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混凝土工程温控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本标段为潮河段第七施工标段,设计桩号为SH(3)172+500~SH(3)179+227.8,标段长度6.728km,标段内共有各种建筑物17座,其中:河渠交叉2座,泵站3座,公路桥7座,生产桥2座,铁路桥3座。边坡防护施工包括土方开挖工程、砌石工程、混凝土工程、渠坡矩形排水沟安装工程、六角框格护坡工程、钢筋制安及草皮护坡工程等,渠道二、三级边坡为1:2.5~1:3.25,一级马道宽5.0m,渠堤外坡1:1.5,渠道纵比降为1/26000。1.2气象水文与工程地质1.2.1气象水文本渠段降水年际变幅大,年最大与最小降水量之比达3倍~4倍;降水年内分配不均,60%~70%集中在汛期6月~9月,多以暴雨型式出现。非汛期中小河流经常断流。渠段区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300mm~1400mm,陆面蒸发量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550mm~500mm。1.2.2工程地质场区分属河谷平原和砂丘、砂地,地形一般起伏较大。桩号SH(3)172+500~SH(3)174+080为砂性土均一结构,以挖方为主,部分为半挖半填,挖方深度7.0~13.0m。渠底板一般位于细砂中,局部位于重砂壤土顶部,渠坡主要由细砂构成。二、编制依据1.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委托建管项目)潮河段第七施工标段招标文件》;1.4我标段进场来的水文、气象复勘情况;1.5《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三、混凝土工程温控措施高温季节施工的质量管理主要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高温季节混凝土温控措施以降温和加强养护为主。混凝土入仓温度不宜大于28度,当气温过高时,对混凝土浇筑会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混凝土产生假凝、初凝过快、混凝土内部水化热难以散发,水分蒸发过性易引起表面裂缝等,因此,施工过程中采用如下措施。混凝土温度控制主要从混凝土出拌和机前原材料温度控制,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控制等四方面来控制温度,以达到混凝土温控的要求。3.1混凝土出拌和机前的温度控制(1)为降低混凝土温度,首先采用的办法是拌和时拌和用水中加冰,以达到降低混凝土出拌和机口温度的目的。(2)合理优化塌落度,高温施工时拌合中可适当提高拌合用水量,以保证浇筑前配合比的准确。(3)水泥和粉煤灰罐淋水降温和遮阳措施以降低水泥和粉煤灰的温度。(4)新到的水泥一般温度较高,可将水泥在储存罐内存放一定时间,降低水泥温度。(5)拌和时使用料堆底部骨料且增加堆料高度,以减少骨料对混凝土温度的影响。(6)料堆搭设遮阳棚,防止阳光直晒,遮阳棚要求牢固,不怕风吹雨淋。(7)经常对骨料洒水降温,以降低骨料温度。3.2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1)为减少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温升,路面状况的好坏至关重要,首先要保持路线畅通,无堵塞,再者就是保证路面无坑坑洼洼,三是修筑路线无急弯,拉直,缩短混凝土运输距离。(2)合理安排生产,保证拖运到现场的混凝土料及时入仓,合理组织施工确保温控标准,对防止混凝土裂缝是十分重要的。在生产中,随时有各种突发事件,以致耽误混凝土料的入仓时间,使本已温控的混凝土料在空气中逐渐回升,致使达不到混凝土浇筑中的温度要求。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合理调配运输车辆,缩短运输时间,尽量减少转运次数,降低混凝土运输、吊运过程中的温度回升,有效降低混凝土料入仓浇筑温度。(3)可在混凝土运输车上覆盖隔温材料以降低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升温。3.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1)降低仓内温度浇筑时仓面采用隔热遮阳措施,防止曝晒;高温季节浇筑时,采用撒水等措施降低仓面的气温和补偿蒸发水分;(2)把握浇筑时间选择合适的浇筑时间:夏季混凝土施工利用低温时段浇筑,避免白天高温时段开盘,尽量将开盘时间安排在下午6时至夜间,对于工程量较小的仓号,保证第二天上午11时之前收盘。混凝土入仓后及时振捣,仓面及时覆盖保温片材。控制混凝土浇筑层厚,保证薄层短间隙连续上升。(3)加快混凝土入仓速度,缩短混凝土曝晒时间。3.4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控制(1)加强混凝土养护和表面保护:仓面收盘12h~16h内白天用保温材料覆盖,晚上揭开进行洒水或流水养护。保持混凝土面呈湿润状态,防止出现干燥、龟裂,进而发展成深层裂缝。(2)在气温较高季节,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及时覆盖养护。(3)加强新浇混凝土养护,如遇烈日,可在新浇混凝土面上覆盖土工布,以隔断外界温度的传递。3.5施工期间,温度观测规定如下(1)外界气温宜采用自动测温仪器,若采用人工测温,每天应测量4次。(2)气温每4h一次,以距混凝土面50㎝的温度为准,测四边角和中心温度的平均数为气温值。(3)水、外加剂及骨料的温度每小时测一次。测量水、外加剂溶液和砂的温度,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插入深度不小于10㎝,测量粗骨料温度,插入深度不小于10㎝并大于骨料粒径1.5倍,且周围用细粒径充填。用点温计测量,应自15㎝以下取样测量。(4)混凝土的机口温度、运输过程中温度损失及浇筑温度,根据需要测量或每2h测量一次。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插入深度不小于10㎝。(5)已浇筑混凝土块体内部温度,可用铂电阻插入式温度计或热偶等仪器观测或埋设测温孔(孔深应大于15㎝,孔内灌满液体介质),用温度传感器或玻璃温度计测量。
本文标题:混凝土温控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23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