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形势与面临的挑战
··:100050,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形势与面临的挑战汪宁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在全球肆虐,截至2003年底已造成累积6900万人感染,2300万人死亡。HIV/AIDS在1985年传入我国,到2003年底全国累积报告HIV感染者62195例,AIDS病例8742例,死亡2359例。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现存活的HIV感染者约84万,AIDS患者约8万。在我国,HIV/AIDS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政府对此极为重视,我们公共卫生工作者责无旁贷,应积极承担起遏制HIV/AIDS进一步流行的重任。一、我国HIV/AIDS流行情况与趋势(一)HIV/AIDS流行阶段的划分HIV/AIDS的流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85~1988年为输入散发期,以病例高度分散为其特征,除4例使用进口第Ⅷ因子感染的血友病患者之外,其余HIV/AIDS均为境外输入性;1989~1994年为局部流行期,以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个别地区发现静脉吸毒者中HIV感染呈聚集性为标志;1995年至今为广泛流行期,其特征是:静脉吸毒人群中的HIV流行已在新疆、广西、四川等更多的地区出现,中部数省非法不安全采血人群中发生HIV感染播散,部分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的性乱人群中HIV感染率越来越高。目前,政府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法规和措施已有效地清除了非法采供血行为,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用血的安全性。但是经静脉吸毒和经性传播HIV的势头并未得到很好控制,而且HIV感染者的第二代传播(母婴传播、家庭内性传播等)在一些地区已出现,对全国HIV/AIDS流行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我国HIV/AIDS主要流行特点和流行因素1.静脉吸毒人群是主要的HIV感染人群。全国累积病例报告的数据显示约50%是静脉吸毒者。虽然近年来吸毒人群规模上升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2003年全国在册的吸毒人数仍达105万,其中约50%为静脉吸毒者。静脉吸毒人群中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平均为50%,最高达98%,共用注射器人群中HIV感染率很高,一般为30%~60%,年新感染率为3.4%~9.8%。国家哨点监测数据表明,整个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率从1995年的0.02%到2003年的2.5%,上升了125倍。2.性乱人群逐渐成为重要的HIV感染人群。2003年我国卫生部与多个国际组织的联合评估报告显示,我国现存活的HIV感染者中约30%经性传播感染。HIV经性传播的效率虽然远低于共用注射器的静脉吸毒传播,但前者涉及的人群规模远远超过后者,而且不安全性行为的流行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国家哨点监测数据表明,1995年以来暗娼人群中HIV感染率上升了60倍,性病门诊患者HIV感染率上升了55倍,近来发现男性同性恋人群HIV感染率已达2.5%~15%。3.大众普遍对HIV/AIDS的预防知识和方法的了解远远不足。许多调查结果表明,大众甚至连部分医护人员对HIV预防知识的正确掌握率不到70%,特别是在以正确的知识改变高危行为方面,结果更不能令人满意。例如,在吸毒人群中了解HIV预防知识时,80%的人不愿改变静脉吸毒和共用注射器的行为。4.我国报告的HIV/AIDS者中20~49岁占90%,疫情主要发生在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这些地区的养老主要靠劳动力子女,多一个患者就意味着老年人少一份个人转移支付收入,这无疑会使本就脆弱的养老体系雪上加霜。另外,多一个患者就意味着未成年人和儿童少一份个人转移支付抚养费,给政府、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三)对我国HIV/AIDS流行趋势的解读1.静脉吸毒人群在今后数年内将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高危人群,因为共用注射器传播HIV的效率·291·20049385 ChinJPrevMed,September2004,Vol38,No.5最高,而静脉吸毒的戒断问题一直是国际上的难题。因此,在打击贩毒吸毒治本的同时,要配合美沙酮替代疗法和清洁针具交换项目治标。2.性乱人群的特点是流动性大,涉及的人群基数较大,如果控制和干预不够及时,几年之后将会成为我国传播HIV的主要人群。亚洲一些国家HIV/AIDS流行的教训是暗娼人群起着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桥梁人群”的作用。另外,值得重视的是男性同性性行为的传播效率高于异性性行为,而我国的男性同性恋人群多有家庭,也起了造成家庭内传播的“桥梁人群”的作用,目前逐渐成为我国HIV感染流行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一方面要净化社会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应恰当地推广“安全套”干预活动。3.母婴传播已在HIV/AIDS流行较早和疫情较重的地区出现,而且伴随着吸毒和性传播逐渐低龄化,HIV的母婴传播将可能更严重。重要的是通过早期发现HIV感染的孕妇并给予规范治疗,以及母乳代用品等,以切断HIV经母婴途径传播,减少HIV/AIDS婴儿。4.经非法采供血传播HIV的途径已被有效控制。目前要对1996年之前产生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给予及时诊断、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生活救助,有效地阻断第二代传播。5.在诠释我国HIV/AIDS流行趋势时要清楚地认识到,HIV疫情报告系统所公布的HIV/AIDS数是报告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新报告”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是数年之前的“老感染者”随着发病而浮出“水面”,这是新报告率而不是新感染率。前者是指在工作力度加大、经费充足、公众的自我检测需求提高、医务人员意识增强等多种因素下,发现和报告的机会增多;后者是指每年新发生的感染者,这是真正反映危险因素仍然起作用的指标,这需要队列研究才能提供。如果这两个概念未加以区别,那么,在预测流行趋势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二、防治工作和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一)防治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1.我国对HIV/AIDS的监测经历了三个阶段:1986~1994年是被动监测阶段,由各医院和防疫站对发现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依法上报;1995~1999年是主动监测阶段,由防疫系统在吸毒、卖淫、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和长途卡车司机等脆弱人群中设立监测哨点,进行主动的血清学监测,以掌握各地区高危人群HIV感染率的变化趋势;2000年以来逐步发展到综合监测阶段,采用WHO/UNAIDS第二代监测思路,在监测HIV血清抗体的同时,还了解高危人群中相关高危行为的变迁情况,如静脉吸毒率、共用注射器率、安全套使用率等。到2003年底全国已设立国家级HIV监测哨点194个,2004年底将发展到300个。2.为保证全国HIV检测的工作质量,加强检测技术规范的管理,至今已通过考核验收的HIV初筛实验室有2209个,HIV确认实验室58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HIV临床检测和人群的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这些实验室分布于疾病预防控制、医院、检验检疫、妇幼、血站、性病防治、计划生育及军队等各系统。目前,一个较为完整的全国性艾滋病综合防治监测检测网络已经基本形成。3.全国HIV-1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完成了亚型分布、流行线路和分子进化等分析,我国A亚型1.24%,B′亚型36.16%,B亚型1.65%,C亚型1.45%,CRF_BC亚型43.90%,CRF01_AE亚型15.08%,其他罕见亚型合计不到0.5%。HIV-1亚型分布有着显著的地区特点,多数地区单一,但以性传播为主的地区亚型分布呈多样化。非法不安全采血途径感染者B′亚型占96%;吸毒者CRF_BC亚型占83%、CRF01_AE亚型占16%;经性传播途径感染者HIV-1亚型分布呈多样化,上述3个亚型合计为90%。4.对高危人群的高质量现场研究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如静脉吸毒人群队列研究发现,年新发感染率为3%~9%;对一方HIV阳性而配偶阴性的家庭队列观察结果显示,平均每年家庭内HIV经性传播率为12%~38%;运用比例风险模型对家庭内经性途径传播的时间和传播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平均发生有效感染时间为2.43年,配偶间的性活动频次、CD4/CD8比值是影响传播力的主要因素。用传播动力学数学模型预测吸毒人群感染率趋势,用workbook模型预测全国HIV感染人数现状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5.确立了适合中国特点的艾滋病防治基本策略,即“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采取经常性与重点宣教结合,全社会、多形式、广参与,普及预防HIV/AIDS知识与方法,避免恐慌,消除歧视。在一些地区积极开展和推·292·20049385 ChinJPrevMed,September2004,Vol38,No.5进以减少毒害和切断传播途径为目标的行为干预活动,如美沙酮替代、针具交换、安全套营销、同伴教育等项目。(二)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实践中存在的挑战1.引发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不安全性行为、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并存的易患因素有贫困、缺乏知识导致错误观念、人口流动、社会歧视等。在现实中,危险因素和易患因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几乎每一个人的易患性都是与其危险行为相结合的。只有把降低危险性的努力和降低易患性的行动结合在一起,控制流行传播的效果才能更广泛持久。2.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底数尚不十分清楚,疫情漏报情况严重。HIV/AIDS流行形势在空间、时间和人群上具有多样性和迅速变化的特性,因此,准确的监测和检测数据是防治工作及其效果评价的基础。这就急需建立全国HIV/AIDS数据库,特别是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在疫情数据库中应该有惟一标识,这样才能清楚而准确地掌握疫情,科学而有效地配置卫生资源,以方便患者的管理,这是极为重要的。国外成功的经验已证实,国家必须有准确的并且可记录联动的全国HIV/AIDS数据库。3.艾滋病宣传教育缺乏力度、深度、易接受度和依从度。如何充分利用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如何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传媒学等多学科密切合作,将先进的理念渗透到HIV/AIDS防治工作规划中,及时将有效的经验积极应用到防治实践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干预和纠正不良行为的目的。4.亟须探讨高效、经济且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疗和家庭治疗模式。在我国肯定要实施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但不同地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相差很大,提高依从性的策略与方法应该考虑治疗与关爱的工作配合(如与干预支持、结核治疗等其他卫生服务项目结合),设计多级(省、地、县、乡、村)多样的治疗网络(如中心辐射式、巡回式、垂直式、联网式、岛屿式、跳跃式等,许多国家已有一些经验)。要有科学有效的监督与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从公共卫生学及临床医学考虑,而且从卫生政策学、卫生经济学及卫生法学等角度审视。5.需要探讨节省资源和控制质量的综合防治方法。在资源匮乏地区,实验室检测和治疗指标监测可以考虑用替代指标和替代方法,例如,提出诊断替代策略(包括多种初筛试验合理组合策略替代确认实验,用几种普通免疫学检测指标替代CD4细胞计数等);提出分散治疗、集中检测策略(包括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耐药性监测等);方法研究及其诊断预告值评价。6.积极组建区域HIV耐药监测网络,这对于指导抗病毒治疗方案、掌握当地耐药株流行状况、预测流行趋势非常重要,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全球HIV耐药监测网络。(:2004-06-22)(:)·· 20054~5(、)。。:(1);(2);(3);(4);(5);(6)、;(7)。:(1)。800~1000;(2)(Word),cjpm@cma.org.cn,“”;(3)、、、;(4)20,“”;(5):2005315。,。(6):42(100710)。。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293·20049385 ChinJPrevMed,September2004,Vol38,No.5
本文标题: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形势与面临的挑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15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