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2.放大镜的作用:一手拿放大镜的柄,放于被观察物体的上方,眼往放大镜内观察,并将放大镜与被观察物的距离逐渐加大,观察到大而清晰的图象。先观察外表后观察内部再观察一些变化的方式。生物与非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以下表格是生命的特征)生物非生物对刺激有反应(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能生长不能生长需要营养不需要营养能繁殖后代不能繁殖后代能适应和影响环境不能适应和影响环境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需要新陈代谢不需要新陈代谢3、动物与植物(1)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2)动物与植物的对比:动物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光合作用基本上能快速运动基本上不能快速运动靠摄取食物以获得营养通过光合作用自身制造养料对刺激有反射对刺激有反射生长否持续终生生长持续终生(3)植物是整个生物界的基础,是动物生存的基础,而动物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4、观察生物的方法:先观察外表、再观察内部、然后观察一些变化。第二节:常见的动物1、对物体进行分类操作的一般步骤:(1)明确分类的对象。(2)确定分类的依据。(3)得出分类的结果。2,分类的依据一般是分类对象间的区别;而事物间的区别往往较多,所以依据不同,同一分类对象的分类结果也会不同。3动物的分类分类标准不同,则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4.7万种)和无脊椎动物(120万种)。五种脊椎动物形态特征比较类群代表物特征生活习性呼吸器官鱼类鲫鱼,鲢鱼生活在水中,无四肢,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卵生水生用鳃呼吸两栖类青蛙,娃娃鱼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在陆上或水中,卵生水陆两栖幼体用鳃,成体用肺兼用皮肤爬行类蜥蜴,乌龟一般贴地爬行,表皮干燥,覆盖着鳞片或甲,在陆地上产卵,卵生陆生用肺呼吸鸟类家鸽提表有光泽的羽毛,体温恒定,卵生陆生并能飞翔肺较发达有气囊相连哺乳类人,虎,鲸鱼体表有毛,胎生,用母乳哺育幼儿,体温恒定陆生用肺呼吸4,无脊椎动物动物类群特征代表动物原生动物身体单细胞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太阳虫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水母、水螅、海蜇、珊瑚虫、海葵扁形动物身体背腹部扁平涡虫、血吸虫、绦虫线形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钩虫、丝虫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蚯蚓、沙蚕、蚂蝗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蜗牛、河蚌、螺、乌贼节肢动物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蝗虫、虾、蚱蜢、蜈蚣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参、海盘车、海胆5、无脊椎动物中节肢动物分为四类:昆虫类、蜘形类、甲壳类、多足类。6.节肢动物....的特点(动物界中最多......,有100多万)节肢动物中昆虫类的种类和数量是生物界中最多的,昆虫类的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二对翅,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害虫:危害人的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的昆虫,如:蝗虫、苍蝇、蟑螂等。益虫:可帮助植物传份,消灭害虫,为人类提供物质的昆虫,如:蚕蛾、螳螂、蜻蜓、蜜蜂等第三节:常见的植物1.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界是分类的最高等级,生物可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分类等级越高,生物间的相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相同点越多。2、植物分类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裸子植物:有根茎叶(营养器官)、种子(生殖器官)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无种子靠孢子繁殖苔藓植物:有茎叶,无根种子靠孢子繁殖(葫芦藓、地钱)藻类植物:无根茎叶花种子果实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和分裂繁殖3.花的结构:有花萼,花瓣,雌蕊(一个),雄蕊(多个)组成。4.植物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分为有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合称种子植物....,两者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胚珠外有子房壁,发育成种子后外有果皮包被。种子植物又根据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被分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5.被子植物又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总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比如郁金香,桃树……裸子植物根系发达,不形成果实。比如铁树,水衫,银衫,银杏,松树……6.无种子植物分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他们的特点分别是:蕨类植物:胎生狗脊、满江红等,它们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没有种子,但具有根、茎、叶。靠孢子繁殖后代。苔藓植物:像地钱、葫芦藓一样,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根(是假根),只有茎和叶,也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藻类植物:紫菜、海带、水绵等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花、果实、种子,用孢子繁殖的低等植物。第四节:细胞1.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德国诗人歌德提出了“原型”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原液”说。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得出历时200多年,是许多伟大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晶。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动物
本文标题:初中三年科学知识框架整理-浙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149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