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地质地貌灾害-以河北省为例
地质地貌灾害与防灾减灾——以河北省为例目录一、地质地貌灾害简介三、主要地质地貌灾害及其分异二、河北地质地貌环境四、防灾减灾五、总结一、地质地貌灾害简介地质灾害指由于地球内营力作用引起的地壳变形、位移及地表物质所产生的有害过程和现象。如地震、地裂缝、构造断裂和火山等。地貌灾害是由于地球外营力作用导致的地表固体物质运动所产生的灾害过程和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沙漠运移等。地质地貌过程本是地球自然演化过程的一部分,之所以形成灾害与人类脆弱性的存在和不合理活动对环境稳定性的破坏有关。河北省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境内地质活动强烈、地貌类型复杂,气候分异显著。是地质、地貌灾害频率高、强度大的基础,人类活动强烈,对灾害的防御和对付能力有限是致灾的根本。从人类行为角度研究地质地貌灾害的综合防灾减灾,将防灾减灾的思想和行动引进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对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河北地质地貌环境1、地质地貌孕灾环境河北省是我国北方一个背山面海的省份,地势高差较大,西北部坝上高原在1500m以上,冀北和冀西山地多在海拔1000m左右。部分山岭超过1500m。而广大的平原海拔高度均在50m以下。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中,地壳的构造运动不仅奠定了地形的起伏和地貌的基本轮廓,也造就了错综复杂的地质断裂带和基岩的异质性,为地质地貌灾害的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并在内营力和外营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南部季风半湿润区和以风力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的西北部内陆半干旱区两大地貌组合区。对地质地貌灾害的区域分异具有重要的影响。二、河北地质地貌环境2、空间差异显著的气候致灾因子河北省位于欧亚大陆东岸,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地理位置和地貌的综合影响,区内气候分异显著。多年平均气温为-0.4~13.3℃。北部坝上是最冷的地区平均气温可低至-0.4℃,最暖的南部平原平均气温可高达13.3℃,南北相差13.7℃。全省年降水量在300~800mm之间,各地分布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5%~75%;冬季最少,秋季略多于春季。全年可能蒸发量在620~1000mm,其最大值在东南部平原,最小值在坝上东部。一年中夏季蒸发约占46%,春季约占33%。西北部高原正处于极地寒流南下的要冲,6级以上的大风平均每年60~120d,8级以上大风日数在50~70d左右,强大的风力,为土壤侵蚀之源动力。二、河北地质地貌环境3、人类活动干预强烈的脆弱生态环境省内除灌溉农田区外,北部高原的草原生态系统和燕山、太行山落叶闭叶林和针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太行山区、燕山山区及黄土丘陵的水土流失;坝上草原(农牧交错地带)的土地沙化;低平原地区的土地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均与人口压力大、土地不合理利用、掠夺式经营有关。三、主要地质地貌灾害及其分异1、地裂缝灾害发生地裂缝的原因,目前认为有三种:与地震活动相伴而生;断层活动在地表土层中发生的地裂缝;强度开发地下水,地面不均匀沉陷所致。河北省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石家庄、保定、廊坊、沧州、衡水、邯郸、邢台等地市的39个县市,已出现228条,约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之多。其中最长的达1200m,最宽1m,深度9.8m。地裂缝穿越工厂、居民点,横切管道与道路水渠,致使农田开裂漏水、建筑物破坏、道路变形、管道破裂。如邯郸地裂缝破坏楼房7处,平房数十间。三、主要地质地貌灾害及其分异2、泥石流、滑坡泥石流是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突然爆发、历时短暂、运动快速、具极强破坏力的暂时性河床洪流。河北省泥石流较发育,危害极大,但滑坡不发育。滑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个别地段倾斜岩层内的软弱夹层,由于水流冲刷和施工开挖产生一些规模不大的基岩滑坡;二是由沟槽两壁土体失稳出现的黄土滑坡。泥石流、滑坡的产生与地质岩性、植被破坏、暴雨、人类活动有关。人口过度增长,导致食物需求超过现有土地的生产能力,引起资源不舍理利用,造成生态平衡失调,会增加灾害发生几率与损失。多发生在河北省的太行山中部区、燕山山区及坝下黄土丘陵区。三、主要地质地貌灾害及其分异3、水土流失河北省山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高差大,石灰岩和变质岩广布,山地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加上暴雨集中,客观上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条件。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对自然植被的强烈干预,又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全省57个山区县中有近50的县森林覆盖率在20%以下,全省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588万hm2。占山区面积的60%,其中,极强度侵蚀面积9.9万hm2,占山区土地面积的1%;强度侵蚀面积65.96万hm2,占6.7%;中度侵蚀面积240.66万hm2,占24.5%;轻度侵蚀面积269.4万hm2,占27.4%。水土流失加剧了河、湖、水库的淤塞,破坏了土壤结构,加剧了水旱灾情,造成气候恶化,并诱发一系列自然灾害。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三、主要地质地貌灾害及其分异4、土地沙化、沙漠化以及盐碱化全省共有风蚀沙化土地面积91.26万hm2,其中张家口和承德坝上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60.46万hm2,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66.3%;坝下山麓、河岸地带沙化面积11.33万hm2,占12.4%;平原沙化面积19.47万hm2,占21.3%,主要分布在滦河、永定河等水系下游的唐山、秦皇岛滨海一带及古河道地区,其它地区零星分布。全省有盐碱生耕地101.8万hm2。占耕地面积的15.6%,现已初步治理面积72.7万hm2,未治理29.7万hm2。主要分布在低平原、滨海平原、坝上高原和冀西北间山盆地区。三、主要地质地貌灾害及其分异5、地震灾害河北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历史上曾有多次强烈地震发生,1966年3月8日邢台7.2级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和1998年1月12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使得河北成为当时死伤人数最多、损失最惨重的地区之一。地震发生是一自然过程,而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程度,却与当地灾害的防御能力和防灾自救知识(脆弱性)密切相关。地震常与断裂活动相伴而生,因此,多发于断裂带及其交会地带,河北省主要断裂带有:北部燕山褶断带、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伸展于华北平原东部的沧东断裂带。四、防灾减灾由于地质地貌灾害所具有的突发性或渐进累积性,以及人类行为对灾情形成的重要作用。防灾减灾首先需提高对地质地貌灾害的理解和认识,需从调整人类行为入手,干预灾害形成的各方面条件。降低脆弱性,提高防灾、抗灾和灾后恢复能力。主要措施有:(1)进行灾害研究与制图。(2)减少致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干预其过程。(3)高度重视易灾区的开发规划和防灾管理。(4)干预灾害形成的条件(社会、环境背景)。(5)提高灾害知识和信息水平。(6)加强灾害综合研究。
本文标题:地质地貌灾害-以河北省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17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