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泪器病第一节概述泪器的结构泪液分泌系统排出系统。泪液分泌系统•泪腺为反射性分泌腺,分泌大部分泪液•副泪腺为基础分泌腺,分泌少量的泪液•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粘蛋白•睑板腺和皮脂腺分泌脂质泪液排出系统•上下泪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泪管虹吸现象•闭睑挤压排泪•开睑负压吸引•鼻泪管下端Hasner瓣膜泪器病的主要症状流眼泪1.泪溢排出系统受阻,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称为泪溢。2.流泪反射性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不能及时排走而流出眼睑之外,称为流泪。溢脓鼻泪管阻塞引起泪囊继发感染、积脓第二节泪液排出系统疾病一、泪道阻塞或狭窄[病因]眼睑位置异常,泪点不能接触泪湖泪点狭窄、闭塞或缺如泪小管至鼻泪管路径的阻塞或狭窄,常见于炎症、外伤、肿瘤、先天性闭锁、Hasner瓣膜阻塞等[临床表现]泪溢婴儿泪溢鼻泪管下端的黏膜皱襞于生后数月内退化若继发感染,可形成新生儿泪囊炎。成人泪溢(1.功能性泪溢:为眼轮匝肌松弛,泪液泵作用减弱,泪液排出障碍2.器质性泪溢:上述列举的泪道阻塞或狭窄的病因都属器质性泪溢。长期泪液浸渍,引起慢性结膜炎,下睑和面颊部湿疹性皮炎。长期拭泪导致或加重下睑外翻[检查方法]泪道冲洗用钝针头从泪点注入生理盐水,判断阻塞情况:①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畅;②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③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由上泪小点返流,为泪总管或鼻泪管阻塞;④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⑤冲洗液自上泪小点返流,同时有粘液脓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动画泪道冲洗时注意事项:•①有慢性泪囊炎者,冲洗前应先挤压泪囊部,排出分泌物。•②冲洗时注意针头不要顶住泪小管的内侧壁,以免推入水时不易流出而误诊为泪道阻塞。•③进针要顺泪小管方向前进,以免刺破泪小管壁,否则冲洗液进入皮下组织,则眼睑皮肤肿胀,此时应立即停止冲洗,必要时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染料试验于结膜囊内滴入2%荧光素纳2分钟后,用棉棒擦拭下鼻道。泪道探通术确认阻塞部位;对婴幼儿泪道阻塞有较好治疗作用X线碘油造影用以显示泪囊大小及阻塞部位[治疗]婴儿泪道阻塞或狭窄:•手指压迫泪囊区,滴抗生素眼液每日4次,坚持3周•泪道冲洗,施加压力冲破Hasner瓣膜•若治疗无效,半岁以后泪道探通功能性泪溢:可用硫酸锌及肾上腺素溶液点眼以收缩泪囊粘膜。睑外翻泪小点位置异常:手术矫正泪小点狭窄、闭塞或缺如:可用泪小点扩张器或泪道探针探通。泪管阻塞•泪道硅管留置•激光疏通泪道联合置管•泪囊鼻腔吻合术[病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滞留于泪囊,伴发细菌感染。[临床表现]泪溢结膜充血,下眼睑皮肤湿疹压迫泪囊,有粘脓分泌物自泪点流出泪道冲洗见脓性液返流二、慢性泪囊炎[注意]慢性泪囊炎持续地向结膜囊排放细菌,如果发生眼外伤或施行眼内手术,极易引起化脓性感染,导致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不少患者因此而被摘除眼球。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慢性泪囊炎对眼球构成的潜在威胁,尤其在内眼手术前,必须首先治疗泪囊感染。[治疗]药物治疗•挤出泪囊分泌物,每日4次滴抗生素眼液•在泪道冲洗液中加入抗生素药液•药物治疗只能暂时减轻症状•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真菌感染手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通过开凿的骨孔将泪囊壁与鼻腔黏膜相吻合,使泪液从吻合口直接流入中鼻道。•泪囊摘除术:高龄或肌体状况极差的患者,不适宜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可摘除泪囊,祛除感染灶,但术后泪溢仍会存在。三、急性泪囊炎[病因]大多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发生,与细菌毒力强或肌体抵抗力降低有关。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熔血性链球菌。儿童患者常为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感染。[临床表现]•患眼充血,流泪,脓性分泌物•泪囊区皮肤红肿,坚硬,疼痛,压疼•炎症可扩展到眼睑,鼻根和面部,•甚至引起眶蜂窝织炎,严重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数日后红肿局限,出现脓点,脓肿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炎症减轻。但可形成泪囊瘘管,经久不愈。泪液长期经瘘管溢出。[治疗]早期热敷,全身和局部足量抗生素炎症期切忌泪道探通若脓肿形成,应切开排脓,放置引流条炎症消退后,按慢性泪囊炎处理第三节泪液分泌系统疾病一、急性泪腺炎[病因]细菌、病毒感染由周围组织炎症扩散而来或来源于全身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感等[临床表现]眶外上方局部肿胀、疼痛上眼睑水肿呈S形弯曲耳前淋巴结肿大局部可触及包块,有压痛[治疗]细菌或病毒感染,全身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局部热敷脓肿形成后,及时切开引流二、泪腺肿瘤多形性腺瘤又称泪腺混合瘤。组织学上包含双层腺管上皮,同时含有异常的基质成分如脂肪、纤维、软骨组织等,因此称为“混合瘤”。肿瘤有完整包膜。多见于中年男性,一般单侧受累。[临床表现]•发病缓慢•眼眶外上方相对固定包块•眼球受压向内下方移位•可触及实质性包块,无压痛•CT显示肿瘤大小及泪腺窝骨质侵蚀•注意高龄患者有无明显的骨质破坏(恶性混合瘤)。[治疗]•手术切除。应尽可能连同包膜完整切除,包膜残留或破裂可能导致肿瘤复发。泪腺囊样腺瘤是泪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30~40女性。[临床表现]病程短有明显疼痛眼球向前下方突出,运动障碍,常有复视CT显示骨质破坏本病预后差[治疗]手术清除肿瘤。由于本病恶性程度高,易向周围组织和骨质侵犯,肿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手术不易彻底清除,复发率较高手术后应配合放射治疗
本文标题:泪器病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28275 .html