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简介精神分析理论流派精神分析学说起源于对神经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以及变态者的心理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精神分析学说以研究问题为中心,理论围绕问题而建构,以个案分析法为主,以完整的人格为研究对象,广泛收集一切有用的材料,从患者的家庭背景、经历和自述中再现其早年生活。在承认思想和行为上连续性的基础上追溯个体的生活史。精神分析最初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现在它变成了一门科学的名称——无意识的心理过程的科学。——弗洛伊德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三次革命•宇宙学革命——(哥白尼)人类并不生活在宇宙的中心•生物学革命——(达尔文)人类像其他动物一样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心理学革命——(弗洛伊德)人类的自我并非他本身的主宰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1949年以前,学习西方1949-1958年,学习苏联1958-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60年代初(文革前)改革开放后191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刊登《梦之研究》,对《梦的解析》作介绍中国心理学发展小高峰文学、影视作品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历程弗洛伊德荣格埃里克森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1856,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1860,移居奥地利维也纳1881,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82,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部解剖学和病理学的研究1886~1938,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疾病1938,移居伦敦(希特勒迫害犹太人,入侵奥地利)1939.12.23,逝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创始人,精神分析之父•1881对生物兴趣,解剖400多条鳝鱼发现可卡因可以止疼听布伦塔诺的课,学习意动心理学•1895与布洛伊尔合作发表《癔症研究》,奠基之作1900出版《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正式形成1910第二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主要著作《癔病研究》(1895)《梦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1)《性学三论》(1905)《图腾与禁忌》(1913)《论无意识》(1915)《精神分析引论》(1917)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产生背景一、社会背景社会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企图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病态现象所需要的产物。精神分析是弗洛伊的企图解决犹太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式性道德压抑尔在城的社会病态现象的迫切社会需要的产物。二、文化思想背景(一)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影响(二)科学思想的影响(三)心理病理学的背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一——人格结构理论心理结构说人格结构的组成心理结构说——1915《潜意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1)意识人能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的心理部分。意识活动是遵循“现实原则”来行事的,即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各种观念才能进入意识界。(2)前意识即当前未曾注意到,但一经他人提醒或自己集中注意、努力回忆即可进入意识的心理活动,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3)潜意识是不能被人意识到的。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冰山理论在我们的内心隐藏着深不可测的巨大空间,意识犹如浮在表面的冰山一角,隐没在水下的则是庞大的无意识,而连接意识和无意识的层面就是前意识。心理结构说稽查作用(省查),就是从潜意识层浮现出来的欲望和冲动,意识层予以选择,有的被认可而由行为表现出来;有的被禁止,即本我受到自我和超我监视管理的历程。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这三个部分组成一个人完整的心理结构。它们相互渗透又相互冲突。当三者处于平衡的时候,人的心理结构就处于正常状态;反之,如果紊乱,人就会无法控制自己,其极端的表现形式就是歇斯底里症状的出现。心理结构说“潜意识的系统可以比作一个大前房,在这个前房内,各种精神兴奋都像许多人相互簇拥在一起。和前房相连的有一比较小的房间,像一个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但这两个房间的门口,有一个人站着,负责守门,对各种精神兴奋加以考查、检验,对于那些他不赞同的兴奋,就不许他们进入接待室。”——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个体在其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经由成熟与学习的发展历程,逐渐建立起来的包括多种特质的统合性人格整体,称为人格结构。•本我(id)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处于潜意识的深层,由先天本能、基本欲望组成,如饥、渴、性,它包括来自对基本生理需要满足的知觉与记忆的所有欲望。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本我是我们人格中最黑暗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贮存心理能量的地方,与肉体联系着,肉体是其能量的源泉;蕴存着人性中最原始、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冲动,此等冲动一旦发生即要求立即得到满足,不受个体的意志支配,也不受外在社会的规范的约束。——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自我(ego)代表人格结构的现实部分,位于以生理需要为基础的原始本能和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是两者内化了的心理代表。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1)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存;(2)调节本我的自我冲动,以符合现实环境的要求;(3)管制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原始性冲动,以维持三个我之间的平衡和谐。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人格结构理论•超我(superego)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上层部分,对本我的冲动具有约束作用,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由超我的约束,可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个人道德的核心。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於犯错的限制。支配超我的是道德原则,其目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和引导本能的冲动,说服自我以到的目的代替现实目的并力求完美,使人变成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成员。超我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代表社会和文化规范的部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内部的动力过程导致外显行为本我欲求自我的决定和行动超我的限制食欲去食品市场吃别人的东西是犯罪憎恨父亲离家出走恨父亲是罪过求生欲望神经症逃避战场是胆小鬼性欲结婚性行为不道德人格结构理论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关系①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按现实可能的情况,允许来自本我的冲动有限地表现出来。②在一个健康的人格当中,这三种结构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③自我得应付并协调来自三方面的要求,“一仆三主”。④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协调和平衡的状态保证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就会危及人格的发展。本我自我超我性质生物心理社会来源遗传经验文化原则快乐现实道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二——人格发展理论性心理发展期1.口腔期(oralstage,0~1岁)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嚥等活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乐也多得自口腔活动。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2.肛门期(analstage,1~3岁)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而言是重要的。如管制过严,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肛门性格者,在行为上表现冷酷、顽固、刚愎等,可能就是肛门性格的特征。3.性器期(phallicstage,3~6岁)儿童进入性器期,变得依恋于异性父母一方。这一早期的亲子依恋被弗洛伊德描述为“恋母情结“。恋亲情结: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恋亲情结冲突的解决---在父母共同爱的照顾下,认同同性别的亲人,并内化父母的价值与正向特质到儿童的ego之中。最终形成第二自我---超我。——以上三个阶段称为前生殖阶段。弗洛伊德认为,它们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为成年后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础,人格的最初形成应是在5岁左右。4.潜伏期(latentstage,7岁至青春期)随着建立较强的抵御恋母情结的情感,儿童进入潜伏期。此时的性发展呈现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内发的羞愧、罪恶和道德感),这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抑的里比多差不多一扫而光,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5.生殖期(genitalstage,青春期以後)此时期开始时间,男生约在13岁,女生约在12岁,此时期个体性器官成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征,两性差异开始显著。自此以後,性的需求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至此,性心理的发展以臻成熟。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要想达到生殖期人格的理想水平是很难的。人格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两种危机:一是固着,二是倒退,固着和倒退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Freud的性心理发展阶段(psychosexualstages)年龄性敏感区主要发展任务(潜在冲突来源)固着后的成人性格特点口腔期oralstage0-1口,嘴唇,舌头断奶嘴部行为:抽烟、过度饮食;依赖他人肛门期analstage1-3肛门上厕所的训练杂乱无章、吝啬、固执、或者相反性蕾期phallicstage3-6生殖器俄狄浦斯情结道德约束力弱,难与权威人士相处潜伏期latencystage6-12无特定区域防御机制的发展无(一般在此阶段不会发生固着)生殖期genitalstage12-18生殖器成熟的性亲密行为成功完成早期阶段的成年人会对他人产生真诚的兴趣并具有成熟的性特征人格适应心理性欲阶段与成人性格特征的潜在关系性心理发展阶段成人时的表现升华反向作用口唇期吸烟、贪吃、贪喝、注重口腔卫生、嚼口香糖渴求知识、幽默、讽刺、机警、成为食品或酒类品尝专家说话小心谨慎、饮食追求时尚、禁饮酒、不喝牛奶肛门期喜欢解大便,极端肮脏喜爱绘画或雕塑,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精打细算极度恐惧污物,整洁癖,近乎吝啬的节俭,过分规矩,脾气暴躁性蕾期爱调情,男子气表现喜爱诗歌,钟情,喜欢表演,追求成功对性的清教徒式的态度,过分羞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三——精神动力论两种本能生的本能死亡的本能性欲本能个体生存本能爱和建设的力量恨和破坏的力量(一)本能论(二)力比多学说•性本能是个体和种族繁衍相联系的一种本能,它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保持种族的延续。•弗洛伊德把性的欲望称为力比多(Libido),他认为凡能引起感官满足和自己需要的活动皆属于“性(欲)力”的活动,所以在弗洛伊德性学理论中所论述的“性”已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性”的概念。•力比多生自本我,当力比多向外投注时会选择对象,个体钟爱的人或物,多半是引发个体力比多的对象,即是欲力对象。如俄狄浦斯情结。(三)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1.焦虑定义: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惊恐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体验。来源:本我和超我之间以及本我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现实焦虑:以自我对外界现实的知觉为基础,源于知觉到所需要的对象缺乏,或存在客观的真实的危险。(对来自真实世界的威胁所产生的反应,源于自我与现实间的冲突,表现为内心紧张、不安、恐惧)——神经症焦虑:以自我对来自伊底的威胁的知觉为基础,且也以现实焦虑为基础。(例如:有些人面对领导或其它权威人士时,会激发这些人在生命早期对于父母的破坏性冲动。而这些有敌意的冲动通常又伴随对惩罚的害怕,这种害怕会内化成潜意识的神经质焦虑)。——道德焦虑:以自我对来自超我、尤其是良心的谴责的知觉为基础(例如:当幼儿有想偷偷拿别人东西的念头,或当他们做错事时会有罪恶感。)2.自我防御机制定义:通过在某些方面歪曲现实以保护一个人免除焦虑的潜意识过程。①压抑,把超我不允许的欲望和动机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自己意识不到其存在,也就感觉不到焦虑和痛苦。这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例如:被压抑的记忆②升华,把为社会不能接受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最为积极的形式。③替代,
本文标题: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24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