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七年级批注式阅读“品味精彩语句”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品味精彩语句”批注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尽情享受阅读中再创造的快乐。【教学重点】熟悉批注式阅读的基本符号和基本步骤,学会从品味精彩语句的几方面:加点词语、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感官手段、写作特点等角度着手学会进行批注。【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了解批注的概念、形式和基本方法并学会从生动字词入手作批注。第二课时:学会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角度入手作批注并批注阅读训练实例第三课时:学会从感官手段、写作手法角度入手作批注并批注阅读训练实例第一课时【走进批注式阅读】所谓批注,是指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注”是指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中关键处、疑惑处标示或解释;“批”是指于文中奇妙处、动情处进行评点,抒写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批注”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我国古代有不少学者的著作就是对他人文章所作的批注。比如清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为人们津津乐道。毛泽东也是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典范。在毛主席读过的书中,重要的地方都有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都写着批语。掌握了批注的基本方法,我们学习课文或者阅读课外作品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知识储备,积极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了解批注的形式】(一)符号式常用的批注符号:“~~~”波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0000”圈:标在文章的关键词下面。“——”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批注式阅读的符号还有很多,如着重号△△△、括号()等。注意:圈点加注,一定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乱划一气,圈点过多,或者所用的符号随意调换,反而会影响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二)文字式文字批注一般写在课文句段对应的页眉页脚页侧。根据位置和作用,通常分为三种:1、批在书头上的批语,我们叫眉批。眉批,通常是对文章标的赏析评价、2对全文内容主旨的概括。2、批在句子旁的批语,我们叫旁批。旁批,主要解决评价文章的局部性问题,对字、词、句、标点或段落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赏析评价质疑,或者随手写下因此引起的感悟体会等。3、批在一段或者全文之后的批语,我们叫尾批;尾批,主要是对文章的总体评价,主要从内容及写法两方面写出具体评价分析或者感悟。注意:批注用语应简洁、精练,做到言简意赅、切中肯綮。批语要有分析,不管是褒是贬,都应该说出点根据来。【掌握批注的方法】一、在何处做批注?①思维困惑处:即遇到阅读障碍,由此产生疑点困惑的地方。②有所感悟处: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有所领会的地方。③环节要害处:文本的文眼处、过渡处、前后关联处等。④求异创新处:对一些内容、写法以及人物行为、思想进行质疑或作出新的解读。二、批注的种类①注释:遇到难懂的字词查工具书弄明白并写在书的空白处。②概括:用精练的语言用精练的语言对层意、段意、内容与中心进行归纳,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③随感: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④质疑: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⑤分析:对某一句、某一段的具体内涵或作者的写作意图、文中的人物形象、遣词造句的效果、谋篇布局的方法等进行分析。注意:批注可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一般来说,批注可以分以下几个层次:注解字词----理解句义----鉴赏文段----感悟评价,其中鉴赏评价方面的批注,最能体现批注者的才情和个性,同时也是阅读考查的重点。三、批注的角度①生动的字词②修辞手法③描写角度④感官角度⑤写作手法四、批注点的选择(一)、加点字词的角度1、【温故知新】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之一,在记叙文阅读中经常会出现欣赏语言生动形象性的问题。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阅读记叙文必须从生动形象的语言入手,文章中的有些字、词含义丰富、表达形象、情味浓郁,极富生命力,往往一字尽得风采,一词尽显神韵。阅读时要反复咀嚼,对这些词语进行批注。(注意形容词和动词)2、【方法导航】:即要先解释词语的基本义和在语境中的含义,接着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再设身处地结合语境内容揣摩作品的主题思想或作者的思想感情。解释词义(基本义+语境义)+作用+情感3、【实践演练】:(1.抓动词【例子1】鸟儿的叫声是如此纯净,在一刹那间,把你扯入了辽阔的蔚蓝的3天空,把你带进青翠的森林,把你带进幽静的峡谷。批注点-----------动词“扯入”【批注赏析1】“扯入”意为“拉”“拽”,写出了鸟儿的叫声将人的思绪不由自主地拉入到蔚蓝的天空,表现了纯净的鸟叫声所具有的神奇力量。【例子2】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批注点-----------“爬”【批注赏析2】“爬”意为昆虫、爬行动物等行动或人用手和脚一起着地向前移动。这词用得生动形象,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体现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练习】让我吃惊的是,小白鼠的身下,居然卧着一堆粉红色的小鼠仔,正拼命地吮吸着乳汁。批注点-----------动词“卧”【我的批注赏析】先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一只小白鼠为了十只鼠仔存活下来,在病痛的煎熬下不吃不喝生存了21天,直到生命的尽头。这种惊心动魄的母爱就是在作者对小白鼠勇于自我牺牲的描写中表现出来的。“卧”意思是“躺”,生动地写出了小鼠仔们安全、有序地吮吸母亲乳汁的情态,从侧面突出了小白鼠的自我牺牲精神和伟大无私的母爱。(2.抓形容词【例子1】我看见,母亲包完这个饺子之后,用手在饺子边上偷偷捏出一个记号,然后若无其事地把它和别的饺子放在一起。批注点-----------形容词“偷偷”【批注赏析1】先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文章以一个“大钱饺子”为线索,记叙了动乱年代除夕这个有着特定意义的日子里,一家人包饺子、让饺子的故事,通过包饺子、让饺子这些平凡举动的生动描写,赞美了全家人在动乱之中相互慰藉、相互扶持的真情。“偷偷”意为悄悄地,行动避人、不易使人觉察和发现。写出了母亲细心、稳重的举动,又从细微处生动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关心及慰藉。【例子2】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的脸上划过时……《鼾声》批注点-----------形容词“粗糙”“温暖”【批注赏析2】先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父子两人同在一张床上休息,父亲迟迟睡不着是怕自己的鼾声吵醒孩子;“我”装作打鼾是为了让父亲安心睡觉。赞扬了父爱如母与父子之间相互关爱的深厚感情。“粗糙”意为不光滑,“温暖”意为暖和体贴,写出了父亲的爱有如母爱般温暖。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练习】不多的几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批注点-----------形容词“柔软”【我的批注赏析】先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朋友带回两盒月饼,引起了我对儿时“牛皮纸包着的月饼”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的月饼的怀念之情。“柔软”意为“软和,不坚硬”,写出月饼包装的精美突出对月饼的喜爱。(3.抓拟声词【例子1】“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批注点-----------拟声词“丁丁当当”【批注赏析1】拟声词“丁丁当当”摹写了银元落地后的响声,使读者仿佛亲眼见到了小4银元的滚落过程。【例子2】只见灰尘滚滚,尘雾中声音嘈杂:狮吼,狼嗥,虎啸,马嘶,驴鸣,牛哞哞,羊咩咩,还有鸡喔喔,鸭呷呷,鹅哦哦,鸽咕咕……”批注点-----------拟声词“哞哞”“咩咩”“喔喔”“呷呷”“哦哦”“咕咕”【批注赏析2】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动物吵吵闹闹、一片混乱的场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使读者获得身临其境的实感。【练习】他“腾”地一下坐起来,这真是一个意外惊喜,好像是故友重逢。批注点-----------拟声词“腾”【我的批注赏析】先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母亲面对儿子生病的现实,倾其所有为儿子治病,儿子在病中想念他与啄木鸟在书桌上初次相见的往事,母亲找来录音为儿子播放啄木鸟的声音。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指出母爱永远存在儿子内心。拟声词“腾”的意思是猛然、一下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坐起来的速度之快之突然,表现了他听到啄木鸟飞来了这一消息时的惊喜。(4.抓叠词【例子1】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批注点-----------叠词“拍拍”“指指”【批注赏析1】运用叠词,增强节奏感,具有音韵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例子2】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批注点-----------叠词“满当当”【批注赏析2】“满当当”形象地描绘出了母亲在为“我”哥缝书包带上的葫芦花时满脸堆笑、心花怒放的样子。这个“满当当”作为叠词,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练习】一只一只绿色的大手(指倭瓜叶),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批注点-----------叠词“浩浩荡荡”“郁郁葱葱”【我的批注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倭瓜叶”比作“绿色的大手”,从色彩、形态方面表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运用叠词“浩浩荡荡”“郁郁葱葱”(夸张),充分彰显了倭瓜叶铺天盖地、繁茂旺盛的生长气势,极具张力。第二课时(二)修辞手法的角度。1、【温故知新】常用八种修辞手法简介(1.比喻A.概念: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比喻由三部分构成: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体;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像”“好像”“如同”等)叫比喻词。B.作用:将描写的事物或说明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拟人5A.概念: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B.作用:使事物获得人的属性,便于抒发感情,使人感到亲切、易受感染。(3.夸张A.概念:夸张是运用远远超过客观事实的说法,故意对人或事物做扩大或缩小的描写。B.作用:表达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4.排比A.概念: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B.作用:加强语言的气势和情感的表达。(5.对偶A.概念:对偶俗称“对对子”,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B.作用: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6.反复A.概念:反复是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某种结构。B.作用: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7.设问A.概念: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B.作用:用于提醒读者注意,引导思考,并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8.反问A.概念: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反问一般是用肯定的句式表达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句式表示肯定的意思。B.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把意思表达得既明白无误,又极具艺术性、感染力,形象感人,意味隽永,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2、【方法导航】:析修辞——写特点——明主旨口诀:八大修辞记心间,分析方法品美点;研读字词是关键,追本溯源写特点。设身处地揣情感,联系语境莫空谈。3、【实践演练】:(1.抓比喻手法【例子1】石榴那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批注点-----------“石榴那是夏季的心脏”本体:石榴喻体:心脏【批注赏析1】这里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榴花比做“心脏”,赋花以生命。喻体“心脏”很新颖,外形既与石榴果实相似,又能使读者很形象地理解作者对夏季、对石榴花非常热爱、尽情赞美的感情。【例子2】天空如刚擦过的镜子,没有一点尘色;地上如刚落笔的图画,到处洇(yīn向四周散开或渗透
本文标题:品味精彩语句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18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