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等,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风格,人们爱听、爱读、爱看,海外媒体纷纷称之为“习式风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的语言之所以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孔夫子到毛泽东,旁征博引、画龙点睛,总是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激荡。解读: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都说过,“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否则,啥也不能,为啥选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民生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应该落实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诗,就是要求各级干部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民生工作,努力办实每件民生小事。一、敬民篇: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原典: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一、敬民篇: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释义:《咏煤炭》是明代名臣于谦所作的一首咏物诗。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甘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抱负和情怀。意思是:凿开地下混沌的岩石掘出乌金,漆黑冰冷的煤块里面隐含着暖意融融。在寒冬里燃起炭火,就能燃出暖暖的春光。炼铁的洪炉里煤炭烈火熊熊,照亮了黑沉沉的夜空。彝和鼎,需要煤炭的烈火把铁块凝聚在一起制成。谁能说铁块和煤炭已经在尘世消失,它们不死的心和鼎彝长存。只要能够,能够让天下的黎民百姓安居乐业,我宁愿像煤炭一样走出深山,毁灭在熔炼的烈火之中。寓意人要以社稷为重,并表示自己至死也要为国家做贡献。一、敬民篇: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解读:小官有大作用。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基层干部的作用。2013年11月26日,他在菏泽市座谈时,还特意给在场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清康熙年间知县高以永在内乡任职期间所撰写的。这副对联朴实无华,具有哲理,上联的核心是要正确对待当官,既要淡化“官念”——不要把官位看的太重,一当官就荣耀万分,一下台就灰溜溜的,官位是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的东西,当官者应该能上能下,荣辱不惊;又要强化“官念”——地方的经济发展,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地方官责任重大。下联揭示了官与民的关系。当官者来自于民,被老百姓养活,就应当为百姓办事而不应该高高在上,做欺负老百姓的事。没有群众,哪来的官?所以,为官必须增强群众观念。一、敬民篇:2、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原典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敬民篇:2、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释义:这首诗巧妙地以竹声作引,托物取喻。写自己在衙署书房内休息,听到窗外风吹竹叶之声。认为是百姓啼饥号寒的疾苦。我们只是小小的州县官。百姓的点点滴滴的冷暖安危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一、敬民篇:2、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原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党已是在和平时期执政了60多年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之战争年代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党、对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大大地增强了。一、敬民篇: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出处:(春秋)《管子•牧民•四顺》原典: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一、敬民篇: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释义: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因为我能使人民安乐,他们就可以为我承受忧劳;我能使人民富贵,他们就可以为我忍受贫贱;我能使人民安定,他们就可以为我承担危难;我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他们也就不惜为我而牺牲了。单靠刑罚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伯,仅凭杀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悦诚服。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了;杀戮多行而人心不服,为君者的地位就危险了。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疏远的自会亲近;强行上述四种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一、敬民篇: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原文: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的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倶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倶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敬民篇: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敬民篇: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典: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释义:杜甫这首歌行体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秋八月。安史之乱中,杜甫一家历经坎坷辗转来到成都,在西郊浣花溪边盖起一座草堂,有了栖身之所。不料这年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草堂上的茅草,夜间一场暴风雨又袭击了他的茅屋,弄得屋漏床湿。运途多蹇、衰老贫困的诗人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不朽诗篇。一、敬民篇: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读:习近平同志一向倡导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把这作为为政之德、为政之道、为政之要。推行八项规定,抓好作风建设,中央领导率先垂范,因而能上行下效,清风劲吹。在我国历史上,注重修身立德、为官清廉,是许多思想家倡导的政治主张,也是一些正直的士大夫终身恪守的为官准则。二、为政篇:1、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原典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春秋﹞孔子二、为政篇:1、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释义:孔子这两段话都说明了为政者自身行为端正的重要性。比较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史记中司马迁记载的西汉名将李广。二、为政篇:1、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解读:“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的“底线思维”,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治国理政重要方略。在谈到经济工作、新疆工作时,他数次引用《周易》中这句名言,警示大家要保持忧患意识,看到那些尚未出现而即将出现的问题,防患未然,从容应对。“底线思维”,往往体现为一种决策智慧、领导方法。二、为政篇: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原典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殷周至秦汉﹞《周易•系辞下》二、为政篇: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释义:孔子说,“危险是由于自以为安全造成的,灭亡是由于自以为能保存长久造成的,动乱是由于自以为政治清平造成的.所以,君子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危险,国家存在的时候要不忘败亡,国家大治的时候要不忘变乱。强调当政者要有忧患意识,对可能威胁国家前途命运的困难和危险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兢兢业业,如此才能安身保国。二、为政篇: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说起国家安危,现在很多人在网上发牢骚,说中国这不好那不好,羡慕国外,认为国外的什么都好。发表消极言论,这也是不爱国的表现。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很好,与大家一起学习一下。题目是《没有国家,你什么也不是》二、为政篇: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二、为政篇: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否也应该从利比亚的悲剧中汲取点什么!只有祖国才是我们的依靠,其他任何别的国家哪怕他说得天花乱坠,都不会作为我们的救世主!只有祖国强大稳定才是我们老百姓幸福自由的前提!二、为政篇: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解读:习近平同志多次表示,他很喜欢苏轼的这一句话。历史上有很多类似教训:唐代开元盛世,玄宗却丧失进取心,骄傲怠惰、沉溺享乐,终致“安史之乱”;清朝康乾盛世,朝野却扬扬得意于文治武功,奢靡腐化、放松吏治,转而走向嘉道中落。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最主要的威胁,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与变故,而恰恰是那些不易察觉、缓慢积累起来的倦怠与松懈。正因此,习近平同志才不断提醒各级领导干部,要“智者见于未萌”,深谋远虑、治于未病。二、为政篇:3、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原典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唯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者之所能也。——﹝北宋﹞苏轼《晁错论》二、为政篇:3、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释义《晁错论》是苏轼写的一篇人物评传,评论的是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晁错削藩这一历史事件,并分析了晁错被杀的根本原因。二、为政篇:3、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解读:在习近平同志看来,“担当”二字重千钧。2010年任中央党校校长时,他就强调“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特别强调了敢于担当这一条,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并把这作为好干部标准的重要一条。习近平同志引用这个典故,正是勉励领导干部要勤勉任事、敢于担当,不要逃避责任、无所作为。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虽是戏谑之词,但也表达出群众对干部的期盼,第一条就是敢于任事、勇于担当。三、立德篇:1、为官避事平生耻原典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世之乱也,上下纵于亡等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难避害,曾不肯捐丝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难,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由是众人效其所为,亦皆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呜呼!吾乡数君子所以鼓舞群伦,历九载而戡大乱,非拙且诚者之效欤?——【清】曾国藩《治心经•诚心篇》三、立德篇:1、为官避事平生耻释义:“君子之道,莫大于在天下倡导忠诚。世俗败坏的时代,社会上下都不能控制自己的妄念和贪欲,人们互相欺骗,勾心斗角,为了自己的安乐而加害于他人,不愿承受一点困难和损失,也不愿意为拯救天下贡献丝毫之力。直到有一天,出现了忠诚之人,努力来改变这些风气,他能够做到克制自己的欲念而且对他人抱着仁爱之心,抛弃虚伪和欺骗的手段而推崇忍让和奉献。身心遭受了很大的困难,但从来不驱使别人和自己分担,而对别人的奉献却十分大方,就象外出远行回家那样把钱财看做身外之物。于是大家都效仿他
本文标题:习近平用典学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22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