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说课稿
科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说教材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改变材料的形状,这种方法的科学道理根源于改变材料的宽度和厚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是《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2课,本节课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方法,学生有了第一课的学习基础,不难理解为什么改变形状就可以改变抗弯曲能力了。教材首先以5幅图呈现了生活中6种不同形状的钢材,并以钢材为什么要做成“U”“T”“工”等形状来引入,旨在让学生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材料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接着进入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探究,用同样的纸张做成像条形钢材那样的各种形状,测量他们的抗弯曲能力,并与平展的纸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材料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更进一步的道理,教科书用资料形式给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理解。在研究瓦楞纸板形状结构的环节中,教科书呈现了三层和五层两种瓦楞纸板,学生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三层或五层的瓦楞纸板,中间一层或两层是波浪形的,这几层薄纸板粘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使瓦楞纸板的强度大大增加,比把三层或五层薄纸板平粘在一起强度大多了。研究瓦楞纸板不但可以加强对“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认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或产生疑问,把科学知识带入实际生活中,从而引导学生的研究和认识向较复杂的形状结构前进。二、说学情通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增加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而且,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对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既没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也没有理性认识的基础。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T”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科学探究目标1.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2.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并对其抗弯曲能力做出分析。科学态度目标1.养成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实验结果作出解释的习惯。2.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证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难点:解释为什么改变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4)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六、说教学过程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A4打印纸,钩码,木架]1.出示一张A4打印纸,把A4纸平放在两个木架上,并在上面放钩码。提问:纸张发生了什么现象?(预设:纸张塌下去了……)提问:还是用这张纸,老师要让它承受住这个钩码的重量而不塌下去,你们觉得可能吗?(预设:不可能)2.教师演示改变纸张的形状之后(改成“W”形),纸张承受住了钩码的重量,并未塌下去。提问:有什么问题想提吗?(预设:为什么改变形状,纸张承受住了钩码的重量?)提问:纸张承受住了钩码的重量说明了什么?(预设:说明抗弯曲能力增强了)提问:那是不是可以说,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预设:可以)3.揭示课题: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板书)(二)、探索:形状与抗弯曲能力(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木架、实验用的A4打印纸若干张、垫片若干、双面胶、学生活动手册]1.提问:纸张由平放改变成其他的形状,它的抗弯曲能力都有提高吗?(预设:可以)2.出示A4打印纸,提问:在这张纸长度不变的基础上,你能折出哪些形状呢?3.学生折出不同形状的纸,并在活动手册上画出其侧面的形状,同时预测各种形状放垫片的数量。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形状预测放垫片的数量实测放垫片的数量4.用垫片测试各种形状的抗弯曲能力的实验指导。提问:什么条件不能改变?(预设:同样的纸、纸张的长度、跨度、垫片的放置位置等)提问:怎么计算垫圈的个数?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5.每个小组选择1至2种形状开始实验并做好记录。(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没有改变形状的A4打印纸、改变形状的A4打印纸、学生活动手册]1.学生反馈交流:你们组测试的数据是怎样的?与没有折的纸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板书)。2.提问:为什么改变了形状就能增强抗弯曲能力呢?3.教师出示一张没有改变形状的纸和改变形状的纸相比较,引导学生观察纸的宽度和厚度,并得出: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T”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四)、拓展:瓦楞纸板的研究(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瓦楞纸板、小刀]1.出示瓦楞纸板。提问:它也是由一层层薄薄的纸粘成的,为什么它有这么坚硬呢?2.各小组拿出瓦楞纸板,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出示观察要求:(1)弯一弯纸板,感觉一下它的抗弯曲能力有多大。(2)可借助小刀解剥纸板,看看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各部分的厚薄和软硬是怎样的。3.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请试着作出自己的解释。4.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这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举例,出示各种形状的铝材并以课件介绍生活中的例子)七、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以上是我对《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这节课的说课。
本文标题: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19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